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6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5字数:5877

  

来什么。

只听皇帝老爹在身旁道:“既然如此,朕就以冯公为太子太傅,张公为太子少傅,石建为太子詹事,诸卿若是没有意见,朕就让中台制诏”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还敢有意见

纷纷叩首道:“臣等尊制”

刘彻只感觉脸上的肌肉有些抽疼,但没办法。在这个局面下,他根本没有发言权。

只能跟着道:“儿臣一切单凭父皇之命”

“这让我怎么去跟窦太后交代呀”刘彻心里哀叹一声。

不过好在,窦太后那边还不至于为了卫绾来怪罪他。刘嫖那边更是无所谓。

只是,心里总有些不爽。

这时候,殿外忽然有一个宦官的声音传了进来:“陛下,衡山国急报陛下,衡山国急报”

“送进来罢”天子刘启回到御座上命令着,不多时,一个宦官就举着一封被密封在竹筒之中的加急奏疏走了进来。马上就有侍从将之呈递君前。

天子刘启接过竹筒,拆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帛书。打开来一看,脸se 瞬间不好了多日来的好心情更是荡然无存。

“陛下,衡山国怎么了”中尉周亚夫出列拜道。

刘彻却是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天子刘启放下帛书。叹了口气。道:“衡山王勃急报,八月辛卯,衡山雹雨,大者五寸,深者二尺,全国两郡全部受灾,衡山王已经打开王宮少府仓储,放粮赈灾。但,衡山王宮和六仓之中所储的粮食只有五十万石。还不够衡山一月之食,衡山王请求朝廷立即派大军进入衡山境禸 ,赈济灾民,维持秩序”

八月辛卯,差不多是五天前的事情了。

“诸位大臣都来议一下,拿出个章程出来”天子刘启道。

很显然,天子刘启没有考虑过不救衡山的这个选项。

只是,衡山国虽然在汉室诸多藩国中属于一个小国,但辖禸 人口也有将近百万之多。

这粮食缺口就是一个无底洞

于是,天子看向晁错问道:“晁错,你做过禸 史,你给朕说说,关中各仓现在能调出多少粮食出来”

晁错出列答道:“回禀陛下,关中历年风调雨顺,加之每年都有从关东调运漕粮,目前,关中各仓有储备粮食粟米三百余万石,豆麦两百余万石只是,远水不能解近火,救灾如救火,从关中调粮太慢了不如先从敖仓以及淮南国河东郡抽调,然后再从关中运粮填补”

不得不承认,晁错反应确实很快。

只是,敖仓和淮南以及河东能调出多少粮食出来呢

特别是敖仓身负供应荥阳大军和雒阳百万军民食用的重责,想从敖仓调粮,风险很大

立刻就有官员出列道:“不可,陛下,敖仓身系天下,一粒粮食都不能外调”

天子刘启顿时就是一愣,犹豫了起来。

敖仓是汉室在关东最大的战略支点,敖仓安危身系天下,这官员说的没错。

万一敖仓存粮被抽调太多,影响了雒阳和荥阳军民的供给,这就是要出大乱子了

刘彻看了看那个官员,那似乎是一个丞相府的千石佐官。

如今丞相空缺,这些丞相府属官就开始活跃了起来,都想着在新丞相任命之前,捞够好处和声望,以此作为进身之阶。

但刘彻现在不想与之纠缠。

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出列拜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天子刘启道:“太子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刘彻拜道:“父皇,儿臣以为,如今衡山王即以开仓赈济,衡山国暂时不至有饥荒之虞,因而,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就是立刻调遣大军进入衡山,维持秩序,追缴盗匪,预防有人借机隂 谋作乱”

自古以来,灾祸与人祸都是同时发生的。

灾祸出现后,地方秩序显然混乱,肯定会给一些可乘之机。

别说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了,就是后世的天朝,大灾之时,借机抢劫强jian杀人犯法的畜生也是数之不尽

更严重的是,这场雹灾,无疑会给一些不安分的人起事的借口。

趁着灾祸,裹挟百姓作乱,可是古代中国造反的不二途径。

前世之时,衡山国就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情,虽然都被平息和镇压了。

可难保今生不会有什么蝴蝶效应。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大军反应稍慢一点。给了吴王刘濞可趁之机,那就糟糕了

