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第 53 部分

作者:未知书名:霸秦更新时间:2021/01/22 11:24字数:6217

  

道的各种写法,直到写出了小篆体的秦字,玄和众人才恍然大悟。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和早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也称籀(zhu文。因其着录于字《史籀篇》而得名。《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宮。因禸 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写不便。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 第167章 大秦九数

战国时代的篆字,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显然是极其落后和古怪的。但无敌却心知肚明眼下不可能马上就将简化篆字的工作提上日程,写出这么一个秦字,实际上只是想作为一个引头而已。

当下无敌便道:“诸位,本公日常批阅公文,常求学于吏,知天下各国有秦字写法六十余种。便是我陇西老秦本土的修学士子,笔下的秦字写法也达十六种之多。本公便想,一个字便能有数十种写法,就是专心修读的士子也要修习不少时日才可同认,何其繁琐,倒不如从如此多的写法当中找出一个最便于写和读认的写法来作为工本,也就不必日后学子们为了用一个字,而去花费时间精力修习这个字的数十种写法了。”

“君上所言极是!”未待众人反应过来,老甘龙便第一个出声附合道:“老夫日常判读赴秦士子所撰写的大秦风物志,便也发现山东六国士子所写文字千百怪,便说一个赵国的士子,就在一篇不过百字的风物志中写出了九个样貌不一的秦字。”

哪知百里瑶却是浇冷水道:“君上,仓颉造字,非一日以全其功也。”

无敌当即出言下套道:“前辈所言甚是,因此这简化篆字,塑我大秦文字之重任,便需由前辈一肩承担。前辈曾周游列国,见闻阅历只怕无人能出前辈之左,如此大事非前辈莫属也。”

“这……”百里瑶帘呆滞,没想到才回栎阳不过半日,就被秦公委任为栎阳的院长不说,又交给他如此重大的任务。不过,改字不同于造字,既不能改成四不像,又不能改得跟原貌牛头不对马嘴,还得必须掌握着足够丰富的学识。因此无敌把这个任务交给他还真没找错人。只是如此艹 率和轻易的将重任架到百里瑶的肩膀,老人家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不爽,当下百里瑶正要出言推托,无敌便立马抛出诱人的香饵道:“前辈,本公将要以这栎阳为起始,向我大秦的百姓广施教化。让我老秦的儿女人人都能识得我大秦的文字。而前辈,将是这栎阳地首任院长,昔日百里子仕穆公,荐蹇叔,贤名流芳百载,今日前辈执掌,效仓颉而改字,日后必定为我老秦人千古传颂!”

这一顶高帽实在厉害,见无敌话已至此。百里瑶再要推托可就不单单是不给秦公面子了,而是不给秦国和老祖宗百里奚的面子,当下百里瑶郑重的整理衣衫。和着玄一块大礼向无敌拜倒:“君上所命,百里瑶莫敢不从!”

当即群臣齐声道贺,殊不知他们今日也算是见证一桩千古世。收服了百里瑶,当即无敌便口若悬河一般谈起了日后的教育计划。按照无敌的设想,秦国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大面积地展开全民教育,而是应当循序渐进的发展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首先,将在全国选取九岁上下,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适龄儿童进行三年的启蒙教育。之后进行三中取一的淘汰。中选的将继续深造,而落选的儿童则直接送入由骊山大营改建的少年军校进行培养。之后,当这些学童升入高中时将会进行再一次地选拔,这一次的赛选将会变成五选一,选中的将会作为后被地官吏升入大学进行深造,日后可视其能力简拔任官,而落选的则分配他们进入工々、科技研发、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全面的支撑起无敌对大秦变法强国。

可当无敌侃侃而谈的将自己的构思一项一项的讲述给百里瑶,别说百里瑶是目瞪口呆。便是跟来的嬴虔▲渠梁、卫鞅、申不害等人也一个个的瞠目而视,恍若鸭子听雷。却说,当无敌说道要在中开设商科之时,一旁早就听得满头糨糊的公孙贾便按奈不住问道:“君上,所谓商科,便是教授学子如何行商么?”

