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105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9字数:5970

  

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武汉~~~~~~

..34552dqsumh11110460>

第三百九十八节 清醒清醒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oo”并加关注,给我要做皇帝更多支持

刘彻将地图摊开,旁边待诏的太史令司马谈恭身道:“陛下,津关,非指单独某地,以汉律规定,函谷萧关武关临晋关等皆为津关,所谓津,要隘也东南津关,乃春秋所置,位于淮水之中,扼东南要冲,钳制淮泗,俗称曰关州”

司马谈将手指指向地图上一个在淮水中的红点,向刘彻介绍这个古老的战略要地:“左传之中,就曾记载,庄公十九年,巴人犯楚,楚子大败于津,指的就是此处”

他微微沉吟后道:“汉兴以来,高皇帝一统天下,于关州复制关隘,设置楼船舰队,盘查过往商船,非有传不得出入,吕后二年,布津律,加强对诸关的控制,于关州设置都尉,岁入传赋千万钱,至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关州传赋岁入三千万孝文皇帝十二年,罢诸关,勿用传,至今如此,关州乃废”

司马谈的介绍,总体来说,是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事实 ” 。

刘彻听完,点点头。

作为皇帝,他自然清楚,汉室的传符制度,有多么严格。

依照汉律规定,传分两种。

一种是公务用传,这种传由县令或者县丞签发。

以竹筒密封,其上录有持传者的姓氏名讳籍贯,出发地与目的地。以及要去做什么。

另外一种则是民间的俬 人身份证明,由县一级的地方官员签发。这种传,比之公务用传更加严格。

不止将持证人的身份信息籍贯名字。全部写在上面,还记载了此人的身高体貌特征,以及过往犯罪记录。

这简直就是一个西元前版本的护照了

持传之人,无论公务还是俬 人,每过一关,守关查验的士卒,都需要在其传符上加盖本关关符,另外,还要出具一式两份的验看文书。

一份交给持传者。另外一份交给上级。

这份文书,将成为持传者在通过下一个关隘时的证明文件。

后世西游记里唐三藏到处盖关防文书的故事桥段,最早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说,后世的穿越者们,假如不是灵魂穿,到了古代,千万别乱跑,不然,一个非法过关者。极有可能被官府当成通缉犯或者逃奴给抓进监狱里蹲小黑屋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如此严格。

在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的时候,这位天子大手一挥。废止了几乎所有的关防。

使得民众可以自由往来通商,汉室工商业因此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不过二十年时间,富可敌国的大商贾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

刘彻差不多明白,为何连周亚夫都要掺一脚进这个事情里面了。

换了其他任何人。都会忍不住掺一脚

在中国,有钱的商人。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待宰羔羊,想跟西方一样,用钱财控制政权在中国,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手握枪杆子的军队,高高在上的贵族皇族,哪一个随便伸出一个指头都能捏死这些商人。

军人集团这次跳出来,不过是个先锋,一个试探。

刘彻能想象到,以后,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都会跳出来,在商人的身上狠狠咬下一大口来。

就连刘彻自己,在听到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的时候,区区一个关州,一年能收三千万钱过路税,都有种恨不得马上恢复所有关卡的冲动。

只是,刘彻忍了下来。

身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广设关卡,短期禸 能带来大量税收,但在长远角度来看,无疑是杀鸡取卵。

工商业的发展与扩张,需要一个相对自由且宽松的环境。

更需要一个广阔的流通市场。

可以想象,假如恢复太宗孝文时期的关卡,甚至开设更多的津关。

现在还蓬勃发展的工商业,不出十年就要衰败,再想发展出今天这样强大的工商业,那就可能需要二十甚至三十年的努力了。

只是

刘彻踌躇了一下。

商人们也是自己作死

过去二十年,看看这些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吧

几乎所有商人,在实体赚钱后,都忙着炫富忙着扩张,忙着更加严苛的剥削工人和农民,他们逼迫了无数农民破产,导致了无数的问题的产生。

这些家伙挥舞着金钱,通过输粟捐爵以及纳贡保愕仁侄危竦昧嗽诠ブ挥芯笞宀庞械木粑缓偷匚弧br >

想想看,后世的天朝人民是怎么讨厌那些暴发户煤老板的,就能知道现在的舆论,对于暴富的商人是个怎么看法了。

尤其是,整个主流舆论,都在高举以农为本的时代。

商人们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顺便连棺材都准备好了

这还不算

某些商人,更是在发家后,开始挑衅统治者的耐心。

譬如去年,河东郡的官粮倒卖一案。

牵扯进里面的除了淮南王刘安那个倒霉鬼外,还有齐国的大商人刀间。

天知道他一个高利贷商人兼黑帮头目,好好的保护费不收,跑来搀和这作死的事情,是嫌自己活得不耐烦还是怎么的

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换了一个任何一个中国皇帝,都不会容忍,这种资本企图进入政治领域的行为。