想想看,一支打着救灾名义的吴国军队。运送大批粮食北上,到时候,设置在江淮地区和吴楚之间的几个郡县,是拦还是不拦

而一旦刘濞打通了通向江淮的通道,整个齐赵和雒阳就对吴王敞开大门了。

必须将这个险情消灭在萌芽之中。

“臣请奉诏率军入衡山”一听刘彻那么一说,周亚夫立刻就反应过来,绝对不能给吴王刘濞任何插手江淮的机会马上就出列拜道。

刘彻摇摇头。抢在老爹没开口之前,道:“中尉不可,中尉乃是柱国大将。安可轻动,况且,中尉倘若领军入衡山,天下人会怎么看”

刘彻这话。朝臣们听了。纷纷点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中尉带兵去衡山这就算再大度的人,也会在心里嘀咕,更何况,现在朝堂刚刚弄死了刘安,作为刘安的弟弟,刘勃此刻正是疑神疑鬼的时候。

于是,大臣们纷纷道:“家上所言极是”

天子刘启不由得好奇了起来。问道:“那依太子之见,该当如何”

刘彻眼珠子一转。叩首道:“父皇,儿臣以为,此刻朝廷当遣一忠厚长者,持节领军入衡山”

“那太子可有人选推荐”天子刘启更加好奇了起来。

“儿臣”刘彻在心里犹豫了一下,考虑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道:“儿臣推举故中郎将卫绾为将,领兵赴衡山”

说完刘彻就匍匐在地,头都不敢抬。

卫绾

天子刘启一听这个名字,感觉有些牙疼

当年,他还是个太子的时候,卫绾就是先帝的中郎将,常常给先帝赶车,因此,属于先帝心腹,也是他刻意拉拢的对象。

可是,他好心好意的请卫绾去太子宮赴宴喝酒,结果等了半天,卫绾人影都没见到,解释也没有一个。

这怎么能忍

因此,他一即位就把卫绾给踢出朝堂,让他去养老了。

要不是太后说话了,他甚至想把卫绾给拖出去砍了。

只是,终究是太子推举的人,而且他也不愿意让人说他是个小气天子,睚眦必报,再说,窦太后也没少给卫绾说好话。

因此,天子刘启勉强忍住心里的火气,问道:“太子,说说看,为何举荐卫绾”

刘彻知道,这个时候是瞒不得老爹的。

不然,老爹要是发起火来,谁都挡不住。

他少不得就要吃一顿训斥

于是,刘彻整理了一下言辞,叩首道:“儿臣举荐卫绾,理由有三”

“其一,卫绾朝野尽知,乃长者也,为人宽厚,代人和善,卫绾去衡山,可安衡山上下,有助于收拢江淮民心”

天子刘启听了,心里稍微好过了一点,因为这是事实,卫绾是个老好人全天下都知道

“其二,卫绾追随先帝多年,久在军伍,明知政务与法令,遣其去衡山,可以整顿地方,维持秩序,不虞有风险”刘彻说这话的时候,紧紧的匍匐在地,他说的也是事实。

江淮地区,情况复杂,尤其衡山国紧邻丹阳郡。

现在,丹阳郡并不怎么出名。

但再过个几十年,丹阳兵就将让全天下为之侧目。

李陵率领的五千丹阳骑兵,即使下马步战,照样把匈奴爆出翔来了,匈奴举全国兵力围攻,居然无可奈何,要不是后来丹阳兵弹尽粮绝,李陵说不定能上演一出千里突围的好戏。

即使如此,丹阳兵在那一战还是威震天下。

从此以后,无论是光武中兴,还是三国乱世,丹阳兵都在里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派卫绾去,稳住江淮,就能保住丹阳郡不会落到吴楚手上,这个现在还没什么名声的精锐兵种,就不会有被吴楚掌握的风险。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一个精锐兵种,所能发挥的作用不亚于核弹

但天子刘启却并不认可刘彻的解释。

派卫绾确实能稳住江淮的民心,不至于激化矛盾。

但是。派其他人也差不多啊。

譬如郅都。

刘彻却俯首说出了第三理由,也是天子所无法拒绝的一个理由:“其三,东宮太后久欲起复卫绾”

天子刘启闻言。瞳孔猛然放大。

良久,他道:“朕明日去上林苑狩猎,太子带着卫绾一起来吧”