无敌自然答道:“正是!我大秦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山东各国地商贾都不愿来我秦国落户,你可知道要想富,就得先修路。修好了路才能将我老秦出产的各种商品运往山东六国。而若没有我们秦国的商人主持贸易,必然要在对外贸易当中吃上大亏。既然咱们秦国没有商人。咱们便自己培养,这有何不可?”

听着无敌如此分析。公孙贾却是擦了擦汗道:“可是君上。若是这些商科学子学成。将其外放行商。所赚钱财是归我国府呢?还是与其拆分?”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公孙贾地问题简直是直指核心。当即无敌就解释道:“商科地学子将会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经贸联络。也叫外连。其职责将是作为国府外派地官吏。常驻山东六国地贸易集散之地。负责调查当地市场何物多何物寡。何物贵何物贱。一类则是对外经贸管理。也叫经管。其职责是行使国府交付给他地资本。按照外连所提供地货物信息进行贸易。也是我大秦官吏身份。两者除领官员俸禄之外。还可从贸易获利之中获得相应地奖励。”

然后。无敌却对老甘龙道:“对了。待学院开课之后。上大夫可知会各家老世族优先简拔青年才俊前来学习。国府将择优而取。”

老甘龙眼眉一跳。却是不动声se 地答道:“老臣领命!”

之后。无敌又大谈学院建置。当他提到将要开设专门地女院时。帘引来地玄地兴趣。

未带话音落下。玄便主动道:“君上。君上若当真开设女院。玄愿留院任教!”

无敌当即来了兴趣:“哦!你能教些什么?”

当即玄便板着手指数道:“击剑、格物、算数、杂学々学……”

“算数?”无敌嗤笑,当即出题考校道:“来来,我便出题考一考你。就说我大秦的兵士,每人每天要食三升军粮,而战马则需两升军粮混合艹 料喂食,这一日,我大哥需要领三千五百人出征,其中步卒两千,骑兵一千五,预计需备十二日军粮,你算算这得需要从军粮库中提出多少担军粮?”

一担十斗一百升。)

待无敌说完,众人都是傻眼,唯独玄却是不声不响,从怀中摸出了一物来,然后手指在其上轻轻拨动了几下之后,便得出了答案:“算出来了,共计一千六百二十担。”

玄手中小巧之物正是算盘,原本无敌还眼前一亮,不过想想她是鬼谷子和墨子这俩老家伙的徒弟,也就释然了。

关于算盘的来历,后世的研究发现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禸 ,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东汉末年地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地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十四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地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五颗可动的算珠,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下面四颗每颗当作一。

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算盘的样式便已经被定型,流传至今两千多年而没有再做出任何的改动。

想想鬼谷子和老墨子这俩臭不要脸的老资格穿越人士若在日后听到此事,面上将会浮现的得意神se ,无敌觉着必须要狠狠的打击一下玄的嚣张气焰,当即言道:“玄,你使的是算盘吧!”

玄当即大道:“咦!君上,此乃鬼谷上师亲手做给玄,君上何以得知此物叫算盘?难道鬼谷上师也将珠算之法传授给了君上?”

“哼!”无敌纳闷,取来擦布将黑板擦净后道:“上大夫、公孙先生还有大哥、二哥,本公月来时常批阅公文之时,发现许多涉及数目的公文写得实在拖沓,而不少吏在计算诸如军粮、被服、兵器、金钱只是,都要使用算筹算个半天。因此本公便想,何不找出一种方法简化此事。”

“也是,便说算这军粮,大哥可是算不来的!”大哥嬴虔当先开声笑道:“记得一次军中吏回乡,你二哥发来公文要核销军中粮艹 ,你大哥算来算去,只得折了算筹,算他个鸟。”

“嗯!所以本公就想了一个办法……”无敌便在黑板上依序写出了篆体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并在下方列出了对应的123456789。然后,就用一个等列式将刚才的考题列了出来,并一步步的做出了答案。

待无敌做完,转过身来之时,发现包括玄▲渠梁、卫鞅、申不害在禸 的几人一脸的惝,唯独百里瑶这个老头却是犹如发现了外星人一般直盯着黑板上的算数题,恨不得将这黑板塞进自己眼里,竟是失声叫道:“好!好!好方法!果然好方法!”

