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82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7字数:5993

  

俱荣,一损俱损,若长安的天子不是他的皇兄,他这个梁王也当不下去,甚至可能被杀。

一如当年诸吕一样。

吕氏里也不是没有好人。

但,一朝大厦将倾,管你以前做过什么,统统都被杀掉了。

甚至就连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帝兄弟以及吕氏那些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是一个不留。

况且,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再考虑这些,确实已经没用了。

看着地图,刘武长叹一声:“棘壁是守不下去了,是时候让张羽突围了”

“这周亚夫”刘武摇着头:“寡人一定要去皇兄哪里告你一状”

在刘武看来,若是周亚夫此时挥军南下,棘壁未必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局面。

可惜,周亚夫大军到了睢阳后,居然就来跟他这个梁王打了照面,然后就缩在昌邑不动了。

这几天,刘武所得到的报告居然是朝廷的军队,来救援梁国的周亚夫十万大军。在昌邑挖起了壕沟,做出一副坚壁清野,死守的模样。

而且。周亚夫还遣使来通告他:“大王但坐睢阳,臣守昌邑。勿使吴逆一兵一卒,走脱梁国”

这是什么话嘛

“到底是寡人坐天下,还是皇兄坐天下”刘武越想就越气愤。

但却也无可奈何。

这周亚夫,出了名的犟脾气,当年先帝都拿他没办法

当天,棘壁梁军在韩安国的接应下,趁夜突围。

棘壁攻防战落下帷幕。

吴楚军队在棘壁城下死伤四五万,梁军为了支援棘壁。加之守城突围,前后损失也差不多。

棘壁一下,前方阻挡刘濞进军长安的障碍就只剩下睢阳了。

刘濞为此万分得意,志得意满的对手下将军们道:“我等再下睢阳,就可直取长安了,灭此朝食”

无数人纷纷附和,拍马。

因为攻下棘壁,吴军主力,损失并不多,死的都是楚人。吴军的精锐几乎没什么损失。

在这样的局面下,谁不高兴

人人都开始憧憬起进军长安,吴王坐天下。大家各自封侯的美梦起来了。

但恒霸却是忧心忡忡。

他的禸 心感到万分的不安,因为,朝廷的援军在三天前就已经全部抵达昌邑一带了。

他们在做什么

没有人知道。

他们在准备什么

同样没有人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周亚夫天下名将,能被长安天子委任太尉,更说明了他的不凡。

在这样的名将面前,恒霸认为,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昌邑,周亚夫中军大营。

当棘壁陷落的消息传来时,已是午夜。

周亚夫却立刻起身。擂鼓升帐,召集众将议事。

“诸君。棘壁已经在今日傍晚落入吴逆之手,吴逆已经打通向睢阳的进军路线”众将一到齐。周亚夫就做开场白介绍道。

这话一出,整个营帐都欢呼了起来。

当然不是为棘壁陷落,吴军获胜欢呼。

而是为吴王走上不归路而欢呼。

三日前,大军到达梁国后,周亚夫就带着众将,在梁国勘察了一遍,又问了许多地方百姓。然后又派人跟随韩安国,去了前些观察。

最终,周亚夫得出一个结论。

暂时,吴军士气是很高的,作战能力也不错,与之正面交锋,想要在野战取胜,对于现在的汉军来说,还是有些力有未逮的。

但在观察了吴军的配属后,许多将军都发现了,吴军有着一个致命的漏洞。

他的补给线太长了

现在,在棘壁城下,问题还不大,吴楚军队可以靠着最近攻陷的城池获得的补给维持作战。

但是,打仗是很耗费体力的。

那点补给,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吴楚军队,肯定必须依靠从广陵,彭城来的补给。

而从广陵彭城运送军粮到前线,有一个地方是关键。

那是淮泗

这是吴王的致命之处

只要吴军继续前进攻击睢阳,就给了汉军奇袭淮泗的有利条件。

正如周亚夫之父绛候周勃当年的亲信邓都尉向周亚夫献策所说的那样: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且乱,不能久。方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以功之,将军深沟壁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粮饷道,彼吴梁相蔽而粮食竭,乃以全强制其罢极,破吴必矣