刘彻更加不会容忍

因为他很清楚,资本控制了政治会发生什么。

两宋与明朝的下场以及后世西方的资本家们,都很深刻的教育了刘彻,资本,假如裹挟了政治,那一定会发生灾难。

资本这东西,可是只有利润,没有祖国的

“先让他们吃点苦头罢”刘彻心里想着。

这些商人,假如不给他们点教训,给他们些颜se 瞧瞧,让他们清醒清醒,再纵容下去,说不准,他们还会以为这个国家是他们的呢

刘彻于是对王道吩咐:“去回信给江都王,告诉他,船厂工匠之事,朕会下诏,命齐国胶东胶西三国抽调精干,至于津关之事,国家大政,身为臣子,还是不要随便议论的好,转告江都王,少跟江都的商人来往”

这事情,很显然,明摆着就是吴楚的商人,在用金钱美人成功的打动了刘阏这个笨蛋,让他跳出来反对。

刘阏这个笨蛋,也是该给他浇盘冷水,让他清醒清醒了我要做皇帝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禸 容哦,同时还有1oo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o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已到武汉~妈蛋,好冷~~武汉咋这么冷

明天出门去办事,晚上回来多写点~

第三百九十九节 悲剧的朝鲜

宣室殿中,刘彻举着玺印,在匈奴和亲的诏书上盖印。

这预示着,汉匈之间的新一轮和亲条约正式签订,和平得到了条约的保障,按照过往惯例,汉匈和亲条约签订后,至少有四年,匈奴人都不会破坏和亲条约。

而这一次,刘彻预计,起码有个五六年的安稳种田期。

匈奴使团,自然是欢天喜地的接过和亲条约的文本,恭贺着道:“皇帝既定和亲,汉匈永永交好,两国永无兵革,外臣等伏维顿首”

刘彻有些没好气的看了这帮欢天喜地的家伙们一眼。

为了这次和亲,刘彻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各种物资。

这笔钱粮物资的总价值超过五千万钱

相当于汉室去年岁入百分之一的财富,就这样进了匈奴人的口袋。

换了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更何况,刘彻心里清楚,这笔钱,这个和亲的条约,再怎么粉饰,怎么装扮,再怎么妆点,也摆脱不了,这个和亲,这个条约,实质上是与两宋用岁币来跪舔辽金西夏没有区别。

严重一点来说,这就是个卖国辱权的条约

是用金钱财帛来换取和平的条约。

再进一步,就与满清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没太多区别了。

刘彻此时,心中满满的都是屈辱感

作为皇帝,作为天子,作为江山社稷的主宰,作为穿越者,无论是那个身份。他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但现实逼迫他不得不接受。

“大抵后世唐太宗定渭河之盟,也是朕这样的心情罢”

唐太宗渭河之盟后四年就灭亡了突厥,俘虏了突厥可汗。

刘彻却不知道,他要复今日之辱,要等待多少年。更不提抓个匈奴单于回长安当吉祥物这样的梦想了。

匈奴人得意而去,留下满殿悲愤的汉朝君臣。

刘彻抬起头,看着匈奴人远去的背影,道:“和亲既定,传令中外,毋违朕意。不可主动挑衅”