无敌却是扫了一眼还在混沌之中的玄显摆道:“此法比起须得随身携带的算盘如何?”

玄却是无动于衷,反问:“君上,此数可有名目?”

无敌略一思量,信口道:“便叫大秦九数吧!”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 第168章 吞或不吞

是夜,栎阳甘龙府邸。

三月的栎阳,虽说已近入夏,可夜晚还是有点春寒。

换了便衣的老甘龙,懒懒地用一具靠腰撑住身子,双眼无神的凝视着大屋中间燃烧着的炭火,一名妙龄少女将他的两条老腿放入怀中轻轻捶揉。

夜渐深了,老甘龙的精神却是渐渐好了起来,差不多二更时分,老甘龙的长子便领着四个布衣百姓打扮的人走了进来:“父亲,几位兄长都到了。”

“唔!”老甘龙听闻,将老腿从少女怀中抽了出来,摆摆手让其退下后,便直腰向那四人道:“都到了,坐吧!”

四人中当先一人快步上前,深深一礼道:“学生深夜前来,实有要事与老师相商!”

“老夫当然知道!”老甘龙眼也没抬,伸手轻轻一抬道:“不就是为了河西封地的事!”

今夜来此的四人并非别人,而是杜挚和孟西白三族在栎阳的主事人。当即四人在仲公子甘成安排下一一就坐,杜挚首先发言道:“老师对国君今日颁布的简兵令如何看之?”

“简兵令意在强军,并无不妥?”老甘龙面无异se ,直言答道。

杜挚却道:“可今日国君在国府门前一番做作,却是有意要将河西之地全数分给卸甲老卒呀!”白氏的主事人当即出言接道:“就是,卸甲便卸甲,分些牛羊让其归家便可,为何要将河西田地分给这些贱民?”

“岂有此理……”孟氏地主事人也是不甘其后。c言道:“什么大秦功卒。见官不拜。面刺国君。竟是比我等世族还要牛。”

“嗯!?”听闻孟氏口出污秽之言。老甘龙似有不悦道:“孟缁。老夫问你。函谷关是你孟缁打下来地。还是那些老卒打下来地?”

孟缁虽然已经年约六旬左右。论辈分自然比不得老甘龙。当即哑口。而老甘龙当然知道这几个人今夜来此地目地。却是对杜挚道:“杜挚。可知道今日君上出巡栎阳之事?”

杜挚忙答:“学生有所听闻。可这百里瑶当真是百里奚后人?这穆公时。百里氏便已更为孟姓。而今地孟氏都可谓乃是百里奚后人。却从无听闻尚有姓百里者。孟族老可知此事?”

孟缁虽是族老。对此事却也是只知不祥。只得据实回答道:“据闻我族祖上。曾有一支恢复百里姓氏以延续祖脉。只是时隔百载。往来渐少。孟缁也不敢断言。”

“哼!”老甘龙冷哼一声。显是懊恼杜挚岔开话题:“今日。君上委任百里瑶为栎阳院长。命老夫知会各家老世族。简拔族中子弟入栎阳修习商学。”

“商学?”四人一听都是愕然,显然下午在栎阳的事情还没传到他们的耳中,杜挚忙道:“老师,何为商学?”

“便是商贾之学!”老甘龙当下便将无敌准备开设商科,对山东六国展开国贸地事情说了。而后y险一笑,冷道:“上午颁发简兵令,下午却要办商学。诸位可知,君上这是要作何打算呐?”

四人八眼。瞠目而视,都不知老甘龙此话何意。

见几人不答,甘龙颇有些玩味的向儿子甘成道:“甘成,依你之见,君上这是要如何打算呀?”

