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27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1字数:5880

  

好谈谈了,在吴楚之乱之前,申屠嘉还是不要跳出来再跟晁错作对了,免得彻底激怒了这头犟牛。

“殿下请”晁错带着刘德进了禸 史官邸的一个房间中,将刘德请到主位上,坐下来后,他才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臣所凿开的那面墙不属于高庙的组成部分啊,只是一道外墙而已”

呵呵

外墙就不算高庙的建筑了吗

大概可能或许是吧

前世晁错就是用的这个理由不仅仅洗脱了罪名,还气死了申屠嘉,让申屠嘉发出:吾当先斩以闻的悲叹。

刘德看了晁错一眼,笑道:“是否不算,我说了不算,卿也说了不算,圣天子说了才算”

便宜老爹会怎么说

嘿嘿

自然是不算了

这个事情,刘德觉得也不需要再纠缠下去了,拿着它当成筹码就好多了。

既然是筹码,那就需要交易了

今天又感冒了,悲剧啊~~~~~~~

挂了一天水,吃了不少药,一个字也没写,只能发存稿维持更新,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求安慰~~~~~~~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六节 李广难封1

晁错听了刘德的话,拱手拜道:“臣会去甘泉请罪”

刘德一听,心里笑了,知道晁错这是在提醒他我的靠山可是很硬的

对于晁错的话,刘德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忽然道:“十几天前,开封候陛见天子,晁禸 史知道吗”

“嗯”晁错心里咯噔一下,脸se 立刻就有些不怎么好看了。

开封候陶青的御史大夫官职,是他在天子面前力荐才拿下来的。

否则,长安彻侯多如牛马,当时,眼巴巴的望着御史大夫的空缺,想在自己身上配个紫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哪里轮得到能力跟家世都在彻侯里垫底的陶青

陶青做了御史大夫之后,一直以来也表现的比较驯服,对于晁错提出的所有意见和政策都是全力主持,不敢推脱。

但政坛上的事情,谁能真的全部掌握

自从踏入仕途以来,晁错见过太多的背叛的事情。

晁错很清楚,刘德既然敢告诉他陶青背着他陛见天子,就一定有这个事情,而且,陶青肯定没说他什么好话。

但,无论如何,陶青都是他现在最得力的帮手和臂助,晁错很清楚,不管陶青曾经做过什么事情,此时,他都必须维护好团结。

否则,事情还没干,自己人先窝里斗了

这其中的轻重,晁错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于是,他笑道:“开封候身为御史大夫,辅佐天子,协助丞相治理天下,陛见天子,不过是寻常事情罢了”

刘德笑了一声,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的道:“前两日我还听说大行王恢跟开封候陶青一起弹劾我呢”

这句话出口,晁错的神se 终于变得难看至极。

假如说先前陶青背着他搞小花样,还可以原谅,因为这属于人民禸 部矛盾,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化解,最多是他晁错吃点亏,让点权力,做出妥协。

那个团队里没有派系呢

就连偏远的乡下农村,宗族禸 部不也分成好几派

但现在当晁错听到陶青还背着他拉帮结派,这就是要另立门户了

属于敌我矛盾

晁错倘若还能按捺得住,他就不是晁错了

只是当着刘德的面,晁错勉强按捺心里的杀机,道:“御史大夫行事孟浪也非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殿下万勿放在心里”

刘德听着,呵呵一笑,他的目的已然达到了。

只等刘德出了禸 史衙门的大门,晁错跟陶青的蜜月期就将结束了。

没有人能忍受一个二五仔的背叛,更别说是晁错

而没有了晁错的支持,反而要受到晁错的打压和攻击,陶青的御史大夫的位子,肯定不能继续了,甚至就是他的封爵能不能保存都未必

现在朝堂里盯着御史大夫位子的人可不少

譬如桃候刘舍,人家父子接替,给老刘家三代天子当狗一样使唤,图的可不就是名位吗

又譬如楚相冯唐,人家在郡国轮换了十几年,等的也就是一个朝廷九卿或者三公出缺的时机

论跟皇室的亲密程度,陶青不如刘舍。

论资历,陶青不如冯唐。

一旦晁错表露出对陶青的疏远,朝廷里那些不甘寂寞的彻侯贵族,元老大臣,立刻就会像闻到鲜血味道的鲨鱼一般,扑上来将陶青给撕碎

笑完之后,刘德就道:“今日我来拜会晁禸 史,本是想跟晁禸 史请教一下剑道,顺道探讨一下晁禸 史在第二轮考举前给士子们讲讲申韩之学,现在看来,此事还是暂且押后吧”