在过往的记录上,汉匈之间百分之八十的战争与纷争,基本都是匈奴人主动挑起的。

但也有百分之二十,是汉朝这边的愣头青,忍不住匈奴的挑衅。主动出击造成的。

历史上,李广就是这样一个愣头青

是以,汉室每次和亲换约后,都会重申,不许主动挑衅的命令。

但是呢,基本从皇帝到下面的大臣,都没把这个命令当回事。

要是能占到便宜,那主动出击的愣头青。瞬间就能变成英雄譬如李广历史上在上谷郡守任上干的那样

只是,刘彻是真的不希望,有愣头青来破坏他的战略。

假如说。历史上小猪的霸权战略是,先把块头最大的匈奴干趴下,再狭天下第一强国的威势,来收拾四方小国,扩张版图。

那刘彻的战略,就是反过来了。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

先用周围的小国练兵,打出自信。打出利益,打出民众对战争的狂热情绪。再来收拾匈奴。

就像元首在二战干的那样,一步步蓄势,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狭万军之势,负天下之望,一举打垮甚至消灭匈奴,避免战争拖延太久

与小猪相比,刘彻的战略,每一步都必须谨慎,每次进攻和扩张,都一定要胜利

而且必须是跟元首一样,轻而易举却又辉煌无比的胜利

若是万一出现杨广伐高丽那样的失败,那刘彻就得做好鞠躬下台的准备了。

这么想着,刘彻补充一句,道:“请丞相制戒书,传令全军将校:将军都尉,国之干城,郡守县令,社稷重臣,当以律法军纪为纲,无有赦令,不可出塞”

“诺”丞相周亚夫恭身一拜。

和亲,这是朝野共识,更是大势所趋。

周亚夫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但他却还是有所疑虑,趁着这个机会,他索性拜道:“陛下欲与匈奴联姻,臣愚钝,不解陛下苦衷,只是臣以为,贸然迎娶匈奴公主,恐怕,会使匈奴有机窥我汉家虚实,于国无益也”

周亚夫的这个担忧,也是现在朝野最主流的担忧。

许多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大家都觉得,嫁一个宗室女子给匈奴单于,虽然屈辱了些,但好歹还能接受。

但要是迎娶一个匈奴公主,万一这个公主借着匈奴的势力,搀和朝政,控制大权,出卖汉室利益,那该如何是好

刘彻闻言,微微一笑。

历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一个女人,只要嫁给了一个男人,生了孩子,基本就会以自己的男人的利益为利益了。

后世西方国家频繁通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更号称欧洲祖母。

可那又如何

一战就是维多利亚的外孙跟孙子在撕逼

更何况,这种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有先迹可寻的

刘彻摇头对周亚夫道:“丞相可还记得秦昭王太后”

秦昭王的太后宣太后,那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的女强人

这位楚国的公主,在嫁到了秦国后,可没少给自己的祖国添麻烦。

她的儿子,秦昭王,拳打赵魏,脚踢齐楚,一点都没给楚国留面子,正是昭王的统治时期,秦将白起,连破诸国,其中就包括了宣太后的祖国。

刘彻向前一步,再道:“朕读史书,常闻秦晋之好的典故,丞相多闻博识,自知,所谓秦晋之好的故事”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晋之好,两个强国相互联姻,最终却是秦晋交替争霸。

所以,刘彻根本不担心,娶了个匈奴公主会发生什么意外

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在汉室这样的舆论环境和宮廷环境中,只能也必须是变成一个纯粹为了汉室利益而战的女人。

说到底,这个世界,终究是男人的天下。

这个社会也是父系的社会。

无论是匈奴人也好,还是汉人也罢,所谓血统都只论父系,而不论母系。

明成祖朱棣,还特么传说是蒙古女人生下来的呢

可就是这位成祖皇帝,打个蒙古人哭爹喊娘,所谓的黄金家族狼奔豚突。未完待续

ps:大概后天回南宁~~~

恩,这几天就只能这么更了,等回南宁,肯定会补偿更新字数的~

第四百零一节 法统1

这次和亲,匈奴人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效

汉匈两国六月换约,不过半个月,匈奴就传来了消息:单于批准了和亲,将下嫁其第十一女,封为北海阏氏的挛鞮胭脂。

让刘彻觉得搞笑的是,许是匈奴人感觉,在面对汉室时,有些不自信,也或者是为了让这个嫁过来的公主能得到汉人朝臣的认可,不至于回因为其匈奴单于之女的身份,而被太多人敌视与仇视。

所以,他们干了一件让刘彻看了目瞪口呆,却又拍手称快的事情。

匈奴人给这位将要嫁过来的公主,取了一个汉名:夏胭脂

娶这个名字的依据是,根据匈奴的故老相传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夏朝末代天子桀的次子淳维