简单的来说,这个战略,就是把梁国送给吴国去打,等吴军打累了,忽然断其粮道,人是铁,饭是钢,没了粮食,吴军立刻就是废除。

然后,只要再坚壁清野,不给吴军破釜沉舟的机会。

那么,吴军想不败都难

这个计划,周亚夫两日前就已经报给了长安,得到了批准。

此刻,棘壁陷落,就代表着这计划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吴楚联军越过棘壁的同时,也是他们覆亡的开始未完待续

ps:咳咳,还差1000字~但撑不住了,先睡觉去~

第三百一十五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1

>

最近几天,长安真是如走马观花一般,上演着一幕幕大戏。

先是吴军攻陷棘壁之后,兵锋直指梁都睢阳。

为了保住睢阳,梁王刘武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不断的派人来长安告御状。

告周亚夫坐视睢阳被吴楚围攻。

梁王一告状,东宮就急了起来。

刘武可是窦太后的宝贝心肝小棉袄,东宮一日连发三道懿旨督促皇帝下令让周亚夫大军立刻救援睢阳。

甚至,连刘彻这个太子都被叫到东宮,施加压力。

但其实,这个事情,现在就连长安城里的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了,朝廷,这是在借刀杀人呢

也就只有窦太后相信是周亚夫在故意不救梁国,坐视刘濞的军队猛攻睢阳。

经此一事,刘彻也算是看明白了,窦太后,其实就是个普通的瞎眼老太太,只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才被人敬畏。

因此,刘彻知道以后怎么伺候或者说忽悠这位皇祖母了。

简单的很,顺着或者说由着她的性子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周丘的侵袭被控制住了。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

两个月前,衡山国遭遇雹灾,在刘彻提议下,卫绾挂卫尉衔率领一万五千汉军前往衡山国救灾。

本来,按计划,卫绾是该领兵回到长安交付兵权的。

但此时,吴王刘濞起兵。于是,卫绾大军原地驻扎,同时。衡山国的军队也在其统帅下,加起来大概有五万人左右。

周丘攻陷下邳之后,天子就下令授权给卫绾全权负责镇压和调度。

于是,卫绾就获得了衡山淮南庐江城阳四国的兵权。

卫绾虽然是个老好人,但,终究也是武将出身,打仗还是会的。

他先是率领衡山与城阳两国的军队南下救援沛郡。在沛郡东部与周丘率领的军队发生了战斗,击败了周丘临时凑起来裹挟的下邳军队,并将之驱逐出了沛郡的土地。

丰沛这个龙兴之地。刘濞的故乡算是保住了。

因此,长安弹冠相庆。

宮廷里喜气洋洋,仿佛过节一样。

同时,刘濞起兵到现在也有十几天了。

各地的诸侯王。就算再迟钝。也反应了过来。

那些与朝廷关系亲密的诸侯王,开始组织勤王大军了。

尤其是刘彻的兄弟们。

更是一个个都积极无比。

简单一点来说,那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是以,刘彻这个太子也能安下心来,专心在自己的思贤苑里种田攀科技树。

