封仙 章八六四 文先生【三】

作者:六月观主书名:封仙更新时间:2020/11/23 18:07字数:1191

  

古时风气,比如今不同。

唐朝以刺客来刺杀敌君,在当时讲究光明磊落的风气下,不是光彩事情,关于此人刺杀敌君一事,也是一直不曾揭开。

这还是唐朝后来鼎盛之时,风气有改,才提倡此类事情,也才有了此人的名声。

邓隐说到这里,细细述道:根据记载,此人自动请缨,命唐祖皇帝将自己打下牢狱,将他妻子纳为妃子,然后鸠杀,至于其亲子,除以凌迟,夷灭三族而他自身,斩断一臂,在牢狱之中,被一至交好友所救,而这至交好友事后,也被皇帝所杀。

他带着残身,投靠敌国,敌君见他如此悲惨下场,尽信无疑,且又十分赏识此人才能,视作心腹,委以重任,就如您对于文先生一样。

后来此人与敌君同游,半途暴起,杀掉了敌君,旋即又自刎而死。

在当时的风气,作为刺客,注定见不得光,而他的妻儿也都死了,他的好友也已死了,他的族人都死了,就连他本身也死了但这是他主动请求。

邓隐抬起头来,道:他凭的是什么他放弃了一切,又是为什么

他给自己定下毒计,在此之后,可有后悔他若后悔,何不在敌国之中,作为高官须知,以他的处境,敌君已是万分信任于他了

邓隐看着梁帝,道:老臣自觉忠于梁国,可以为梁国征战沙场,死而不悔,但也不敢说,会如这人一般行事。

梁帝看着他,道:亲朋好友等等一切,便是你眼中所见的梁国,朕可以理解。

邓隐道:但此人呢

梁帝默然不语。

邓隐说道:此人行事,世间人俱不能解,而老臣自认为办不到,可却也不认为此人也办不到。

梁帝默然片刻,道:他不是有了英雄之名么

邓隐说道:但这是后世给的名,而他当时死而无名。

梁帝说道:你认为文先生,也是此类人

邓隐道:至少该是相似之人。

那位刺客,也是倍受敌君器重,名利权势俱有,但终究选择了这一条路。

这与文先生,是否更为相似

梁帝微微闭目,道:朕也想过,世间当真有这般人么

邓隐低声道:有的,陛下作为国君,应该相信,在梁国之下,那些默默无闻,却牺牲一切的人物。

他抬起头来,叹道:这个刺客,便是退一步讲,只当是有名的,可仔细论来,那些无名的呢

正是因为无名,所以默默无闻,所以世人不知。

所以,才有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类坚烈的人物

梁帝走到桌案前,忽然道:老将军的侄儿,掌握的是梁国的谍报罢

正是。邓隐点头道:咱们梁国,不乏这等精忠报国,却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可敬,也是可悲,他们史上无名,他们当世无名,他们不得封赏,他们只得在黑暗中,见不得光。甚至,就连您这等国君,都对他们,没有半点熟悉。

梁帝闭上眼睛,低声道:既然蜀国已灭,这样的人,便召回来罢。

邓隐说道:已是有所安排。

顿了一下,又听他道:其中七十余人,知晓太多隐秘,前日召来后,尽数灭口。二百余人,已妥善安排今后去向,但此生不得再提潜入蜀国一事,他们功劳不小,老臣也论功行赏,但他们做的事情,不能以常理论,还是不能显露于人前,所以便安心作个百姓。至于大部分人,论功行赏,安排职位,均已安置妥当。

梁帝沉吟道:前面这些人,真要这样

邓隐点头道:事情不能现于人前,只得如此。

梁帝忽然有些情绪低沉,道:然后,后世之中,也有人质疑他们这样的一批人,是否存在就如朕一样

邓隐默然片刻,道:是啊。

朕一向认为,凡事用人,无利益而不长久

梁帝提起一份奏折,轻拍了记,说道:这利益可以是权势,可以是财物,可以是名声,可以是美se 。但他们全都没有,就连一个名声也都没有了

邓隐沉声道:或许他们的利益,就是满足了心中一直追求的信念。如文先生此类,自幼来到梁国,他的大半辈子,都在梁国,他在蜀国也无牵挂,但他依然做下这般大事,也只是为了那坚定不移之念罢了。

半生行事,只怕早已将这信念,深入骨髓了罢蜀国灭了,文先生也不愿真正替朕效力了,而是宁愿伴随着前半生的信念,一同毁灭。梁帝微微仰首,神se 略有苦涩,道:这样罢,正史不能记,便在野史上记下罢,让有些人明白,曾有这么一批人。

邓隐说道:野史之事,不容当真。

梁帝摆手道:就让后人去揣摩罢。

随着一道消息,从原先蜀国京城的位置,传到了梁国宮城之禸 ,便也代表着,文先生一事,彻底尘埃落定了。

关于此事,最是清楚的,莫过于清原。

名利权势财se

清原闭上双目,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以他的眼界,早已超脱了尘世。

这种种世间一切,都不足以对他产生诱惑。

哪怕是名,悠悠转转,千百年后,又怎能留存

哪怕真能名垂千古,那千年万载之后,又当如何

世代更迭,名声渐淡,终究也将消去。

什么名利权势财se ,在仙家眼中,俱是过眼云烟,都将消去。

只有仙家,方得长生。

拥有了长生不朽的寿元,有着无穷的岁月,并有着如今搬山填海的本事这世间的名利权势财se ,也不过唾手可得而已。

仙家观看人世,便如看着蚁窝中的蝼蚁,在勾心斗角。

清原修得六月不净观,还能把持本性,不至于如此,故而还感触颇深。

信念

清原沉吟道:难得。

长生不朽,本就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而如同文先生之辈所为,也是一种信念。

这是摒弃了名利权势财se 等等方面的信念,已是难得。

例如何沪之类,便是用一个仙家道果,换他头顶的乌纱帽,也断然是不成的。

然而,真正拥有仙家道果的人物,投入梁国,立时便会是一品护国真人,怎是何沪这小官可比

又如世间书生眼中,任你什么长生不朽,也比不得金榜题名之时。

诸如此类等等,早已不是利益二字可以理解清楚的了。

哪怕超脱了人世,也不敢说看尽了人世。

清原心中的领悟,又深了一层。

而他对于这个封神世道的看法,又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