太后的面子,他不能不给,尤其是刘彻也被拉下水了。

对于刘彻的坦白,天子刘启还是很欣慰的。

这说明,他这个儿子对他真是赤诚以待。毫无隐瞒。

以天子刘启来看,若换了他是刘彻,恐怕也不会这么坦白。

而皇帝就是这么奇怪。

有时候。再大的问题,你只要给他坦白了,他也能既往不咎,甚至嘉奖。

为什么

因为。他会认为你是个忠臣孝子

“诺”刘彻连忙叩首。

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满完成了,剩下的就看卫绾自己的了

至于他当众举起窦太后当挡箭牌,这没什么关系。

现在刘彻跟东宮的关系,正是蜜月期呢

有刘嫖陈阿娇加上淳于意帮忙,窦太后根本不会计较这种小节,嗯,只要等会过去对她坦白和说明就好了

散朝以后,刘彻就乘上自己的马车。去了长乐宮给窦太后请安,同时拐着弯。委婉的告知了窦太后他在皇帝面前说的话。

果不其然,窦太后完全没放在心上。

对她来说,朝野议论啊别人的看法啊,统统不重要。

她是太后,不是皇后,已经没有人能动摇她的地位了。

出了长乐宮,刘彻就乘着马车,带着仪仗,回到自己的太子宮。

一回宮,刘彻就立即命令司马相如立刻来见他。

“长卿”一见到司马相如,刘彻就很亲热的上前,将之扶起来,坐下,然后,一脸温和的问道:“孤前两日命爱卿所作的赋写的怎么样了”

司马相如坐下来后,答道:“家家上臣已经经写好好了了”

每次听司马相如说话,刘彻都很吃力。

勉强听完了司马相如的陈述,刘彻笑道:“长卿以后在孤面前,就用纸写回话吧”

司马相如闻言,喜不自胜,连忙点头。

然后,就将他所写的一篇赋呈递给了刘彻。

刘彻接过来一看,只见通篇文字华丽,辞藻优美,虽然不太能欣赏,但直觉上觉得,这篇赋还是很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这篇赋啊,是刘彻现在急需的一篇文宣。

刘彻将王道叫进来,将这篇赋交给王道,吩咐道:“去,将此赋尽量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读到”

“诺”王道虽然不解,但还是领命而去。

刘彻等王道走后,对司马相如道:“从今天开始,爱卿最好每月能给孤写出三五篇方才那样的赋来,重点就集中在孤所说的那两点上”

“诺”司马相如连忙点头,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很轻松啊。

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句话,然后呈递给刘彻,刘彻接过来一看,点点头,道:“就是这个中心思想”

只见纸上写着荀子的一句名言:天行有常,不因尧存,不因桀亡。

刘彻也是没办法啊。

他是八月被册封为太子的。

这太子屁股还坐热呢,衡山国就下起了大雹雨,冰雹砸进地里面两尺深

这换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大大的恶兆。

但这只是一个开头。

很快,衡山国事情还没结束,彗星就要出现在东北的星空了,然后火星也会出来凑热闹,在天上乱跑,跑到北辰星哪里串门。

然后,月亮也会跟着跑北辰。

土星跟木星也会不甘寂寞,逆行于天廷。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戊戍年接下来的时间,刘彻跟他老爹别想过一天好日子

尤以刘彻要承受的火力更多。

谁叫他刚刚被封为太子,老天爷就各种不寂寞了呢

前世,老爹能撑过这些种种的不祥之兆,是因为他是皇帝。

但刘彻现在只是太子,他可承受不起

更麻烦的是这种事情根本没办法解释,三人成虎之下,刘彻除非能搬出天文望远镜,否则,怎么说都不会有人听。

所以,只能尽量消除这些不祥之兆的影响。

同时,刘彻还要着手准备利用手里仅有的一些权力,打击大商人,限制大豪强。

这无疑又会给一些人攻击的口实。

所以,在这方面,刘彻还得加强戒备。

因此,除了司马相如的文宣工作之外,刘彻这几天还要抓紧跟彻侯贵族们联系起来,让这些家伙站到他这边来。

长安城的彻侯贵族们,虽然看似除了斗鸡走狗外,很少有能成器的。

但是,用这些家伙去对付商人跟恶霸流氓,却是无往而不利的

ps: 这一章算今天的保底~等下还有一章~

昨天的事情呢,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是,每个作者每隔一段时间都必然会发生的一个问题~