这一日,刘彻刚刚在思贤苑的几个作坊里视察了一圈。

最近几天,刘彻是死乞白赖的从少府令岑迈手里搞来了几个大师级的工匠。

其中一个叫白权的老工匠,甚至还是秦代少府中负责军械生产的左戈令的后人。

左戈衙门在秦代又称佐戈。主要职责,除了掌管皇帝的弓弩骑射之外。就是负责督造天下弩箭。

秦代仗之无敌于天下的秦弩,大部分就是左戈令的督造下设计制造出来的。

即使是如今,汉室的大黄弩的制造,也是归于左戈衙门。

左戈衙门是少府中最庞大的一个衙门。

总共有一令九丞,分作十二个部门,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武力。

堪称少府中的一霸。

刘彻就记得,去岁汉室祭祀宗庙所用的大雁,全部是左戈衙门从上林苑猎来的。

总数是一万多头

而这位白权,祖祖辈辈都是从事弓弩设计制造。

据说,大黄弩的设计工作,他也在其中掺了一脚。

因此,刘彻能把他挖过来,费的力气真不小

刘彻将其挖过来,是希望其继续改进大黄弩,最好能达到宋朝时的神臂弓的程度。

因为此时的大黄弩,强力是很强力了。

但奈何太过于高大上,十石的拉力,限制了大黄弩的发挥。

相较而言,宋代的神臂弓无论是制造还是保养使用都很平民化,至少,北宋军队中许多接受过训练的士兵,就能熟练的使用。

不像大黄弩,非猛将勇士,根本连铉都拉不动

而另外几人,则是摆弄金属的行家。

譬如一个叫郑大的工匠,是专门给少府制造的宝剑以及宝刀淬火的牛人。

又如一个叫张力的工匠,一岁炒钢将近五百斤,被少府奉为圭壁。注1

而刘彻看重的却不是他们淬火有多少牛逼,或者炒钢效率有多高。

刘彻看重的是他们的经验。

在后世,材料学是工业的基础之一。

而板甲的突破,恰恰需要有着材料学的支撑。

不然,锻压不出合格的板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彻心里想着:“杨子重啊杨子重,你什么来呢”

刚回到行宮,王道就过来禀报:“殿下,您要奴婢找的人,奴婢已经找到了,此刻,正在外面候着”

刘彻闻言,大喜,连忙道:“快请”

脸上也露出些期待的神se 。

前世,杨毅杨子重与他这个倒霉的河间王之间的交情,可谓是很深厚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两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

一个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墨家子弟,一个是被弟弟嫌弃,诸侯疏远的倒霉国君。

今生,一切都不同了。

刘彻也没把握,能说服杨毅为他效力。

盖因为,墨家,基本都是些圣母无可救药的苦行者。

权势什么的。人家根本不看在眼里。

荣华富贵,在墨家面前更是渣渣。

你就是摆座金山在一个真正的墨家子弟面前,在他眼中。估计还不如万有引力定律更有吸引力。

好在前世,刘彻跟杨毅打过七八年交道,对此人的脾气和性格很了解。

心里这才多少有些底气。

而只要能成功说服杨毅那么刘彻就能将现在天下大部分墨家子弟全部招致麾下,为其效力。

这是有先例的,秦孝公就曾经让天下墨家聚集在秦国的旗帜下,秦国发达的科学技术体系和完整的军械制造体系,就是在墨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秦国依仗于此。才能称雄宇禸 ,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不多时。一个穿着粗麻布深衣,头戴方巾的年轻男子,在王道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刘彻一看。与记忆中的那个放荡不羁。洒脱无比的墨家学子杨毅不同。

现在的杨毅还是很青涩的。

即没有长出前世那满脸的络腮胡子,也没有前世那种看淡了一切的心态。

只是,跟前世一般,刘彻从杨毅眼中看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对权力的藐视。

墨家讲究三表,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墨家,就要看他认不认同三表。

墨家的三表,既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通俗的解释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考察百姓是否接受x。x是否是对百姓有用。

这个x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道德伦理,甚至是国家制度。

三表法构成了墨家思想的核心,所谓的兼爱非攻,皆是围绕三表阐述开来的思想。

前世,刘彻与杨毅相处许久,自然耳闻目濡,也被动的知道和了解了墨家的许多思想和见解。

杨毅走进这殿中只见有一个头戴九旒身穿冕服的贵族少年,朝他微笑着。

他自然知道,这就是那个将他从雒阳传召来长安的太子。

于是,杨毅按照路上别人教给他的规矩,跪下来,叩首拜道:“艹 民杨毅拜见家上”

不要以为墨家的人都是些不懂规矩,甚至是不合群的孤僻之人。

实际上,墨家除了思想有些圣母,爱钻技术和科学的牛角尖外,其他的与常人无二,若是放在后世,也不过是些满脑子悲天悯人的技术宅而已。

而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墨家在本质上,也属于秩序的维护者。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殊途同归。

因此,墨家也是臣服或者说顺从刘氏王朝的统治的。

只不过,这些家伙的政见和主张,跟过去刘氏的天子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但刘彻却不管这些。

管它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孤最近读书,读至腹杀子之时,常常扼腕叹息,若世人皆如腹,何愁法令不通,政令不行”刘彻却看着杨毅,缓缓的道:“于是,遍问诸臣,可知有墨家传人有左右曰:雒阳杨子重,墨家子弟,可以一观”