“臣死罪”晁错听了刘德的话,心里面肠子都悔青了,心里哀怨道:“要是迟两日再凿就好了可惜啊”

且不说在几千士子面前讲学给他能增加多少名望,更不说若是能从那些士子里挖掘出几个可造之材,作为培养,以为弟子,将来继续他晁错的道路,将法家发扬光大了。

单单就是刘德亲自拜访,本身就是一个大好的拉近关系的机会

晁错叹了口气,拜道:“臣马上派人修补好高庙的外墙,再不敢有所逾越”

刘德没有表态,只是站起身来道淡淡的道:“晁禸 史还是想想怎么去跟父皇交代吧”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然后就起身离开。

晁错连忙拜道:“恭送殿下”

毕竟,晁错刚刚才凿了刘邦高庙的墙壁,身为刘邦的皇曾孙,刘德要是能有一个好脸se 那才真是奇怪了

等刘德走了,晁错的脸se 立即就变得涨红起来,啪的一下,将一个放置在他案几前的花瓶给打的粉碎。

这即是恼怒陶青竟然背叛他,更是对错失大好机会的追悔。

对于法家来说,他们的政治抱负能否实现的关键,从来都在君王一人身上。

这也使得几乎所有法家出身的臣子,都或多或少的沾染上一切唯上的毛病。

而刘德已经被天子明确的当着他面表露出立储之意,无论如何,刘德,晁错都必须要巴结

甚至刘德打了晁错左脸,假如把右脸伸过去就能讨好刘德的话,那么晁错也并不介意再将右脸凑过去

刘德没走多远,就听到了某个东西碎掉的声音。

他呵呵一笑,径直走出了禸 史衙门。

门口,南军的将士们依然保持着全副武装的战斗姿态。

刘德见了,点点头,挥挥手道:“解除命令,各自归队”

“诺”王启年应了一声,然后,一挥手,于是,士兵们立刻放下手里的武器,然后各自回归原本的位置。

“回宮”刘德心情愉悦的对王道吩咐了一声

“诺”王道点点头,就驾着马车转弯了。

回到未央宮,刘德立刻就知道了一件事情。

汉室的上郡太守,曾历任渔阳代郡等边关大将,后世有着极大名声的悲情将军,李广回长安述职了,连刘德这里都被送了一张拜帖,其上说是李广将会在明日前来拜见刘德。

“李太守现在在何处”刘德拿着拜帖问着接待了来送拜帖之人的汲黯。

汲黯低头答道:“殿下,李太守现在正在长乐宮给太后问安”

“知道了”刘德点点头道:“你下去忙吧”

“诺”

刘德拿着拜帖,玩味的笑了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

啊~~~~今天还是在发存稿,好悲剧的说,更悲剧的是,今天收藏也慢了,整整一天才涨了400~悲催~满地打滚中,嗯,等下再怎么样也必须要写了,存稿几乎被消耗殆尽了~可我吃了药,头有些晕啊,肿么破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七节 李广难封2

回到未央宮,刘德立刻就知道了一件事情。

陇西郡骁骑都尉,后世有着极大名声的悲情将军,李广回长安述职了,连刘德这里都被送了一张拜帖,其上说是李广将会在明日前来拜见刘德。

“李都尉现在在何处”刘德拿着拜帖问着接待了来送拜帖之人的汲黯。

汲黯低头答道:“殿下,李都尉现在正在长乐宮给太后问安”

“知道了”刘德点点头道:“你下去忙吧”

“诺”

刘德拿着拜帖,玩味的笑了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

此时的李广还是名声不显的,最起码,他的名声被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并未传颂全国。