嗯,就是传说中的懒癌发作。

症状就是怎么样都不想写,坐在电脑前脑子里想的全是玩 0

但,我感觉,我这个月更新还是挺给力的~

恩,目测到今天为止,本月起码更新了20w字的样子。

恩,别看我懒懒散散的,其实还是很拼的~

本月结束,假如更新字数不到25w字,我提头来见各位

第两百五十八节 各方的反应

刘彻让司马相如写的诗赋刚刚散发出去。

当天晚上,大概亥时一刻九点的时候,刘彻正躺在太子宮的寝室中休息。

忽然就听到了外面,王道的惊呼。

他连忙披上衣服出门。

“什么事情,这么大惊小怪的”刘彻问道。

“殿下,您看”王道满脸惊恐的指着天上的星空。

刘彻抬头,只见在东北方向的星空之上,一颗拖着长长的尾巴的大型天体,划破了整个东北星空。

是不是那颗最著名的哈雷彗星回归了,刘彻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这颗闲着没事按时回归的彗星,将给整个天下造成剧烈的影响。

无论东西方彗星在古代都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灾厄的象征,战争的使者。

每一次的彗星回归,都会让人们惊恐无比。

在中国,中国问题更加严重。

因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代天牧狩,统治九州万方。

而彗星每一次回归,都会触动统治者脆弱的禸 心。

刘彻将脸一捂。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衡山国的雹雨刚来,这位就赶趟子长风文学 fw.lwen2出现了。

“备车”刘彻吩咐道:“孤要立刻入宮面圣”

此时此刻,在未央宮之中,天子刘启抬头望着星空中的那颗拖着长尾,自东向北划破天际的不详之星。

“起风了啊”天子刘启喃喃自语。

彗星。预示着战争流血还有饥荒。

“立刻召太史令御史大夫尚书衙门的大小佐官还有中尉弓高候曲周候以及将军栾布太仆太常宗正入宮”天子命令着。

“诺”身边的宦官连忙点头。

自从孝惠皇帝时期出现过一次之后,这是汉室第二次面对彗星的来袭。

不重视都不行

与此同时,晁错在自己的家中。抬头看着天空上的彗星。

他的手颤抖了起来。

心中隐隐有着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在滚动,在沸腾,在发酵。

生平第一次,晁错感到了害怕。

天象,这个晁错之前从来没有预料到的敌人,猛然出现。给了他致命一击。

晁错此刻实在是很怕,怕天子在天象面前屈服,从而抛弃了他的削藩策。

“不行。我必须加快推进削藩,必要之时,用些雷霆手段,也在所不惜。不能让天子动摇”晁错在心中想着。

他太了解当今天子了。

当今天子看似性格果决。敢于任事。

但是

他生性多疑,敏感。

假如天子动摇,那他晁错不止削藩大计无从谈起,自己也要身败名裂,被人围攻致死

因此,想要天子不动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不得不也必须支持他的削藩策。让他没有后路。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逼反一个够分量的藩国。

当今天下。除了吴楚,没有那个藩国能逼的天子只能硬着头皮支持他的削藩策到底。

可是

晁错心中有着犹豫。

因为,这么一来天子固然没了退路,可也是凶险无比。

一个不小心,就要赔上身家性命

晁错还是没法下定决心

衡山国国都六城。

衡山王刘勃抬头仰望星空中出现的那颗不详之星,整个人猛然跪了下去,眼泪从两颊流下。

“泰一神啊,您这是要惩罚罪臣吗先是雹雨又来彗星,罪臣”刘勃今年三十岁左右,长的很清秀,跟他的父亲跟哥哥都不怎么像。

与大多数汉室宗藩不同,刘勃是很少见的爱民诸侯王。

被封为衡山王后,他一直坚持高帝刘邦所制定的政策,王宮每年要花多少钱,他就征收多少钱的贱更钱,田税收益则是一半用来发放俸禄,一半用来兴修水利。

此外,刘勃是唯一一个到现在为止,还坚持每年向长安运送献金的诸侯虽然,每次都被长安退回来了。

由此可见,刘勃也是一个文青。

此时此刻,这个文青真是被天上的彗星吓坏了。

他以为,这个彗星是老天爷专门来警告和责罚他的。

于是,刘勃立刻下令,道:“传令下去,寡人从今日起斋戒沐浴,诚心像泰一神告罪,令丞相暂代寡人处理国政”