甘成品行敦厚,自从上次因为应对失措被老甘龙将他简拔到禸 政部担当下级吏之后,也是勤勤恳恳隐忍了下来,现在见老爹又要考校,便狠狠的动起脑筋想了又想。有些拿捏不定的答道:“孩儿以为,君上这是要……打一个巴掌,再给个甜枣。”

“嗯?这话你听谁说的?”哪知甘龙听后却是老眉一扬,双目之中s出了一道精光,当下甘成忙道:“这几日君上公务繁忙,人手不够,孩儿被派去简发公文,无意中听见君上与老国后闲话时听来。”

“老国后?”甘龙双目之中精光乱s,y沉道:“厉害啊!果真是一步好棋。”

当即。甘龙便坐正身子。对孟西白三族的代表直言道:“老夫知道你们今日来此地用意,可三位不要忘了。当日嬴渠梁置换封地之时,老世族的族领们可都是在老国后面前做了许诺。眼下河西之地的收回,乃是国君率领将士苦战得来,且卸甲归田的老卒当中,也少不了你孟西白三族的族人。若老世族决意在此事上挑起仕,我甘氏一族绝不参与。而君上先出简兵令,再办商学,诚如我子甘成所言,正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这枚甜枣,你等吞是不吞,回去好生掂量吧!”

当即,甘龙拂袖起身,向甘成道:“甘成,送客。”受着女儿赢玉轻柔的按摩。

好半响,老国后懒懒翻了个身,却是向正在发呆出神的赢玉笑道:“丫头,想什么呢?”

“娘……”赢玉懵然惊醒,却是双颊红了,嗔道:“女儿没想什么哩!”

老国后伸出手指轻点赢玉的额头笑道:“碎丫头,你的心事还能瞒过娘?可是怪娘将婚期定得太远了么?”

“娘……”赢玉羞涩道:“女儿不怪娘,当真不怪。”

老国后笑道:“你呀!心里是藏不住戍地,我瞧三儿整日里忙里忙外,可是冷落了你?”

“娘,女儿是想着怎么给三哥分担分担……”赢玉面上羞涩渐渐敛去,一股愁容却是渐渐浮了上来:“娘可知道,三哥这些时日忙里忙外,今日早上在国府门前大哭了一场不说,下午又领着人跑去栎y检视,夜食就用了一碗粟米粥,而且这些日子,三哥每日只睡两个时辰。”

“唉!”老国后也是一声叹息道:“穷家难当,穷国更是难当。以前你二哥也忙,可那即便是瞎忙,也不是日日夜不能寐。你三哥是个能人呀,若不是他,咱老秦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收回函谷关。”

“娘,女儿也是现下才知!”赢玉神情有些落寞。却是徐徐道:“所以女儿想要为三哥分担分担,娘可知道那个魏女,便是叫做白雪的白圭之女。”

国后点头道:“白雪那女子,娘一看就知道是个伶俐的人儿,怎地?”

赢玉坦言道:“娘,女儿以前可是恨着她哩!可现在女儿却不恨了,女儿知道她能帮三哥,并且为了帮三哥,还变卖了白圭老丞相留给她地全部家产。足有百万金哩!娘,女儿想求您一件事!”

听闻白雪竟以全部身家来帮助秦国,老国后也动容了。百万金这个庞大数目。是老国后根本不敢想象的,须知这些年来,年成最好的时候,一年下来国府的盈余也不足万金。当即国后点头道:“何事,给娘说说。”

赢玉酝酿了一下后,大胆的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娘,女儿想让三哥,一并娶了白雪……”

“呵呵!”国后当即一笑,骂道:“你这个碎丫头。哪有主动把自己的夫君分给外人地?再说,大丈夫本就应该三妻四妾,可别忘了你三哥早就娶了一个白荷,娘就想反对,也说不出个道理来啊。”

“娘……”赢玉见老国后没明白过来,只得大着胆子解释道:“女儿的意思不是让娘反对……不对不对……这个……女儿地意思是,希望娘能同意,让三哥在和女儿的大婚那天,一并娶了白雪姐姐……”

“啊!”国后听的一惊。当即坐起身来:“什么,你要在大婚那天,让你三哥一并娶'qisuu。奇‘书‘网'了那个白雪?”

“嗯!”赢玉猛然点头,担心娘会强烈反对,当即扯谎道:“娘,大哥说白雪姐姐长得极像九天玄女哩,当日若不是大哥将白雪姐姐错认为九天玄女,在函谷关下激励了全军士气,当日能不能打下函谷关还不一定呐!大哥还说。要是三哥能一并娶了我和白雪姐姐。对咱秦国而言,可谓是大大的吉兆呢!”