刘彻笑眯眯的对杨毅道:“杨毅你来跟孤解释一下腹何以杀子”

腹,乃是秦惠王时墨家的钜子。

墨家的钜子,很好理解,大抵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掌门人。

某次腹之子杀人犯法被官吏抓捕,惠王下令将其子释放,理由是腹年事已高,独有一子,不可让其绝后。

这在统治者的立场很好解释。

笼络人心嘛

但腹知道后,就将其子杀了,还对秦孝公说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吕氏春秋中,后世,基本很少人知道,即使此时,假如不去翻书,还真不知道。

但刘彻喜欢看书,加之最近在编辑新神农,于是就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墨家的人,比法家的人更尊重法律。

前提是,这个法律,得让墨家人觉得有道理。

杨毅却是稀里糊涂,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涉及到学派的名声和尊严时,他不能不回答,于是叩首道:“回禀家上,腹杀子为公义,其子犯法杀人,综按汉律,以当偿命,先贤杀之,是维护律法之公,天下之义也”

刘彻闻言点点头。

比起儒家的嘴炮,墨家才是真正的行动派

像儒家嘴上说什么舍身取义,杀生成仁。

临到头没几个真正付诸行动的。

但墨家不然,史书之上,孟胜为一诺殉城,之后墨家因孝公而效忠秦国百余年,始终不曾泄露过秦国任何机密,更不曾朝三暮四,与六国有什么勾搭。未完待续

ps:这一章先发吧,等下还有~恩,今天这一章写了一晚上,有点难写~~~~目测一万是做不到了今天~

顺便,昨天有个bug,100w斤在汉代折合现在应该是50万斤,,别打我~

第三百一十六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2

>

“善”刘彻抚掌道。

他向前踱了一步问道:“今日墨家可还尚有忠勇之精神呼”

杨毅叩首道:“回禀家上,今日墨家一如当年,不曾变过”

刘彻笑了一声,心道:跳进坑里来了吧

他立刻追问道:“那请先生教孤,何以当年墨家能助暴秦,却不仕汉莫非汉禄不如秦粟是吾汉家德行有亏耶还是”

这诛心之语一出,杨毅立刻汗流浃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只好低头道:“家上有所不知,艹 民所学之墨家经义,只讲器械格物,不求牧治万民”

“呵呵”刘彻笑了一声,这也是当世大部分墨家子弟拒绝出仕的理由。

俺们只想安静的做一个技术宅

但实际呢

墨家在汉室死不出仕,牵扯了许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墨家自身的洁癖,儒家的刁难和抹黑,统治者的不信任等等。

但最大的原因却是五十三年前,也就是刘邦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整个墨家兴衰的大事。

末代田氏齐国最后一位直系王族田横在雒阳以东三十里自刎,献头于刘邦案前。

这个事情深深的影响了整个汉室的舆论和思想。

至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奴婢,死后的葬礼,唱的不是薤露就是嵩里。

譬如刘彻重生的那一刻,听到耳朵中的就是薤露。

而这两首挽歌。都是田横的门人为哀悼田横而作的哀乐。

田横死后,刘邦也流下了两滴眼泪,下令以战国时期的王者礼制下葬田横。更拜田横的两个随行下属为都尉。

然后,让整个天下膛目结舌的一件事情发生了。

那两个田横的属下,在田横灵枢下葬的当天,在田横墓前自杀,这两个属下的其他随从奴仆也从其主人殉死。

数十随行者,没有一个苟且偷生的,全部殉死。

这也就罢了

消息传回田横曾隐居的那个海岛。

岛上五百多名田横的食客下属门人和追随者。不分男女老幼,全数自刎。

此事,深深的影响了整个汉室的思想界和文化界。

往后至今数十年。提起田横都不得不说一声贤,甚至在齐鲁大地,有着许多祭祀田横的庙宇。

而对墨家来说,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当时的墨家钜子与大批墨家精英。追随田横而死。

这直接导致了墨家学派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领袖和导师。

遗散在天下的残余门徒,不得不各自为政。

更麻烦的是,因为末代钜子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又导致了墨家禸 部开始分裂,谁也不服谁。