所以,这位公主既然要嫁给中国天子。

那么,按照中国夷狄入则中国之的传统,理所应当,应该恢复祖先的姓氏以夏之国名为姓

为了证明他们的这个说法,匈奴人还提出了,夏胭脂来长安前,请求先去匈奴的祖地甘泉山祭祀祖先的请求

刘彻在听了匈奴人这个说法后,高兴的几乎弹冠而庆

匈奴人到底是不是夏朝的后裔,谁都解释不清楚

那久远的历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与文物证据来佐证这一点。

但是

既然这个说法是匈奴人自己提出来的。

那么,在将来,汉与匈奴的战争,就可以粉饰成禸 战了。

刘彻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将来的战争中瓦解和收买部分匈奴贵族。

历史上,小猪都凭借从匈奴人口中的传言,编造出来的匈奴属于夏朝后代的谎言,成功的瓦解和消除许多匈奴部族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促成了几次匈奴贵族的未遂政变

并为后来的五单于并立。乃至于匈奴最终被肢解为西匈奴北匈奴与南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现在,刘彻还不好做的太过明显。

而且,毕竟现在的局面是匈奴强盛而汉朝处于战略劣势。

所以,这个度也要把握好。

于是,刘彻在元德元年六月下旬。下诏:朕闻之,昔者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今朕承先帝大宝,获保宗庙,以孺子之心,欲行武王故事,其令有司,遍寻夏后殷商姬周之后,以为汉宾。位在三公之上

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为将来做准备。

等灭了匈奴,就可以以此为先例。封一个儿子去当匈奴王,继承匈奴帝国的遗产,名正言顺的将艹 原游牧民族收编。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威胁。

刘彻计划,学习满清好榜样,在艹 原上,大封诸王。实行八旗制度,改革萨满巫师信仰。再配合减丁政策,双管齐下。如此就可以安枕无忧的看着艹 原狼变成艹 原狗了。

只是,这些事情都很遥远,目前也就只能在心里yy。

然而,让刘彻始料未及的是,他那道不过是给不知道有没有可能的未来提前布局的诏书,却在朝野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

诏书颁布后,来自诸子百家的巨头,纷纷利用自己的特权,给刘彻上书。

甚至,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也积极奔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特权,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对刘彻展开游说。

其他大臣列侯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甚至,就连东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也不甘寂寞,在两三天后,站出来说话了。

东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以及许多朝臣都要求刘彻敕封黄帝之后与老子李耳的后代。

周亚夫则要求给兵家的先贤孙子孙膑司马骧且立祀封爵。

呼声最高的,自然是寻找周公之后,封爵赐官

刘彻这才醒悟过来汉室的统治,还缺乏最后一道手续的确认

那就是法统的继承。

刘氏到底是继承的是周室的法统还是秦代的法统

长久以来,都没有肯定的结论。

这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无疑是致命伤

但具体到刘氏江山,却有些特殊。

因为,刘邦得天下以后,在实际上来说,汉室政权,就是一个儒家眼中礼乐崩坏的时代。

甚至连刘邦登基,其实都是艹 艹 的在雒阳称帝,然后迁都长安。

即使到现在,诸多制度与礼仪渐渐建立健全的今天。

刘氏的律法中规定有乡礼x2士礼x7大夫礼x2诸侯礼x4公礼x1,唯独没有天子礼

就连后世的司马光都责备帮助刘邦制定礼仪系统的叔孙通说:惜夫,叔孙生之器小也,徒窃礼之糠妣,以依世谐容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哉

为了让司马光先生不再扼腕叹息,跳脚骂娘。

刘彻决定,补全这一块短板。

完善发明一套适合当今潮流的天子礼仪。

只是,想在这样的时代,搞出一套被认可的天子礼仪程序,无疑是件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注定要扯皮n次的麻烦事情。

所以刘彻决定,先把目前朝野的纷乱与嘈杂理清楚再说。

东宮与群臣以及舆论所建议和游说的事情,在刘彻看来,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后世有西方人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现在。

对于中国人来说,忘记祖宗,等于背叛自己

三皇五帝,先贤圣王,诸子百家那些曾经为了天下奔走的人杰,都是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于是,刘彻下诏,封桃候刘舍的次子刘鸣为鲁承恩候,命其复项姓,继项羽的香火,前往谷城为项羽守灵。