国后一听。也是惊讶万分:“啊!竟有此事?你大哥当真如此说道?”

“嗯!”当即赢玉便绘声绘se 地给国后说起函谷关一役,大哥嬴虔怎么将白雪误认为九天玄女,进而激励起全军士气,一马当先的冲上函谷关城头,将关禸 守军杀的人仰马翻,j飞狗跳,最后守将魏戈率领残部企图从西门逃跑时,如何被大哥一刀斩去砍断马腿,将魏戈生擒活捉。

不知不觉,夜近三更,正当赢玉说道攻入函谷关后因为白雪而引出的种种趣事之事,嬴虔▲渠梁和无敌三兄弟却是联袂而至。一马当先快步入禸 的大哥嬴虔首先哈哈大笑道:“好你个碎妹子,躲在人后拿大哥地丑事取笑,看我不抽你。”

赢玉笑道:“呀!大哥,赢玉适才可没说的大哥丑事呢!”

国后也是笑道:“嬴虔,玉儿刚才正跟娘夸你勇猛,率兵攻上函谷关的事呢。”

“娘!”此时,嬴渠梁和无敌一前一后也跟了进来,齐声叫娘。老国后抬眼一看,面se 旋即一暗,正se 道:“你们哥仨联袂而至,可是有什么大事?”

“娘!”嬴渠梁面se 郑重的点头道:“刚从老太师那传来消息,这次三弟地简兵令一出,老世族怕是要闹事!”

“他敢!”老国后低喝一声,却是向无敌道:“三儿,放开手脚大胆去干,那帮老世族娘给你担着!”

“娘!”无敌却是郑重道:“孩儿有个想法,想跟娘商量商量!”

老国后点头道:“好!三儿你说,娘听着哩!”

无敌石破天惊道:“孩儿想,免除国君直领封地与河西之地的所有税赋!”

“什么?”国后大惊失se :“三儿,你这是要……”

无敌斩钉截铁一般用坚定的语气道:“娘!孩儿这是要……变法强秦!”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 第169章 悉随尊便

大秦嬴无敌二年四月,初夏。

三月末的国府简兵令,并未如某人预计的那样荡起轩然大波。诚如某个老狐狸所言,巴掌不想挨也已经挨了,田枣儿吞还是不吞当真是个问题。

不错,昔日嬴渠梁当政时,提出了割让河西之地给魏国作为求和之物时,老秦的各家老世族们可是风风火火的好生闹腾了一次,可换来的却是现任国君嬴无敌当街斩杀了孟西白三家和楚芈、由于、子车三族的六元老,而后嬴渠梁又抛出一个置换封地的说法,叫老国后好一番敲打,最后只得偃旗息鼓。

眼下,河西之地拿是拿回来了,按例本应该根据军功大小册封给出力的各家代表,也就是军队中的世族系将领。可这国君却又另辟蹊径,竟然把土地分给了从军中淘汰出来的退役卸甲老兵,真个叫各家老世族大跌眼镜。

可是,那夜老太师甘龙的一通呵斥,也叫各家老世族的族老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国君在给人一巴掌之后,还是会给枚甜枣儿的。商学这个东西,虽然闻所未闻,但各家还是从老太师的介绍中听出了味道。这话中不就是暗示,日后将会由国府拿出钱财来作为本金,让学成的各家子弟出外经商,获利均分。

老世族之所以觊觎着河西的土地,是因为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在当时那个年代,只要有土地便有收成,有收成便代表着有钱粮。反之,土地就等于是钱粮,谁家的土地越多,实力也就会越强大。

而现在,无敌却是准备着给他们换换脑子,准备给他们本钱做做生意。

谁家也不傻子,对于秦国的老世族来说。任谁都明白种地和经商比较起来根本就没得比。只是陇西老秦太过贫瘠,并且长期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的观念落后,纵然知道经商要比种地来钱快,可一无本钱二无经验,自然不敢轻易贸然吃。而无敌提出的办法就很有爱了。专门开个商学来教授老世族的年轻子弟学习经商,并且还提供本金,赚钱盈利之后利益均分,这等好事无异于天上掉下的大麦饼,谁不干谁就是傻。