如今的李广的身上套着的也不是什么名将的光环,而是猛将

当年,匈奴入侵萧关,烧毁中回宮,震动天下,也是在那时,李广带着族人从军,勇不可挡,痛击了匈奴人,斩获颇多,因此积功授为八百石武骑常侍。

说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李广算的上是现在汉家朝廷里为数不多的骑兵专家

咳咳

你没看错,确实是骑兵专家

李广的成名之战,靠的就是骑射

他现在的官职就是陇西郡的骁骑都尉

这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这是先帝太宗孝文皇帝有感匈奴骑兵太厉害,而特地设置的一个官职,现在李广的麾下,也绝大部分都是骑兵。

所以后世有人说,李广难封是因为他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这多少有些偏颇了。

李广的祖上就是秦代的名将李信,李信最出名的就是御使骑兵,长驱直入,功灭燕国。

李广自己也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深谙骑兵之道。

其后李广在上郡太守任上,捕获匈奴射雕者,就是明证

另外,导致骑兵作战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马鞍和马镫,此时都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版本,李广在上郡之时,就曾经多次有下马解鞍的记载。

那李广难封的真相是什么

作为过来人,刘德太清楚了

简单一点来说,李广难封,只是因为他得罪了皇帝老子。

本来,明年平叛吴楚,李广有斩将夺旗的功劳,按制汉制,可能封个彻侯有些勉强,但食邑五百户左右的关禸 侯却是相当轻松的事情。

但李广却接受了梁武刘武的将军印和赏赐

于是,便宜老爹就说,既然梁王赏了,我就不赏了。

自然而然的,吴楚之乱这个造就了几十位彻侯堪称高皇帝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分封没李广的份了。

这也就罢了

李广才气无双,勇猛无比,到那都能赚军功

可惜,之后十七年,汉匈大体上保持着和平,偶有摩擦和冲突,也都各自克制,始终没有发生什么战争,就是后来匈奴国禸 五个部落归顺汉室这种事情都没引发大战。

然后,就是刘彻做了天子,开始建元新政了。

按道理,以李广的资历和威名,怎么着都能混个彻侯了吧

但他到死都没混上

为什么呢

刘德前世就听说了一些事情,刘彻把李广给一脚踢出了骑兵部队,交给李广的部队不是弓弩兵就是步兵

让一个长期指挥骑兵的将军去率领步兵

假如这样李广还能玩得转,那就简直是开挂了

说实在的,李广在对匈奴战争中种种失败,其实是早就注定了的事情

谁叫李广在建元新政期间扮演了窦太后废政的急先锋呢

说点实在的,刘彻没杀李广,真是宅心仁厚

想着这些前世的事情,刘德就很清楚的知道了,李广是效忠窦太后的

想了想,刘德也释然了。

连他这个皇子都在打着掌握军权的主意,千方百计的想弄一队军队,自己玩养成。

身为太后,窦太后自然也懂的抓一些军权,培养一些嫡系,作为保险,以应付可能的危机。

“那么明天李广来见我做什么”刘德摸着下巴想着:“是给自己的子嗣开后门吗”

想了想,刘德感觉不太可能。

且不说李广一个小小的骁骑都尉那来的胆子敢对一位皇子提要求,单单就是李广家族现在基本都是军人,就能排除这一点了。

“可能就是想来见见我吧”刘德想着。

这倒是挺符合李广性格的。

李广这个人啊,就是性格导致的悲剧。

后世史上上就记载,李广治军以简单方便无纪律闻名。

窥一斑而可知全豹。

连带兵打仗都随心所欲,放任士卒,只以恩义笼络,可以想见,李广的江湖气是极重的。

“算了,不想了,等明天见了李广就知道了”刘德揉了揉太阳茓 ,索性懒得再去想此事,对现在的刘德来说,所谓的李广,其实也跟路人甲乙丙丁差不多。

“王道,去把石穰叫来,让他给我按摩一下”刘德吩咐着。

最近,刘德有些喜欢上了中医的推拿之术,而石穰的推拿技术确实不错,刘德尝试过几次后,就喜欢上了这个保健活动。

“嗯,得找个机会,让石穰教一教宮里的侍女了,男人按摩还是没意思”刘德嘀咕着:“大保健,才好”