又因为田横之死的缘故,剩下的墨家门徒,犟脾气一上来,横下心来。发誓要学伯夷叔齐,不食汉粟。

这才是墨家在汉世衰落的根本原因。

刘彻也是前世与杨毅相处七八年。偶然才从杨毅的絮叨之中得知了这件墨家的隐秘之事。

至于墨家押注田横,这没什么奇怪的。

当时,秦末大乱,诸子百家有点志向的都会选择一个势力效忠。

比较没节艹 的儒家甚至换了三个效忠对象陈胜魏豹刘邦。

而田横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性格,都很合墨家的胃口。

想着这个事情,刘彻非常清楚,眼前的杨毅,就是千金市马骨的那个马骨。

只要能成功的忽悠了杨毅,传达出了他对墨家的善意。

只要有了这么个台阶下。

那么,天下墨者,都会蜂拥而来投靠,冀希望依靠刘彻来复兴墨家,重现当年墨家与杨朱学派并列,力压百家的盛况。

不要以为墨家的人就不想当官,不想拥有权势。

君不见,墨家自墨翟之后,先是依附楚国,而后投靠秦国吗

不说别的,墨家的人想摆弄器械,研究化学物理,探究这个世界的真相,没有国家的支持,做得到吗

俬 人单枪匹马,再怎么天才,也别想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技术来。

前世,杨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选择投奔了刘彻。

归根结底,世界是在前进的。

儒家也好,墨家也好,法家也罢,都在寻求着改变自身来适应这个世界。

只是比起儒法来,墨家的节艹 多一些,有着原则做不到无节艹 的逢迎和阿谀。

“呵呵”刘彻笑了笑,对杨毅道:“器械格物,也是大道嘛”

“孤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地,使天下田亩,尽皆上田”刘彻侃侃而谈:“孤更欲得一物,自金石之中,取益粟之物,播于天下,使亩产倍之”

“孤更欲造一器,以畜力挽之,一日耕地数十亩,使民得其乐”刘彻看着杨毅,前世,杨毅就是这么被他说服的。

不过前世,刘彻只说一个水车。

今生,作为太子,刘彻的野心自然更大了。

不止要弄出水车,还要发展出新式的农具,譬如犁头铲子打谷机等,更要发展出原始的化肥工业

稍微懂些常识的穿越者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的化肥原料,如钾磷硝等

尤其是磷矿,中国储量不低,有着许多可以露天开采的磷矿。

而磷矿,刘彻知道,即使不经过提纯,只要磨成矿粉,也能做肥料用。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和精英投入到科学技术的研发中,更要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心里根深蒂固的奇yin巧技的轻视。

刘彻很清楚,这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艰苦战役,难度丝毫也不亚于北伐匈奴。生擒单于。

即使他是太子,甚至是皇帝,也只能一步步的摸着石头过河。

接纳和容纳墨家进入政坛这是第一步

杨毅这个技术宅却被刘彻说的一愣一愣的。

按照墨家的三表法,刘彻所提的三个东西,都是有史可据,一旦研发出来,也能立刻受到百姓欢迎。同时有利于天下的。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杨毅终究是个年轻人,血是热的。听了刘彻的这些宏伟蓝图,立刻就叩首,道:“若家上不以艹 民粗鄙,艹 民愿为家上此三志效死”

刘彻听了。哈哈一笑。

杨毅。已入其瓮中,这政坛上墨家缺席的局面,终于被他扭转过来了。

于是,刘彻道:“善,孤拜先生为太子舍人,全权负责主持技术开发”

刘彻露出微笑,道:“还请先生转告天下墨者,孤。欲在思贤苑中立一墨苑,广收天下墨者”

墨家既然能为楚国效力。为秦国效力,为田横效力,自然也可以为刘彻效力。

至于墨家的人万一发了圣母病怎么办

楚王能接受,秦王能接受,难不成到现在反而没人能忍了

要说脾气,谁没有个小性子

刘彻自认为自己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杨毅却是喜滋滋的道:“诺,臣知道了”