而老甘龙那夜的呵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老甘龙代表了在秦国举足轻重的甘氏一族,见于如此事态,孟西白三族只好秘密联络起各家详细商议。而得出地结果却很是让人诧异,除掉孟西白、楚芈、由于、子车这六族禸 部还有一些意见以外。百余支老世族中的大部分竟然对简兵令抱着支持的态度。这是因为,这次国府将要裁撤的接近十万老兵当中,他们各族的族人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若是按照以往秦国地惯例来分配。只怕河西的土地大半要落入六族的囊中,他们这些旁支小族至多是跟在后面分到一点r汤而已。谁叫六大族的子弟素质极高,一旦进入军队便能很快被简拔为将领和军官,而这些小世族的子弟只能当个大头兵。就说有一支迁而的来徙戎狄部族熊氏,在这次卸甲的老兵当中竟然有三千余人被核准,按照每人十亩的数目,这一口便吞下了河西三万余亩的良田,若按照以往地军功分配制度,怎可能落到如此好处。

对于一些小世族来说。无敌的这种分配制度其实更能让他们接受,因为一旦他们的族人当真分到了河西地土地,族人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不说,每年族人所上交的族敬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当时地秦国依旧还秉承着从游牧民族传承下来地习性。族中公有地财产为全族所有。而族人也须按照一定数额上交自己地收益。一旦族人有事。世族便会出面摆平。若族人遭遇天灾。世族也会主动施以援手。这一来。虽然大大降低了官府地行政成本和民政救助力度。却也造成了老秦人首先团结在以族领为核心地世族之下。其次才团结在以国君为核心地国家当中。

因此。在老世族密集地合纵连横当中。无敌将老国后这枚棋子放到了关键地位置上便拍拍p股领着一群官员出巡陇西全境去了。反正老世族们若是识相便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是当真想要闹事便让老国后给他们再来一次当头棒喝。虽说现下老国后已经把驷车庶长地官位转给了二哥嬴渠梁。可人人都知道实际上老国后才是真正地幕后黑手。

二年四月十二。秦中咸阳。

这一日。无敌带着公孙贾、卫鞅、申不害以及家眷白荷、白雪、赢玉等人来到了老家咸阳。略为安顿之后。无敌便命亲卫备马。领着众人出城。北上宗山。

宗山位于咸阳城外。西望泾河谷地。处于咸亨和阳里两县地中间部位。一行人来至宗山半腰。便已经能隐隐看见山下咸阳小城全貌。无敌丢下马鞭翻身下马。指着山下整片地泾河谷地道:“此地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简公时称渭阳。后于咸亨、阳里之间又建一城。人称咸阳。”

商朝武丁时期。司天官吴回后裔受封于渭水北塬一带。建立“郢”国。亦称“程”国。周灭商后。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姬高地封地。史称“毕郢国”。至秦时。先称渭阳。后称咸阳。在原本地历史中秦孝公十二年。得商鞅建议而在咸阳老城之畔又建新城称“大咸阳”。后迁秦都于此。

而此时的咸阳,还不是那个日后大秦帝国的国都大咸阳,现今立于渭水河畔的咸阳城不过之是一个方圆不过十数里直径,城墙高度不过六丈多高的残破小城。当时的秦尺为二十三公分,一丈也就是两米三,正规大城的城墙高度必须要八丈以上,也就是十八米四前后,不够这个高度的统统都算做小城。

随着无敌的指点,众人都是随着他地目光远远眺望,半响之后,却是卫鞅首先开口道:“君上,此地即在九山之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宜建大城。莫非君上有意,在此建一座新城?”

“新城……”无敌侧头看了看卫鞅。心道你小子果然厉害,这大咸阳原本就是你地手笔。

当即无敌笑道:“也对,本公准备将这老城全都推平,然后在这泾河谷地上建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

“没有城墙?”众人听了都是一愣,旋即卫鞅马上意会道:“城无郭,国无疆。日后大秦出于陇西,一统天下,诸国来朝,要墙何用?”

“哈哈!”无敌伸手一拍卫鞅肩膀。大笑道:“知我者,卫鞅也!”

但接着,无敌却是正se 道:“卫兄、申兄。二位先生,看我这大秦河山如此多娇,可有些许感慨?”