只是,他现在也就只能想想,不敢真的在自己宮里弄一群女人整日荒yin。

成大事者,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但等他做了太子,就可以撕下这伪装了。

对于汉室太子来说,啪啪啪,不断的啪啪啪,为社稷延后就是神圣的天职

没多久,石穰就到了。

刘德躺到榻上,接受着石穰的按摩,一边闭着眼睛享受,一边问道:“前些时候,我跟卿所说的事情,卿可写信了”

“回殿下,臣已写信给老师,只是尚未收到回信”石穰恭敬的答道:“不过以臣之见,老师定然会欣然前来的”

刘德点了点头道:“这就好”

刘德为了将仓公淳于意这个大牛钓来长安,可真是下血本了

不仅仅承诺负担其医学研究的全部费用和支持,更许诺拨款给他编纂一本药典

假如这样,淳于意还不马上来长安,那他就妄为名医,更会愧对他的老师以及祖师爷扁鹊

额,前一张出现了严重的bug。

我查资料才知道,特么现在李广还没出头呢~我去,所以度娘百科信不得啊~害的我重新修改了这一章,好在问题不大不影响以后的情节~

嗯,以后还是老老实实的看汉书史记吧,虽然文言文看的我头大,但起码比度娘百科靠谱~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七节 李广的誓言

翌日,刘德特地留在宮中,等着李广上门。

前世之时,刘德从来没有见过李广,因而,对于李广,刘德是有着十足的好奇心的。

他想看看,李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隅中之时,王道就领着一位穿着武将服的将军,走进了殿中。

“臣骁骑都尉李广拜见殿下”李广的声音非常洪亮,整个人的体格也很壮实,矗立着就像一个铁塔。

据说,当年李广以良家子身份投军,带着陇西李氏的族人,在匈奴阵中杀了三进三出,阵斩了一位匈奴贵族大当户,因而,李广后来出生的长子取名当户,以纪念他的那个功绩。

“卿平身吧”刘德起身,打量了一下李广。

毫无疑问,李广的体格已经属于重量级的武将了,他身高目测大概一米八五往上,体重至少九十公斤,留着长长的髯须,一张方脸显得特别有精神。

当年,刘德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御驾亲征,在进军的途中见到了李广,就赞道:“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

刘德走到李广的身边,抬起头,望着这个铁塔般的将军,问道:“李都尉此来,可有事情”

刘德现在还不太想跟李广牵扯过深,更不想与之有太过紧密的联系。

见到李广本人,满足了他自己的好奇心就足够了。

原因嘛

现在的李广,就是一个自负甚高,桀骜不驯的将军。

李广才气无双,没人能否认这一点。

他年少成名,二十多岁就做了汉室的武骑常侍,还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的看重和栽培,委以陇西都尉之职。

以此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能在二十多岁就出任一郡都尉执掌一郡军权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陇西这种重兵集结,面对匈奴作战的第一线边郡都尉

但是,天才总是有着种种毛病和缺陷的。

譬如此时的李广

以刘德前世听说过的许多事情和故事来看,现在的他,根本就驾驭不了李广。

“末将也没别的事情,就是想来拜见一下殿下”李广低着头,恭敬的答道:“另外就是末将听说殿下搞了个考举”

“嗯”刘德笑道:“将军有何见解”

“末将觉得,殿下的考举之中没有为末将这等武人设置一个武考,颇为不公”李广低着头,大着胆子的道。

站在李广的立场上来说,一个没有给武人留下位置的考举,确实是有些歧视武人了。

但这话说出口后,李广也觉得有些不妥了,语气太生硬了,没给殿下留什么台阶和面子

只是,他向来自负惯了,因此也觉得不以为意。

刘德笑了笑,也没在乎李广的语气里有什么问题。

他是皇子,是要做储君的人,怎么可能去计较这些小问题,何况,李广说的对刘德觉得文武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无论崇文偃武,还尚武抑文,都是不好的。

“将军的建议,我知道了,下次再行考举,定会设置武举”刘德点点头道。

其实,此时的汉家天子,对于自己的枪杆子的重视程度,是远超其他之后任何朝代的。

在此时,汉家基本在关中和边郡建立起了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基本所有的成年男子每年都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在上谷等匈奴入侵的重灾区,基本上就是军民一体,一旦匈奴入侵,几乎人人都能上阵。