与刘勃不同,千里之外的彭城,楚国王宮,楚王刘戊,看着星空上的彗星。

心里头的那点小九九,又开始冒了起来。

这可是彗星啊,说明长安天子根本就不得上苍眷顾

可是,那个汉鼎的事情,又让刘戊犹豫了。

刘戊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成器。

但他老爹楚夷王和祖父楚元王,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教导,在他脑子里留下了非常浓厚的礼教se 彩。

对于老天爷,刘戊算是汉室宗室里最敬畏的一个人之一。

“要不,寡人先去探探吴王的口风”刘戊心里想着。

但随即他又摇头:“不行不行就算寡人跟吴王联手,也打不过长安天子除非齐赵愿意加入”

他的楚国三郡加上刘濞的吴国三郡,总共才六个郡的地盘,国禸 心向长安的将军和官员也有不少,特别是在楚国,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将军和官员,数都数不清。

就是他的太子,也常常劝他要忠于长安,不要有二心。

儿子都这样了,可以想见其他人了。

正是因为这样,刘戊才一直在反叛和不反叛之间动摇。

汉鼎出现后,刘戊更是立刻端正了态度,跟刘濞那边撇清了关系。

“罢了,罢了要是晁错不削寡人,寡人就不去跟吴王瞎闹了”刘濞心里想着。

其实,他觉得做楚王也没什么不好,在这彭城之中,天天玩美人,斗鸡走狗,蹴鞠,不比去跟长安天子拼命有趣吗

更何况,帮吴王,他未必能捞到什么好处

因此,刘戊觉得,只要长安天子不动他,他就绝对不闹腾

广陵城,吴王刘濞看着彗星,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有了这颗彗星的出现,对他的计划和目标,无疑是一针强烈的兴奋剂,接下来,就只等长安那边行差踏错,给他机会了。

“不过,寡人还是要加紧拉拢楚王和齐赵诸侯,还有衡山庐江梁王,哼刘启杀了刘安,寡人就不信,衡山庐江会无动于衷”

只要拉拢楚国,加上衡山王和庐江王,那他的吴国军队,就可以放心的出兵,与庐江衡山先合力扫荡横在江淮与吴楚之间的几个汉室郡县和长沙国这颗钉子,然后就可以肆虐齐赵

不行不行

齐赵先不去管,长驱直入,直取长安才是关键

他已经老了,没几年好活,他很清楚,自己一死,他的儿子就可能压不住局面了。

所以,必须要趁着自己还能动弹,完成心愿

第两百五十九节 破逐鹿之妄说

宣室殿中灯火通明。

刘彻跪坐在席位上,听着皇帝老爹跟群臣们的讨论。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但汉室的应对之法却没几个。

因此,这朝论与其说是在商议应对之策,倒不如说是虚应故事,做个样子给天下看看,朝廷对老天爷还是很尊重的。

但,除此之外,无论皇帝还是大臣都拿不出什么应对之策,也不会拿出什么应对之策。

假如不出意外,明天朝廷肯定会装鸵鸟,装作没有彗星出现一样。

反正,在这个皇帝绝对不会错的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傻瓜敢跳出来唧唧歪歪。

但刘彻却不能放任这个情况。

皇帝不会有错,但太子就不一定了

有心人想炒作的话,今年下半年,那些种种天象出现,刘彻也不用做别的事情了,天天宅在太子宮里反省和面壁吧

若是再危险一点,甚至可能借天变将刘彻从太子位上拉下马。

刘彻觉得,这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因而,他完全不敢冒此风险

等最后一个大臣发言完毕,刘彻这从怀里取出一份他这几天在太子宮里日夜赶工还把颜异跟汲长风文学wwwcfw黯都叫过来,一切参谋修订完善后的一篇策文捏在手里。

这时候,正好天子刘启的视线放在了刘彻身上,天子刘启见到刘彻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于是问道:“太子有话说吗”

刘彻于是出列躬身一拜。呈上自己手中的那份帛书,道:“回父皇,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近日儿臣麾下家令汲黯,家仆颜异,写了一篇文章,儿臣看了,觉得挺好的,特进献父皇,伏维父皇指正”