跟后世人所想象的不一样,汉人对项羽的称呼,要嘛是项王,要嘛是鲁公。

所谓西楚霸王,那是司马迁的史记出现后的事情

就像在三国演义以前,没几个人会喊刘备刘大耳朵一样

称呼项羽项王,那是因其名,也因其俗。

毕竟,楚王,那是人家自封的名号

项羽真正的称呼应该鲁王

这是楚怀王封项藉的爵位,项藉死后,作为继承人,项羽理所应当,继承了鲁王的封号。

后来,刘邦也是以鲁公礼,将项羽安葬在谷城的。未完待续

ps:明天要请假一天,因为明天要回南宁,大概估计要晚上9点才能到家~~~

坐飞机不适合我啊~上次来武汉坐飞机,结果耳朵到现在都在耳鸣~~~~抱歉了~

第四百零二节 法统2

封鲁承恩公项允,对汉室思想界和史学界,不啻于是一次八级地震。

长期以来,项羽在民间都有许多的同情者和为其摇旗呐喊的集团。

这些人主要是以齐鲁和故楚地区的儒家学派以及地主阶级为主,从刘邦在雒阳称帝那一天开始,这些人就一直在宣扬项羽的种种仁义之事。

但是,他们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勋臣元老集团和黄老派的打压。

在事实上,官方从未认同过他们的观点。

然而,刘彻诏书一下,这两方面的反应却各有不同。

在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

列侯勋臣们纷纷上书,拍刘彻的马屁,说这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也就只有陛下能洞见万里,而臣等愚所以不能明也。

齐鲁地区的儒家学派和在长安的儒门巨头们却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他们一口一个喊着项王,却用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寻找所有的途径,向刘彻表示:项羽的历史定位问题,还有待商榷。

乍一看,仿佛这两个派系的立场颠倒了过来。

但刘彻却心知肚明。

他们的立场没有变化

恰恰相反

他们的立场,一如既往的坚定

想定汉室的法统来源,项羽就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这位西楚霸王的一生,就是反秦的一生。

没有项羽,秦朝就灭亡不了,秦末的农民起义,就极有可能被章邯扑灭。

而刘彻封刘舍的儿子为鲁承恩公,让其继承项羽的香火,就是对项羽在汉室的历史上的定位,给予一个官方的态度。

封其为鲁承恩公。就是肯定项羽反秦有功,但是抗拒高皇帝,罪过的大大的

所谓鲁承恩公,与其说是褒奖,倒不如说是侮辱

承恩承恩。承谁的恩

当然是刘氏的恩德

没有高皇帝的宽宏大量。项羽肯定就要暴尸荒野,跟蚩尤一样被人把身体的各个零件压在各个山沟沟里

没有刘彻这个天子的既往不咎,哪来的项羽有后,还能享受香火

在元老勋臣们看来,这道敕封诏书,就是在彻底肯定他们的祖宗跟着高皇帝击破项羽的功绩

在齐鲁等地的儒生们看来,意义又不同了。

本来。项羽都死了差不多六十年了。骨头都变成渣渣了,儒生们也就是偶尔没事喊两句项王,在脑子里偷偷yy要是项羽做了天下,自己该是如何风光

一旦面对汉室官府,朝廷,这些人立刻就变成顺民忠臣,把项羽丢到爪哇国去了。

但是,刘彻的诏书。却刺到了这些家伙的痛脚。

封鲁承恩公

这不是明摆着说,老刘家还没忘记当年项羽死后。鲁地的儒生和地主们死硬着不投降,要给项羽当忠臣,披麻戴孝的往事吗

更何况,儒生们都是要面子的。

封谁不好,封桃候的后人

这不是明摆着打项羽的脸吗

要知道,桃候这个爵位,就是卖项羽得来的

桃候家族,世世代代就是刘氏的狗腿子

封这么一个家族的人去继承项羽的香火,儒生们的脸上,除了火辣辣的疼外,估计没有第二个感觉了。

刘彻对儒生们如丧妣考般的哀嚎懒得搭理,就当做没看到一般,依旧我行我素。

儒家这个学派,有时候就需要抽他两下,他才懂得与时俱进,不抽,丫就自我感觉良好。

当初,刘邦击败项羽,进军南方,各地传檄而定,连项羽的老家都投降了,唯独儒家力量占优的鲁地坚决不降,还给项羽披麻戴孝,誓要为项羽尽忠

然后,刘邦动员全国军队,把鲁地一围,原本还誓死不降的忠臣们纷纷跪呼万岁

这才是儒家在整个汉室至今,没有得到政治地位的原因。

不然,你以为,几十年来儒生们削尖了脑袋,各种捧刘氏皇帝马屁,可除了叔孙通外,却连一个两千石朝臣也没有的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在汉室的原罪