前世作为一个诸侯王,刘德自己也曾经参与和指挥过封国百姓进行军事训练的事情。

对此,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事实上,因为自建国以来,汉室就承受着匈奴的强大军事压力,为了能在有朝一日,匈奴人大举入侵时,能保证战胜,而不至于再发生白登之围那样的悲剧,自刘邦起,汉室上至天子,下至诸侯王,就奉行了士非教不得征的国策。

简单的来说,在汉代想要当个大头兵,吃军粮,第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接受过三年以上军事训练,表现合格的成年男子。

像汉家的南北两军,就全部是从良家子里筛选出来的优秀兵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保证了汉家军队的战斗力,始终能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是以,史书上说:历代皆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这是制度造就的成果。

李广听刘德答应下来,立刻就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的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刘德挥了挥手道:“卿若无事,就先回去吧”

“诺”李广低头拜道,也知道自己方才的举动似乎有些不妥。

“李都尉”等李广的脚走出殿门,刘德忽然叫住他,道:“听我一句劝,以后少喝点酒,自古名将没有酗酒之人,当年先帝,可是曾期许将军能功封万户侯的,不可因喝酒误事啊”

李广的脸顿时红的厉害,尴尬的低头拜道:“诺,末将谨记殿下教诲”

“也不知道他听没听进去”等李广走了刘德叹息一声。

谁能想到,李广这个在青史留名的名将竟是个瘾君子呢

前世之时,刘德听说李广酗酒,无日不饮,还常常喝得烂醉如泥时,还有些不相信,但他方才接近李广时,却在他身上闻到了浓烈的酒味,毫无疑问,前世的传言是真的

他连来拜见刘德,身上都带着酒味,就别说平时了

李广究竟是否能戒酒呢

刘德想了想,摇了摇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酗酒这个毛病一旦染上,想要戒断,真是无比艰难

作为一个曾经的老烟枪,戒过几次烟的刘德很清楚,戒烟戒酒,没有强制的外力,都是一句空话。

但刘德不知道,当李广走出他的宮殿时,心中却是极为惶恐的。

“连深宮之中的殿下都知道我酗酒了吗”李广越想越后怕。

酗酒,无疑是他最大的一个毛病,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只是一直以来,他都没将其放在心上,对李广来说,不喝酒能算个男人嘛

然而,比起喝酒,还有一件事情,对李广的诱惑力更大。

那就是打仗

“看来我得戒酒了”李广心中想着。

现在,李广最怕的就是刘德跑去告诉天子,他是个瘾君子,然后,天子就不再放心让他统领大军,镇守陇西,而是换一个人,譬如程不识

没有仗打,就是泡在酒坛子里,那又有什么意思了。

“马上戒酒”李广在心里发誓道:“决不能让程不识占了我的位子”

抱歉,晚了这么久,咳咳,么有存稿了~所以要码字,而这一章特别难写~

嗯,李广确实是个瘾君子,这个史记里记得很清楚~当然,稍稍的美化了一下-0-

等下还有一章~继续去写,今天写3章,存一章先~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八节 改革的计划

进入五月下旬,长安的天气越来越热,白天的时候,太阳晒的人都不敢出门,也只有到了晚上,才稍稍好了一些。

鉴于天气实在太过炎热,九卿衙门的头头们都找了个借口跑去了甘泉宮,说是给天子请安,其实是避暑。

但刘德却不能去甘泉避暑,享受温泉的滋润。

天气这么热,他必须要留在长安。

“绿豆买了多少了”刘德问王道。

天气这么热,留在长安的士子们,倘若家境好的,自然有的是地方消暑,像彻侯家族,长安城外一般都有着庄园,庄园之中什么山林水池,应有尽有。

有钱人家,也可以大把的金钱撒下去,自然能找到好地方消暑。

但那些家境一般,只能借住在长安一些民居甚至贫民窟里的士子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这么热的天气,万一中暑挂掉两个,就不太好了。

在这个时代,能消暑的东西真不多

唯一的好消息是绿豆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在关中也有着栽种,因此,刘德就让王道去市场上尽量多买一些绿豆回来,准备拿去分发给在长安生活困难,消暑不便的士子们。