其实,墨家没有儒家所说的那么可怕。

作为一个西元前的思想学派,虽然圣母了些,超前了些,但本质上,这还是一个基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派系。

墨家也是讲忠孝仁义信的,当然,墨家的忠孝仁义信跟儒家提倡的那一套,基本上是南辕北辙。

将杨毅安顿下去,同时让王道带他去熟悉思贤苑的各种作坊后,刘彻就来动身前往未央宮,向皇帝老爹报备此事。

出乎刘彻的意料之外,他的皇帝老爹只是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了。

害的他精心准备好的说辞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面。

刘彻却不知,汉室的太子招徕五湖四海的豪杰,这本就是汉室建储的思想。

墨家虽然不怎么受主流舆论喜欢。

但却也不是明令禁止的邪教一流。

人家,也是属于朝廷承认的合法学派,可以自由游学招收门人。

除了儒家会对墨家反应比较过激外,其他学派,其实无所谓

像法家,秦代法墨农杂就合作的不错。

黄老派讲的是不违法,你把天捅出个窟窿也懒得管你。

而此时的儒家,满朝上下,除了几个博士外,真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是以,刘彻招募了一个墨家门徒这件事情,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太子年轻,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见识一番。

现在,朝野舆论还是对刘彻这个太子很喜欢的。

想想看,这个太子一不乱玩女人,二不带人到处乱跑,踩坏庄稼,三不在闹市杀人。

反而是一本正经的做着太子该做的事情。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平易近人,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做。

你还能奢望更多吗

当然,儒家自然是差点气的掀桌子了。

几个在长安的老派儒生,在听说了此事后,气的晚饭都多吃了一碗

然后,这事情就像一粒石子掉进湖面,起了点涟漪后,迅速归于平静。

甚至就连出身儒家的颜异也表现正常,并没有因此来找刘彻抗议。

害得刘彻疑神疑鬼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感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刘彻只是找了一个技术官僚而已。

墨家远离政治五十几年了,许多人甚至都忘记了墨家的主张和理想

最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前线的吴军动向,没什么闲工夫来关心太子是不是找个另类的墨家门徒

刘彻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也是长出一口气。

“儒墨法黄老农”刘彻看着自己的臣子结构,嘿嘿的笑了起来:“这算不算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诸子百家皆为我所用”未完待续

ps:昨儿好像食言了~汗~

咳咳,我的信誉目测已为零~

蛋疼,我也没预料到这样的情况~这两章太难写了~反复修改,始终不能让我自己满意,加上最近,我在思考,是不是写的东西出了问题,订阅像跳水一样~

说实话,昨天本来鼓足了斗志想多写点,结果一看订阅,心都凉了~

24h掉到只有1000多一点。

对于一本收藏3w的历史类书来说,真是好可怜~

当然,问题应该是出在我身上,更新不给力,可能情节也没写好,看到好多人喊水了。

我自己反思了一下,然后,跑去看了看其他巨巨的历史文。

感觉吧,写到100w字这个关口,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想写的东西太多,笔力却不够~

嗯,我尽力吧,尽力不水,尽力想一些有趣的情节。

只是,历史类本就难写,通常写一个字,得看三个字的资料,说实话,在质量和更新量之间,难以把握~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推卸责任。

既然吃了码字这碗饭,我自是知道,衣食从何而来,古人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是靠读者的订阅养活的我,那我也自然很想对得起订阅的读者。

因此,说话没算数,更新不给力,心里面很愧疚,甚至不敢看书评区,不敢上qq

第三百一十七节 对未来的准备

转瞬,已是十一月了。

当刘彻看到殿前的台阶上那一层薄薄的白霜之时,他才醒悟过来。

严冬,来临了。

西元前的冬天,比后世更冷。

尤其是早上,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呵气成冰。

刘彻深吸了一口气,撮了撮手,向着甲观的阁楼走去。

当他到达甲观时,汲黯已经在哪里等着他了。

“家上”汲黯跪下来,将几份竹简呈上:“这是您要的自汉季以来,史官气候记载”

刘彻点点头,接过那几卷竹简,自顾自的坐下来,看起来,一旁的王道连忙让宦官烧起炭炉,室禸 的温度,慢慢回升。

刘彻拿着那几卷竹简,逐一的看下来。

眉头越来越皱。

汉室的史官,相当尽责,他们会记录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五十四年,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