天子刘启一听。眉毛微微一扬。

这种把戏,当年他当太子的时候,隔三差五的就经常玩。

按照制度。太子不能直接对朝政发话。

但太子大臣可以。

于是,为了彰显太子的存在,同时刷刷声望,当年他就隔三差五的指使晁错等人上书先帝。议论朝政。

譬如等奏疏。没有他的许可和审阅甚至指使,晁错敢上书吗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子假借其臣子上书议论朝政,既能很好的向天下表明,太子的志向和政治倾向,同时还能保护好太子本身假如说错了什么,也没人能指责太子。

嗯,要是做出了成绩。那自然头功就是太子领导有方,运筹帷幄之功。

“拿来给朕看看”天子刘启想了想。伸手道。

但他兴致并不是很高。

老实说,倘若不是刘彻,别人的奏疏,他此刻一概是没心思看的。

一位宦官接过刘彻捧着的帛书,将之呈递御前。

天子刘启将之打开来,只看了一眼,或者说是只看了标题,他的眼睛就挪不开了。

实在是这上面的东西,太正确了,太正能量了

天子刘启越看着文章就越喜欢,只觉得这上面每一个字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了。

脸上原本郁结的不快和不爽,瞬间烟消云散。

大概过了一刻钟,天子刘启才放下手中的帛书,对刘彻道:“文章不错,太子明日叫太子仆跟太子家令一同入宮来见朕”

“诺”刘彻恭恭敬敬的叩首道。

他自然清楚这篇文章有多大的杀伤力。

毫不夸张的说,他献上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两汉第一政治正确的文章。

原作者叫班固。

此文写成之后,东汉政府几乎将之视为圭壁,满天下宣扬,每个东汉的官员都被要求熟记和背诵。

基本上就跟天朝的三个表,十六荣耻差不多的必修文章。

当然了,刘彻也记不大全那篇班固原文,只记得中心思想和一些模糊的禸 容。

但这就足够了。

有汲黯和颜异这两个黄老派和儒门的顶尖士子,只要有主旨,写出一篇类似班固原文但更贴合此时实际情况的文章,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御史大夫,太仆中尉,诸卿都一起看看”天子刘启满脸笑容的对着群臣们招手。

大臣们闻言,连忙出列对刘彻和天子一拜道:“臣就失敬了”

于是,就有宦官捧着那份帛书将之放到一个案几上,然后,就抬着来到了大殿之中。

大臣自然一拥而上,人人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竟然能让天子瞬间走出彗星出现带来的隂 霾。

尤其是晁错,脸上神se 怪异。

实在是这一幕太熟悉了,当年,他不就是这样在当今天子的唆使下,以他的名义上书,议论国政吗

作为御史大夫,晁错是第一个看到那帛书禸 容的臣子。

只看标题,晁错就心中一跳。

“王命论”晁错深吸了一口气:“好大的口气啊”

同时心中也开始敲鼓了,这么大的一个标题,禸 容要是不够劲爆,天子不可能让群臣一起看的。

于是他低头借着灯光,看起了帛书上的禸 容:“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臮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乎应天顺民,其揆一也。”

晁错轻声念着帛书上的文字,越往后看,他的心就越震惊。

“这是这是社稷之文”晁错心里叹道。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袁盎却念着其后的一段文字,抚掌赞道:“善善真好文章”

说着,袁盎就跪下来,奏道:“臣请陛下将此文全文,布告天下,明使天下人知之”

袁盎大声道:“吾高祖得天下。诚如此文所道:在于天命,在于神授此文一出,逐鹿之妄说可以休矣”

“臣附议”桃候刘舍也跪下来。背着帛书上的一段文字道:“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善哉诚哉斯言世俗之凡夫俗子可以休矣”

于是大臣们纷纷各自借着文章中的某一段话来进言,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这文章散发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看到,甚至有人认为,天下所有官员都应该会背诵此文,不会背的应该开革

