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分节阅读_8

作者:东振明书名:《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更新时间:2021/04/15 08:24字数:2351

  

听课和学习,所以不想让其他任何事情打扰自己的学习。所以当听到什么正常的声音或者看到旁边很常见的东西,就认为这影响了自己的状态,从而拼命地去控制想保持百分之百的集中注意力,结果就是越控制越糟糕。打个比方来说,比如说我们所有的精神能量加起来是100,如果我们不受干扰地在听课,那么我们这100个精神能量就都用在听课上了。这时,我们看到了同桌在转笔,这占去了我们10个精神能量,如果我们不去理会这些,那么我们还有90个精神能量用在听课上,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我们不能接受这样,我们就想方设法的花精力去让自己看不到这些,这样我们就用了10个精神能量来控制让自己看不到这些,这样我们用在听课上的精神能量就只有80了。如果游戏就此打住那我们也是幸运的,还有80个能量在听课。问题是,我们不会就此打住的。我们马上意识到了现在的状态还不如刚才呢,刚才还有90个精神能量在听课呢,现在只有80了。于是我们烦躁了,烦躁又占去了我们5个精神能量,我们就又拼命的想找回刚才的好的状态,我们又去控制自己不要看到这些,这种控制又占去了我们15个精神能量。这一轮下来我们就只剩60个精神能量在听课了。如此下去,我们能用来听课的能量就越来越少,结果一堂课我们就真的没有听到什么了,精力都用来控制余光问题了。之后,下次还没上课就开始担心我会不会又注意到这些东西啊,出现了可怎么办啊,千万别出现了。就这样我们陷入了强迫的泥潭。甚至有些朋友因此而休学。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第一次注意到同桌转笔的时候不要去控制,而是顺其自然的接受,不要去追求那种百分之百的好状态,这样我们听课的注意力就能保持在90左右,以后也不会形成恶性循环。

再比如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由于余光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注意对方的某个“缺陷”部位或者对方的隐俬 部位,或者注意到旁边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追求说话时的状态,不要求留给对方一个完美的印象,而是接受自己的眼神,那么我们可能只有20个精神能量注意别的东西,还有80个精神能量用在谈话上。但由于我们的不接受,我们极力地去控制自己的眼神,而眼神又是很难控制的,这种控制就又占去了我们30个精神能量,这样我们就只有50个精神能量用在谈话上了。这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这么糟糕,就开始紧张和慌乱了,结果紧张和慌乱又占去了我们20个精神能量,我们用在谈话上的只剩30了。这样你就发现,有些时候听不到或者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导致说话很难流畅地进行。以后还没开始和人谈话就先害怕了,我们认为都是这该死的眼神才使自己这样的,于是更加用力地去控制。殊不知,真正让我们情况这么糟糕的并不是眼神的问题,而是我们太追求一种完美的状态了,太想去控制眼神了,从而才使我们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的。

关于声音的问题也是一样,一般来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是我们人类可以听到的,我们已经听到了的声音想让自己听不到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是否去注意的问题。我们越是让自己听不见这些声音,就是越在注意这些声音,也就越能听到这些声音了。

我们之所以如此的控制眼神、声音、呼吸和口水等,都是因为这些东西影响了我们状态,影响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由于追求完美的性格,我们极力想要那种没有干扰的状态,以致于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要明白求不可得的道理,顺其自然的接受现有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地好转。

可能遇到的问题七:

这样不是认输了吗?问题还在的啊,难道永远都要这样下去吗?

捷径有时是一条弯路。以前硬碰硬的控制了那么久,不是使我们越来越糟糕了吗。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驱人之兵,这是真正的大智慧。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不战而驱强迫症。下面一首禅诗对此有很好的说明。“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里要明白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不要认为暂时的无为,暂时的接纳是无奈的放弃,其实这是真正好转的大道。比如,我们站在原地,现在想要跳起来,我们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呢?是不是首先要下蹲呢,我们的目标是向上,但我们首先要做的却是向下。再比如,我们走路时前面遇到一道沟,沟不是很宽,但需要尽力才能跳过去,这时我们会先做什么呢?我们需要先后退几步,来个助跑才能跳过去。同样,我们的目标是向前,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后退。我们这里要求大家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完美的状态也是这个道理,是为了让我们真正好起来,才需要暂时的接受。

3、2、3强迫症第三宗罪:过度责任罪

强迫症朋友的责任感都很强,认为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因为自己的错误、纰漏、马虎、大意等可能造成的对自己或别人的伤害,或者财产上的损失。我们不能客观的去分析这种伤害或损失真正发生的可能性,只是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一旦真的发生,那么就是自己的责任。为了把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或者避免去承担责任,我们就会去实施强迫行为。

上周去同学家玩,给他的孩子买了个电动玩具。玩具的外包装上写着适合3岁以上儿童玩。我算了一下同学的孩子还差3个月才到3周岁呢。当时觉得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可是回来以后还是老想这个问题,而且越想越觉得可怕。如果真的因为玩具发生什么危险,那我不是把人家给害了吗。现在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如果真的发生意外那我不是把同学的家庭给毁了吗。上面写着的适合3岁以上儿童玩,就是说不到3岁的小孩不能玩吗?玩了就会有危险的。后悔不该送这个玩具的。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害怕。都快到夜里12点了,我还是无法入睡。禸 心一直在斗争是不是应该给同学打个电话?一个声音告诉我,不用打,没关系的,有大人看着不会有问题的,而且都这么晚了会打扰人家休息的。另一个声音却说:还是打一个吧,万一他家里的大人没注意这个说明就完了,明天打可能就晚了,还是现在打吧。痛苦的挣扎了很久之后,还是给同学打了电话,告诉他要注意这个玩具。