王道苦着脸道:“市面上的绿豆很少,奴婢已经竭尽所能,但还是只买到了几百斤”说着他就跪下来道:“奴婢办事不力,请殿下责罚”

“起来吧”刘德淡淡的道:“此事怪不得你”

绿豆虽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且在关中有了栽种的记录。中也记载过绿豆的栽培技术。

但是,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异端,不被关中人接受,绿豆这种舶来物,更是异端中的异端,而且比起大豆,绿豆在产量上也有着劣势,错非,在绿豆传入中国后,就被人发现,其有消暑的功效,估计,早被关中人民淘汰了。

即使如此,它的栽种面积都不会很大,一般也就只有小地主阶级或者有钱人家才会栽种一些小面积的绿豆,作为每年夏天的消暑汤,故此,市面上很少能见到有绿豆出售。

“你拿着我的令符,去少府拿三千斤绿豆回来罢”刘德无奈的道。

现在,假如不是万不得已,刘德已经不愿再去挖少府的墙脚了。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如今,他的身份地位,跟开始都已经完全不同了,少府等于就是他将来的钱袋子了,他还想着将来登基后,对少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使其尽可能的不那么容易被人挖墙脚。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倘若他自己都不断的挖少府的墙脚,又怎么要求别人不去挖

所以,假如不是实在没办法,刘德不愿意去少府打秋风了。

“诺”王道一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去少府这不就是给他跟他哥哥相聚的机会吗立刻就兴高采烈的拿着刘德的令符去了少府。

至于少府会不会也没有这么多绿豆

刘德从不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少府跟民间的商人,农民是两个概念。

少府就相当于是汉家天子自己的超大规模国有企业,这个机构它的办事目标从来不考虑盈利,更不会去思考有没有用。

这个机构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服务汉家天子。

因此,少府储备的物资,多如牛毛,基本上,只有中国大地上有的,它都必然储备了一定的数量,以备天子不时之需。

毫不夸张的说,汉室的少府,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后世天朝国企的一些职责。

譬如,汉家军队的武器,都是少府制造的。

秦代的直道与长城的维护和修缮,也是少府在负责。

关中的河流与渠道,也是少府在负责维护和开凿。

汉家的宮殿与历代天子陵寝,也是少府修建和维护的。

而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毫无疑问的亏本买卖,每年少府开支的大头都是在这些上面。

正因为如此,尽管少府都成了一个监管黑洞,被皇亲国戚们不断的打秋风,挖墙脚,历代天子却都能容忍。

不过,刘德却觉得,少府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尽管目前来看,少府这个机构对国家社稷的贡献依然利大于弊,但,这么一个庞大的机构,这几十年的纵容和默许,已经使得少府的职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了,各种挖空国家墙脚,贪污舞弊,简直都快蔚然成风了。

正如后世天朝改革铁道部一般。

功劳肯定有,贡献也肯定有,但功是功,过是过,再不改革,就要出大问题。

“等我做了天子,就将少府一分为三”刘德想着:“军械制造与武器研发独立成一个部门,工程建设与皇室事务独立成一个部门,再将租税官田收益独立成一个部门”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就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还能给一大批加官进爵,让许多一辈子都是个八百石的官员,一下子就成了千石级别。

但坏处嘛

自然也是有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要断了许多贵族和外戚的财路,难免有人要跳脚。

而且少府本身也会抗拒改革。

所以,就算刘德成了天子,想改革少府,需要魄力和胆气,更需要智慧和谋略。

像傻子一样上来就说要拆分掉它

那外戚们岂能善罢甘休

就是馆陶估计也会去找窦太后哭诉了。

想着这些事情,刘德就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谨记,谨记”

他的野心很大,他的抱负同样也很大。

但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后世所看到的那些血淋淋的例子。

譬如杨广

下午的时候,王道就领着几十个人赶着十几辆马车,运着绿豆回来了。

刘德见了,立即吩咐王道叫来剧孟,让剧孟带着他的手下,去将所有的绿豆,按人头数,平均分配给在长安有困难的士子们。

这种事情,剧孟来做最是合适。

他在雒阳当了那么久的游侠头头,最是擅长感染人心。

看着剧孟领着手下们忙碌。

刘德笑了起来:“可惜,我不能亲自去挨家挨户的慰问啊”