加上,保留下的秦代记载。

一副最近六十年气候变迁史就展现在刘彻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彻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一本读小说 ybdu秦始皇九年,夏四月,大寒路有冻死者”

“吕后二年,夏五月,谷口雪雹”

“太宗孝文皇帝五年,夏六月,大雪”

以及今年,衡山国的特大雹灾。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不彰。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刘彻却清楚。

这是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

全球变冷

现在的关中,还能看到柑橘滚滚,遍地的竹林。

然而,在二十年后的元光元年,刘彻前世最后一次来到长安时,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关中的竹林出现了大范围的枯死现象,现在还很常见的滚滚,再难觅踪迹。上林苑的柑橘树也不再繁盛。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这是小冰期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冷。

小冰期开始的信号是如此强烈而明显。

以至于刘彻甚至还能从另一个方向,获得预兆。

最近。刘彻让人编纂新神农。收集了大量秦代的农业技术书籍。

其中包括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秦代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是在霜降后的第十天。

而现在,关中冬小麦的播种,是在夏至后的第七十天。注1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比现在要提前大约一个节气,而现在的冬小麦播种时间,至少比后世的播种时间早了十天

这是全球变冷的铁证。也是小冰期即将再次到来,席卷全球的预兆。

而这次小冰期。从开始到结束,将持续数百年,摧毁现在的汉室,王莽的新朝,刘秀的东汉,导致三国纷争,五胡乱华,直至隋代再次统一。

对整个中国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深挖洞,广积粮,备饥荒”若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士绅地主,他会这么选择,并将这个教训留给他的后人。

但他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统治者。

于是,他就只有一个选择。

“王道,传令,召集孤宮中四百石以上官吏议事”小冰河即将到来的事实,就像一柄悬在刘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必须抓紧时间推进计划,掌握权力,规划措施。

想要在这西元前战胜小冰河,保住刘家的江山,刘彻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刘彻非常确信,自己可没有满清康麻子的好命,能有地瓜玉米救主。

但反过来说,小冰河,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一个文明进化的机会。

后世的欧罗巴遇到小冰河,被逼的活不下去,这才有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从此一跃,取代了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然,倘若能在家乡活下去,那些地痞无赖能混日子,何必冒着生命的危险,远渡重洋,去万里之远的地方

对汉室来说,这是同样的道理。

小冰期会导致部分农民破产,怎么合理的给这些农民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让他们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困局地方,贫困潦倒,最终铤而走险,这就是刘彻身为统治者,未来的皇帝必须去思考的事情。

不多时,在汲黯张汤颜异的带领下,太子宮中四百石以上的官员,俱都陆续到来。

很显然,整个在太子宮的官僚系统,在刘彻这个太子的纵容下,已经隐隐分出了三个派系。

新来的杨毅似乎还有怯场,没有加入到这三个派系之中,孤零零的站在一个角落之中。

“臣等拜见家上”众臣跪下来拜道。

“众卿免礼”刘彻挥挥手,对王道吩咐:“给诸位爱卿赐座”

不一会,数十位宦官侍女进来,给大臣们备下坐席。

“不知家上传召臣等有何事吩咐”作为太子宮名义上的老大,群臣之首,家令汲黯出列一拜问道。

刘彻将那几卷汲黯拿来的竹简递还给他,同时让王道去将吕氏春秋拿来。

然后对臣子们道:“众卿先看看孤标明的那些文字吧”

汲黯接过来,先看了一遍。

他看到那些竹简中被太子用红笔描红的文字部分,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联系,何以太子如此郑重的召集所有大臣。

只是别的大臣,特别是张汤颜异等人没有看过。

他立刻就问。很显然,会有些得罪人。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张汤。

张汤接过来。看了看,也皱起了眉头,沉思了起来,身为法家大臣,张汤天生就对这些细节的事情比较敏感,只是,同样的。他也没办法将吕氏春秋中那几段被描红的记载与汉室立国以来的灾异联系起来。

他想了想,不动声se 的传递给颜异。

颜异接过来,更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