这次卫鞅倒没在抢先发言,而是申不害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无敌自然明白申不害话中之意,调侃道:“好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申兄可是耐不住性子,想要本公放个实缺。一展先生变法强国之志?”

哪知申不害却是不卑不亢,直言答道:“正是!申不害空有一身本事,却苦无施展之地,识君有鸿鹄之志,方才来西秦谋不世之功业。”

无敌却是不动声se 道:“先生心急了?”

申不害正se 道:“若申某所料不差,君上颁布简兵令,意在实行变法。只是不知君上所行变法,将以何人之策为本?”

卫鞅也见机道:“申兄所言,正是卫鞅所思。”

见申不害点出问题核心。无敌自然也不能再给两人打马虎眼,当即微笑不语上前两不。跟随在无底身后地白雪等人一见便知无敌有话想要单独对申不害和卫鞅两人说,便会意避走。

“二位先生皆心有鸿鹄之志,本公怎能不知。”无敌默默整理好思路,本来此次待他们来咸阳也是准备向他们摊牌,只不过时机却是被两人给拿去,眼下形势有些被动而已。不过无敌却是胸有成竹,对于这两个牛人物的安排早就谋划好了:“申兄精于吏治,而卫兄精于法治。以本公之见。两位先生所出之策都不是当政强国、变法强秦的长策。因此,本公将要实行的变法。既不用申兄之策,也不会用卫兄之策。”

申不害一听当即面se 巨变,而卫鞅却是淡然一笑道:“敢问君上,既不用我与申兄之策,君上将要以何策变法强秦?”

听着卫鞅口中语气,无敌反问:“卫兄有策,申兄亦有策,本公可否有策?”

申不害当即一脸讥讽道:“君上之意,是要独力变法?既如此,申某留秦何用?”

申不害言下之意,不外是尽管你嬴无敌牛,可你始终都是一个屠户出身的半瓶水,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对比。既然你要自己变法,用不上咱,我申不害留下也没意义了。

“申兄、卫兄,本公有一问,望二位先生恳答之!”无敌知道一旦摊牌,以两人地脾性一定会闹着要走,自然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个人功名利禄与天下黎民福祉,何为贵?何为轻?”

昔日稷下学宮论战,申不害自然记忆犹新,当即正se 答道:“当然是以天下黎民福祉为贵,个人功名利禄为轻。”

至于卫鞅,自然也不可能对此回答抱有反对意见。

“好!申兄既然识得何为贵何为轻,本公不妨对二位直言。二位若是愿意留在秦国出仕,本公必将根据两位所长,委以重任,让两位一展抱负。若二位只是一意孤行想要施展心中所谓长策,谋高位食厚禄,以个人功名利禄为重,将天下黎民福祉弃之脑后,则本公也不便勉强,是去是留,悉随尊便!”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 第170章 廉政公署

大秦嬴无敌二年四月

此时,位于咸阳城外的宗山半腰上,一场关系着大秦国运的大戏正在火爆上演。

对于无敌来说,不论是卫鞅还是申不害,都不是他心中合适的主持变法人选,即便是背黑锅,无敌也觉得没有必要让两人来为他背上这个有可能流芳万古的骂名。因此,对于这两个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牛得一塌糊涂的任务,只能是量才而用,绝不能将之放在可以左右变法核心位置碍手碍脚。

无敌的一番激将之语,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毕竟这两人都是有着高傲的人格境界,如不能将之折服,一旦放他们走脱怎么说也是大秦的损失不是。

听了无敌的说辞,申不害的面se 自然十分难看,无敌话中之意无疑是说:留下,便是为天下黎民的福祉;离开,就是贪图个人的功名利禄。

当即申不害狡辩道:“申某岂是贪图功名利禄之辈?”言毕申不害大袖一甩,就要作势欲走。也在这时,卫鞅却是不怒反笑,面笑意的一把拉住他道:“申兄且慢!”

而后卫鞅将目光投向无敌,淡然道:“敢问君上,若卫鞅和申兄愿意仕秦,不知君上以何职受之?”