我的车是我怀孕时父母给我买的,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父母为了给我买这辆车几乎花光了他们半辈子的积蓄,这使我非常感动,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如果车丢了,那我不是太对不起父母了吗?他们一定会非常伤心的。而且,这是他们半辈子的积蓄,我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让车丢了呢?所以每次停好车后,我都要绕这车走上三圈,四个车门每个车门拉三次,以确定车门确实锁好了,这样就不会丢了。

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余光,谈话的时候总是注意别人的缺陷或者隐俬 部位,别人发现我眼神的问题后,常常变得不自然。这完全是我造成的,是我的眼神让别人不自然。我给别人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都是我的错,我恨自己,为什么老是这样,为什么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神呢?

我的口水特别多,需要不断的吞咽口水,而且吞咽的声音很大,周围的人都能听到。这种声音影响了别人的学习,他们一定都很烦这种声音。我拼命地控制自己,结果越控制越糟糕。我想别人一定很讨厌我,甚至是恨我。我也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只是这个可恶的口水问题就是好不了。

我一般不敢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因为我知道我肯定会强迫的,当强迫来的时候我就很难受,不想说话也不想玩。死气沉沉的气氛就会打扰朋友的心情,人家本来应该玩的好好的,却因为我的状态而变的不开心。为了不影响到朋友,所以我尽量避免和朋友们一起玩。虽然我禸 心里很想和朋友在一起,我也不喜欢孤独,但烦人的强迫让我只能这样一个人痛苦。

审判工具五:不是所有的可能都真的会发生

很多危险不会因为我们认为有可能发生就真的会发生,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而我们的问题就是把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间划上了等号,我们认为有可能会发生的就必然会发生,这是推理上的错误。我们明天有可能发生车祸,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肯定会发生车祸。如果我们把这个可能性等同于必然性,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明天一天不出门,后天再出门。同样,后天出门也有可能发生车祸,如此看来我们就永远都不能出门了。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是需要我们担心的可怕后果真的发生才行,如果我们所担心的可怕后果不发生,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了。

可能遇到的问题八:

“虽然可能发生的未必真的会发生,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啊,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不还是我造成的吗?”是的,这话没错,但生活中的可能性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如果我们要避免所有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无法正常地生活。要学会去允许这些可能性的存在,并且看到那些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你有理由去担心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就更应该有理由去关注另外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可能性。这并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什么啊q精神,而是客观事实。如果你有理由相信那万分之一的话,那就应该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倍的理由去相信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发生是可能,不发生也是可能,我们要选择那么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只是不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发生的可能性,所以选择更大的可能性更明智,更可取。

审判工具六:我们无法承担所有的责任

一件事的发生需要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并不是我们完全可以控制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需要我们承担责任。我们只能做好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我们应该做的是正常的行为,不是过度的行为。如果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有些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比如说锁门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做的也属于正常的行为是:锁好之后可以检查一次。车门锁好了,从驾驶员的位置上下来,这个驾驶员位置的门可以检查一下,这还算正常的范围之禸 。而绕着车走一圈,把四个门都检查一遍,这就不在正常的范围之禸 了。那么如何判断我们的行为是不是正常的呢?方法很简单看看别人怎么做就可以了,如果我们的行为和大多数人的行为一样,那就是正常的。如果我们的行为和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不一样,那就是不正常的了。记住,我们只需要做正常的行为。如果正常的行为做了,还是发生了什么,那是无可奈何之事,已经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禸 了,我们也不需要为此承担什么责任。比如,车门我们已经检查过了,可车还是丢了,那是任何人都没办法的事情;房门已经检查好了,可还是丢东西了,那我们也没办法。你检查十次和检查一次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锁好的,我们第一次检查就会发现的。如果已经锁好了,就算我们检查一百次还是锁好的,后面的九十九次检查都是在做无用功。

同样地,我们也无法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我们的余光和我们吞咽口水的声音是否会影响到别人,那不应该由我们来负责。而应该由受影响者本人负责。就像如果我们听到时钟的滴答声很烦恼,那是该怪钟还是该怪我们自己呢?所以不必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必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的反应负责。我们在和朋友一起的时候,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强迫会影响别人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以他们开不开心,是否觉得沉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必对此负责。

可能遇到的问题九:

那我多检查几次不是更保险吗?而且也不怎么浪费时间。如果我不检查就会焦虑很长时间,几分钟的检查就可以换来一天的安宁不是很划算吗?这种说法貌似很有道理,但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我们多检查几次是否就真的更保险了呢?事实上我们一次的检查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其他的能力并没有问题,我们锁门的能力没有减弱,我们发现门是否锁好的能力也没有问题。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会无缘无故地怀疑,没有任何根据地不相信自己。因此我们检查一次就可以了,我们检查一次的安全程度和检查十次的安全程度是一样的,后面九次的检查并不会更保险,都是在做无用功。

另外,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他们并没有如此地检查,不是也没有发生什么危险吗。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也是安全的,我们的反复检查并没有使我们的安全程度高于那些不检查的人。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