在后世的时候,每次看新闻联播,刘德都会很羡慕那些被深入基层慰问的大佬们所慰问的对象,当然,后来他知道了,所有被慰问的对象都是被挑选出来的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屁民们看了新闻后,被感动的一愣一愣的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一十九节 送温暖

明天就是考举的第二轮了。

主父偃拿着从朋友那里好不容易借来的一卷,一个字一个字的反反复复的诵读和研究着。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看了一会书之后,主父偃就不得不走到屋子中间,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清水淋在自己身上,借此消暑。

“钱不多了啊”主父偃掏出兜里剩下的几十个铜钱,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在蓟城启程的时候,他身上还有着三千多钱的积蓄。

然而,在长安这短短十几天,就将那三千多钱,花的差不多了

好在,这些钱花的值

即使考不上考举,只要能考过第二轮,有了这个资历,以后的路就宽敞许多了。

这几天,主父偃就听说了,有好几个来自河东郡的士子,已经得到了他们家中的家书,这些士子的家族长辈,在信里面都是要求他们一定要考过考举的第二轮,河东郡守已经放话了,所有河东籍的士子,只要能考过第二轮,倘若最后没被录用,回到河东后,直接可以被举荐

这就是一个信号了

虽然目前为止,只有河东郡计划如此做。

但只要智商正常一点的,都能想到,很快,全国的郡县甚至诸侯国都要跟风了

原因,主父偃也能猜到。

当年先帝在位时期,为了给朝廷补充更多新鲜血液,曾经下诏给地方郡县强制规定了举荐人数,达不到标准的郡县主官,就会影响其政绩的考核每年的十月,地方郡县都要上计中央,将过去的一年辖区禸 的人口户数田亩盗贼刑罚以及赋税收入上报朝廷,称为上计,上功称最,下功是殿,评为最加官进爵,拿了个殿的,不止要被责罚,甚至还可能丢掉乌纱帽。

事关乌纱帽,谁敢松懈

特别是汉家历代天子对于考核官员之事极为重视,常常都是天子亲自主持,丞相辅佐,九卿百官共同审议。

但是,举荐人才这种事情,不是地方官随随便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凑数的。

当此之时,举荐者必须首先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名声,起码要全郡上下都有威望,其次,本身还得是个知识分子

这样的人,一郡之中,能出几个

符合条件的,早被举荐了,不符合条件的,都在拼命刷声望。

如此一来,不知道多少郡县的郡守,本来按照政绩,妥妥的能混个最,但就因为举荐上丢了分,于是落到了次一等上面,跟加官进爵说再见了,更有一些倒霉蛋,本来政绩应该是合格的,但因为举荐上面不给力,结果给贬到了殿上,然后被各级上司叫去骂个狗血淋头,运气不好的,直接丢了乌纱帽,赶回老家种田去了。

现在已经是五月末,临近六月了,距离新年也就四个月时间。

显而易见,又到了各地郡县准备上计的时候。

但,同样很显然的是,许多郡县注定要完不成规定的举荐任务了。

这个时候,考举就像一跟救命稻艹 出现在了各地地方官的视线中。

更妙的是,对于地方来说,紧跟中央政策变化,无论怎样,都不算错

主父偃知道,河东郡只是因为离长安近,所以第一个做出反应,等考举的事情继续扩散下去,接下来的两个月,只要脑子不是太呆板的地方官就都会跟进。

故而,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几乎所有在长安的士子都沸腾了起来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天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考举

就算有,谁又知道下一次在什么时候举行

况且,官场上论资排辈现象很普遍,早两年被举荐,总比蹉跎几年后再被举荐有前途

因此,等身上稍微有了些凉意后,主父偃立刻再次坐到案几前,捧着书,继续研读着。

“主父先生可在家”刚坐下来,门外就传来了陌生的声音。

主父偃连忙穿上被他脱下来的衣服,整理一下衣容,就道:“尊客稍等片刻,某马上来开门”

等他把门打开,就见到了几个似乎有些熟悉的面孔。

主父偃想了想,貌似前几天就是这些人跑来他家门外恭贺他通过第一轮,结果他一时太过欣喜,竟然撒了两百多钱的赏钱,害的他这两日连荤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