为什么会这样

实在是汉室的建立过程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

高皇帝刘邦四十五岁前还在沛县当流氓,欺男霸女呢。

刘邦四十八岁起兵。七年后就扫平天下,做了皇帝。整个过程不用修改就是一个小说主角的模板。

正是因为这样,汉室的统治者,其实心里面一直都在打鼓。

老祖宗这么牛逼,子孙们亚历山大啊有木有

而且刘邦从起兵到扫平天下的整个过程,只能用英明神武这四个字来概括。

刘邦在世之时,这么说自然没问题。

天下人也没有那个敢扎刺。

但是,刘邦死后,整个朝野都开始恐慌了起来。

这天下英雄豪杰那么多。

难保不会从那个犄角疙瘩里面跑出第二个高皇帝。

民间呢,也一直有说法,说什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话,听在皇帝耳朵里,相当的刺耳。

什么叫逐鹿

这社稷神器是可以随随便便给人随便拿来调侃和议论的吗

这天下英雄豪杰,万一起个什么心思怎么办

故而,从吕后开始,汉室朝廷就开始淡化了刘邦英明神武的一面,转而吹捧起刘邦身世和种种身体的不凡。

为了彰显刘邦是授天命,在老天爷安排下才建立的汉室。

于是,可怜的太上皇躺枪了。

朝廷开始散播刘邦是神种的传说,什么刘媪刘邦的老妈任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这就是摆明了说刘太公根本不是刘邦的爹,刘邦是天神的种。

然后,什么秦始皇到沛县,讨厌沛县的气。

吕太公一看刘邦就被王八之气给震到了,立刻纳头而拜,主动送钱送女儿。

吕后与刘邦失散,看着天上的云就知道刘邦的下落。

还有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有人见到什么老太婆哭诉什么的。

所有的一切的一切神怪异谈,全部是以朝廷主导,宣传的。

主要目的就是要拼命淡化刘邦建立天下英明神武的那一面,甚至不惜抹黑刘邦也要做到

究其原因,是统治者害怕了。

但这些种种措施,并不能消除天下野心之辈的想法。

事实上,任何一个脑袋不坏的人,在看了刘邦的榜样后都难免不会去想:刘邦这老流氓,书读的不多,家世也烂,钱也没有,怎么偏偏他就能成功

哥家世这么好,书读的这么多,兄弟也这么多,没道理不如刘邦啊

难道说,那头鹿,你和尚摸得,贫道就摸不得了

不知多少野心勃勃之辈,就等着陈胜吴广为王前驱了。

所以,逐鹿的说法,在天下广为流传,而汉室朝廷头疼不已。

而刘彻所献的文章,其实是后世班固所写的的西汉版本剔除掉了许多东汉的禸 容,加上了一些符合目前社会风气和习俗以及思想的禸 容后,由汲黯颜异合力编修而出,刘彻三易其稿,最终定下来的一篇政治文宣

整篇文章其实就是集合之前所有朝廷的文宣口径,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强调,这天下啊,是天命神授给刘氏的,你们这帮渣渣,没有天命神授,该干嘛干嘛去。

而什么叫天命神授。

祖宗要好,刘邦的祖宗是尧帝,承继的是尧的帝统,这就淘汰掉一大批了。

然而,你生下来有异像吗

没有就趁早滚蛋

再者,身体上还得有异于常人的体貌特征,像什么脚底心七颗星啊什么的,没有也可以去歇息了。

然后,还得英明神武,宽恕仁厚,同时手底下英雄豪杰无数。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文的中心思想,就是破逐鹿之妄说,直接将逐鹿之说,斥为歪理邪说,光明正大的在道德和法理上对逐鹿之说发起反击。

这对汉室朝廷来说,至关重要

只要将逐鹿之说打击成歪理邪说,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对刘彻而言,此文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一出现就会吸引朝野舆论的注意力,大家都去议论到底逐鹿是不是歪理邪说了,那相对的天象异变产生的影响就小了。

将来可能会落在他身上的火力无疑也会小很多了。

最起码,也能让刘彻能不至于被天象异变束缚,只能带着镣铐跳舞。

天子刘启看着议论纷纷的群臣们,对着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这篇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他这个天子。

此论一出,可以大大加强他这个天子的威权,强化汉室天子君权天授的一面。

天子权柄既是天授,那么诸侯也好,大臣也罢,难道还敢对抗老天对抗神明

“就依诸卿之议”天子刘启站起来道:“让中台制命,将此文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臣等遵制”大臣们纷纷跪下来道。

不管是否认同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反对,也没有人敢非议。

因为,这就是政治正确。

身为大臣反对,你是想造反吗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