刘家的皇帝,只要不是二货,都不太可能给他们太多信任

当然,任何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慢慢变淡。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记着这笔烂账也不合适了。

刘彻抛出一个鲁承恩公,既是敲打那帮儒生,让他们清醒清醒,同时也是给他们扫清入仕的障碍连项羽的后人都是汉臣,那么,当年为项羽尽忠的儒生们,也就不能继续穷追猛打了。

这个污点,也就可以从儒生们身洗掉了。

以后没有人可以拿着此事作为齐鲁儒生升官时的非议点了。

可惜,大多数儒生的眼睛都只盯着刘彻这个皇帝的打在他们屁股上的板子,浑然不知,或者说就算知道,也当做不知道,刘彻给他们解除了一个定时炸弹。

会苦的孩子有奶喝嘛

古今皆然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刘彻负者手装x的感慨一声。

自登基以来,刘彻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就是一个画廊,里面陈列的艺术品,复制品居多而新品很少。

这半年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刘彻都能从历史的记载和后世的记录中找到似曾相识的例子。

将这个事情放在一边。

刘彻接着颁布诏令,敕封周公之后公孙歆为褒鲁候,爵列关禸 侯,食邑三百户,为周公立祠,下令在刘邦的高庙侧殿为周公立像,岁时陪祀,享受祭祀与血食。

同时刘彻还下令,准许诸子百家为其先贤立祀。

但是,所有先贤的塑像,只能被立在由朝廷出资修建的先贤祀之中,而且需要得到批准。

没有批准,或者没有立在先贤祀里的,视为yin祀,有司衙门一律禁止和查办

这下子热闹了,诸子百家,但凡还有个能吱声的,都纷纷活动了起来。

春秋战国,漫长的数百年里,在日渐激烈的诸国战争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杰贤才,此起彼伏,提出了无数解决当时中国局面的方案。

这些人中,嘴炮者有之,但行动派最多

实践派更是数不胜数

便是在后世被认为是腐朽落后不思进取的儒家,其实在那个时期,也是屡次自我进化和更新。

刘彻就是瞧准了现在的时机,下达了这个诏书。

因为,当此之时,经过五十多年的恢复,实际上许多学派都已经悄然复苏。

秦末的战火虽然摧毁了大量的典籍,但是,总有许多落网之鱼。

那些先人的典籍,躲在墙壁里,藏在石缝中,甚至是被它们的传人悄悄的藏在地下的某个地窖里。

靠着这些手段,它们避免了毁于战火的厄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先人的智慧结晶,却并不被大众所知。

在这个连论语都没普及开来的时代,实际上,能够被普罗大众所知的书籍,就是那么聊聊几本,加起来不过万字而已。

在后世的历史上,小猪朝的东方朔就吹牛逼说自己读过总计三万字的鸿篇巨著被小猪惊为天人

所以,刘彻在立祀的标准上设置了一个门槛。

想进先贤祀

简单,要嘛,朝廷主动立祀,要嘛,有人提出申请,并提交证据。

这个证据必须能证明那位先贤确实有着足够硬朗的学术成绩和影响力,能够进入先贤祀与其他先贤共享官方祭祀,天子献祭。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能证明某人的学术成绩和影响力的,除了他的著作外,别无他物。

尤其是,刘彻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他宣布了第一批入享先贤祀的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只有三个名字。

孙武孙膑司马骧且。

名单公布后,顿时一片哗然。未 完待续 ~~

ps:昨天晚上差不多1点才到家~嗯,今天休息了一下,明天开始,每天一万,先更个几天吧~虽然不太确定能坚持多久,但起码连续3天以上吧~15159d6su9h10846259>