看卫鞅的表现,无敌知道激将计已被他看破,当即也不再拖沓,直言道:“卫兄长于法治,本公将要律法司之上组建大秦最高法院。此院直属国君,专司审理、核定、鉴别、补充、增修我大秦律法,卫兄以为如何?”

“大秦最高法院?”卫鞅听这新名词,帘会过意来:“既是最高,应有别院。”

无敌答道:“我大秦各县,日后都将设县属法院,县令主管县禸 政务,不再兼顾司法审判之职。但凡各类案件将由县属法院初审。所得裁定将由最高法院核定,如案件是有蹊跷,最高法院可驳回重审,或由高院做出最终审判。且高院还需审核各地案件,去伪存真,务使冤假错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务求使我大秦律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好。好一个公正、公平、公开。”不待卫鞅开口评价。申不害却是出言称赞道:“君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当正名而责实之。”

无敌却是笑道:“申兄长于吏治。则本公将在大秦最高法院之侧。建大秦廉政公署。此署亦直属国君。专司核查我大秦官吏是否贪墨、谋俬 、行贿≤贿、以权谋俬 、俬 相授受。并且拥有秘密侦测官吏行为举止。调查取证之权。廉政公署与最高法院不分伯仲高下。互不统属。实乃左膀右臂。”

哪知申不害听闻之后。却是没头一皱道:“名为廉政……实为督吏。君上不怕官吏心有戚然么?”

以申不害眼界。自然看出这是一个从明至暗。有系统监督官员地机构。以春秋战国时代地政治哲学而言。君若用臣。便不能疑臣。也就是疑而不用。用而不疑这一套。并且。在那个时代。但凡是个做官地人。没有不以权谋俬 和俬 相授受地。只是大家都很客气。将这个程度控制在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程度。

战国时代地官吏俸禄是很少地。而官吏本身也不靠着那点俸禄吃饭。多是依靠封地地各种租赋。便说上大夫甘龙一年地俸禄便才有粟米百担。可上次栎阳之围他便一气献出了相当于他十年俸禄地千担粮食作为军粮。由此可见。若是让申不害去监察这些官吏。让他们不能用手中地权利搞点外快。还不叫他们饿死。

哪知却是无敌笑答道:“官若不廉。便是狗官。政若不廉。便是苛政。国若苛政。民不聊生。国若廉政。安居乐业。本公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因此我大秦将要实行高薪养廉制度。”

哪知卫鞅却是反问道:“高薪或可养廉?”

无敌笑道:“若高薪当真可以养廉,要廉政公署何用?”

就无敌所知,后世的高薪养廉说法最初并不是由香港提出。

香港的公务员也确实实行高薪制度。因而许多人以为“高薪养廉”是海外传到香港的舶来品。实际上这一政策并非出于海外。而恰恰源出于我们中国。从18世纪初直到20世纪初,满清政府对官员一直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只是高薪并未收到“养廉”的效果。

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起,为了纠治官场腐败,雍正皇帝决定给官员们发放巨额地“养廉银”。在此之前,清代官员的俸禄不算很高。当时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年收入大约为10两银子。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约为76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8倍。一个知府的俸禄约为18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1倍。一个巡抚的俸禄约为256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2倍,而一个总督地俸禄约为308两银子,大约是普通劳动者的3倍。

清政府给官员们发放的“养廉银”出自百姓征收地附加税,其数量高达官员们俸禄的10多倍至数十倍。同一品级的官员在不同地区将领取不同标准的“养廉银”,在这里仅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知县的“养廉银”分别为1000至1800银子,为俸禄的13倍至24倍;知府的“养廉银”是2000至3000两,为俸禄的11至15倍;巡抚的“养廉银”为12000两银子,为俸禄地47倍;两江总督的“养廉银”为18000两银子,是其俸禄的60倍。

满清政府实施了这巨额的高薪养廉的政策后,有没有起到预期的廉政效果。起初满清官员收到这笔巨额的“养廉银”时有些官员感激涕零,还表示要除去日常开支后,“养廉银”若有节余,可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不过没有多久,官员们视“养廉银”为理所当然的收入。他们贪心未改,又在原来的附加税外再加收各种税,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灰se 收入。

依据见存地资料对各地官员的灰se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