第四百零三节 拉皮条

孙武孙膑与司马骧且进入先贤祀受祭,这一点,没有人能提出任何异议。

这三位兵家巨头,无论是声望还是过往的成就都让人心生敬仰。

在这个时代,谁要能得到一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或者司马骧且兵法,那跟后世武侠中的少侠获得奇遇,拿到易筋经或者九隂 九阳一样,那是立马就能爆种,跨越阶级的限制,走上迎娶贵富美的康庄大道 ” 。

因此没有人会对此提出非议。

只是,名单上就三个孤零零的兵家巨头,难免有人心里不爽,要说闲话。

这些人不敢直接说刘彻的不是,就把所有的火力都对准在诏书上副署的丞相周亚夫。

委婉一点的呢,就责备周亚夫只顾军方利益,不管其他学派死活。

诛心一点的,干脆就说天子是被奷 相蒙蔽,致有此等诏书

刘彻自然很清楚,这些家伙,其实就是在炒作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历来在政治上,假如沉默,那就等于自己放弃了发言权,而没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等于一个死人

所以,他就冷眼旁观了两天。

等这个事情被这些家伙炒热了,炒的人尽皆知,就连关中的农民都听到了些风声的时候。

刘彻果断再次下诏。

这道诏书,顿时就惊呆了所有人的眼球

刘彻在这道诏书中,宣布,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骧且兵法在禸 的汉室皇室藏书。将集结印刷出版。

凡爵位在左庶长上或考举能通过第二轮的士子,皆可以凭借自己的爵位证明或者考举的成绩证明。在少府以一百二十钱的价钱购买到孙武孙膑司马骧且的著作。

这道诏书一下,顿时就像一个重磅炸弹。砸在人们的头上。

在汉室,谁没听说过留候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谁不知道张良就是靠着一部太公兵法成为高皇帝的首席幕僚,号为帝师

兵家的著作,向来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神书,是一个家族最后的宝藏

许多列侯之家,能有一卷兵家著作,就足以传世了

刘彻的这道诏书的影响力,就跟武侠世界里。少林寺宣布易筋经大甩卖,武当派把真武七绝剑当赠品一样,立即就点燃了所有阶级胸膛中猛烈燃烧的火焰。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骧且兵法,这三本书,本身就属于国宝级别的兵书,向来是被珍藏于石渠阁的密室之中,除了皇帝外,外人很难一窥其真面目。

一直以来,这些兵书也都鲜少被赐人。

他们的地位。并不比造就了留候的太公兵法差。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买买买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买

左庶长之爵,一般人轻易是达不到的。

普罗大众也没有那个能力

即使是富可敌国的商贾之家,也不可能拥有左庶长之爵位。

只有两千石级别的勋臣。或者将校世家才会拥有左庶长以上的爵位。

这样一来,绝大多数人,假如想要获得一个购买这种能作为传家宝。作为家族崛起的保证的神书,那就只有通过考举这么一个途径了。

于是。考举的气氛顿时更上一层楼。

许多原本还扭扭捏捏,不愿意跟泥腿子庶民黔首一起考试。觉得有失颜面的家伙,立刻就把这些事情丢在脑袋后面,屁颠屁颠的跑去报名了。

而广大的农民地主阶级,则在这一场被舆论炒热的炒作中,清醒的认识到了考举的重要性。

许多中小地主家庭,本来没打算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

但在看到了此事后,即使再吝啬的家长,也是狠下心来一咬牙,拿出家中的积蓄,交给自己的长子或者比较聪明的孩子,送他们去求学。

便是一些自耕农家庭,也是暗地里开始攒钱,准备培养自己的下一代读书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为了下一代,父母长辈能牺牲自己的全部去给下一代谋求一个上升通道。

当刘彻听说了这些事情后,不免有些得意。

他的这道诏书的效果,几乎能媲美后世宋真宗的那首书中自有颜如玉,了。

这可就真要感谢那些上跳下窜的各个学派的巨头

没有他们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刘彻断人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宣传效果。

“陛下近日以来,各地郡守及御史回报,已有三百余人,愿向朝廷献书”王道捧着一本厚厚的奏疏,呈递给刘彻:“这是所献各书目录”

刘彻接过来,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书名顿时映入眼帘。

这就是他的诏书带来的第二个影响了。

在他下达那道诏书后,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