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六百二十一章 牵动人心的《永乐大典》

作者:天煌贵胄书名:回到明朝当暴君更新时间:2021/06/17 09:50字数:2206

  

薛凤翔蛋疼无比的出班道:臣在

薛凤翔自己心里也清楚,永陵渗水这事儿肯定是要了命的大事儿,这板子却肯定会打到自己身上,虽然不会要命,可是想要轻松过关,却也不太可能。

问题在于,嘉靖十五年就已经开始了修建的永陵,选址是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最后确认的是江西一带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

甚至于阳翠岭这个名字都是因为世宗嘉靖皇帝嫌原本的十八道岭这个名字不好听而下诏改的。

主持修建永陵的是翊国公郭勋和辅臣李时。

这两个人里面,李时也在嘉靖十七年时去世,郭勋也在嘉靖二十年就下了诏狱被论死。

至于营建永陵的工匠,那更是万人之数,现在上哪儿找这些人去

高居龙椅上面的崇祯皇帝冷哼道:永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当年何人主持营造何人参与选址为何会突然之间渗水

崇祯皇帝冷冰冰的话问完之后,温体仁就直接躬身道:启奏陛下,无论是主持之人还是营造之人,已经在嘉靖年间做古。工匠等人的资料如今也是多有佚失。

唯今之计,当讨论如何善后之事,至于追责,不如等事情平定之后再议之

薛凤翔感激的瞄了温体仁一眼这时候能伸手拉兄弟一把,够意思

果然,崇祯皇帝又是一声冷哼之后,才开口道:那依温爱卿的看法呢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唯今之计,倒是有两条路可以选。

其一,便是对永陵加以修缮,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其二,便是迁陵,另择一处风水宝地。

崇祯皇帝冷哼了一声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翔凤翔:薛爱卿有何看法

悄然打量了崇祯皇帝一眼后,薛凤翔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以选陵为上。

眼下阳翠岭风水已破,不适合再做为永陵之所,加以修缮也只是治标之法,倒不如迁陵为上。

崇祯皇帝噌的一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来回踱了几步后才怒道:工部和礼部共同替世宗皇帝择一处风水宝地重新安陵,原永陵废弃不用。退朝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一挥袖子,转回后宮去了,留下整个朝堂上的大臣们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这事儿实在是太诡异了,好好的永陵居然说渗水就渗水了在此之前一点儿的征兆都没有

回到禸 阁以后,薛凤翔就找了过来,对着温体仁拱手道:今日之事,多谢温阁老援手,下官感激不尽

温体仁则是笑眯眯的道:你我同朝为官,本就是应有之意,薛大人又何必这般客气。

薛凤翔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永陵渗水一事非同小可,陛下的板子要是打下来,下官可是首当其冲,只怕因此事而告老也未为可知。

温体仁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个慈祥的老者,依旧笑眯眯的道:事涉世宗皇帝陵寝,陛下要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怕为天下人笑。

薛大人此次临阵受命,主持迁陵一事,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啊。

薛凤翔点了点头,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苦笑道:下官回头便组织人手勘陵。

说完之后,薛凤翔正打算向温体仁告辞,却听温体仁突然间开口道:对了,老夫冒昧的问上一句,不知道薛大人对永陵迁陵事涉之葬品怎么看

像是温体仁这种老狐狸,绝对不可能突然之间开口谈起永陵葬品的问题,只要开口了,就肯定是有什么问题在里面。

斟酌了一番后,薛凤翔才试探着道:下官打算先组织人手勘陵,然后对其中的葬品进行清点后再行入葬。

温体仁喝道:糊涂世宗皇帝何等尊贵的身份这些被起出来的葬品如何能再第二次陪葬

薛凤翔道:那温大人的意思是

抿了口茶后,温体仁才淡淡的道:不是老夫的意思如何,而是你薛工部如何。

薛凤翔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陵渗水这事儿,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只是没有任何人敢说出来。

皇陵渗水这种破事儿在历史上有没有过应该是有过的,历史上埋了那么多的皇帝,谁知道有没有渗水的。

但是永陵能一样从埋了世宗皇帝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七十三年时间而已,现在就渗水

真当给皇帝选陵的那些人都是混饭吃的真当帝陵的营造标准跟百姓家里盖房子一样呢

三合土,包砖,机关,各种各样的技术不说是当时最顶尖的,估计也找不出第二家敢这么奢侈的。

这么牛逼的技术营建好的帝陵居然有渗水的迹象,惹得皇帝大怒,然后不得不迁陵

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

当温体仁再提出来永陵的葬品之后,薛凤翔顿时就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东西。

灵光一闪间,薛凤翔脱口而出道:永乐大典

永乐三年开始编纂,动用文臣三千多人,涉及到的宿学老儒达到两万多人,直到永乐七年才完工的永乐大典

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可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之下,连文楼中的永乐大典都有被焚毁的危险

为了防止再出现这种情况,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

为了重录大典,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一百零九位善书人来誊抄,禸 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

重录永乐大典的缮写者被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三页,这样重录工作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到穆宗隆庆元年才算是匆匆完工。

问题是,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永乐大典应该是没有抄完的

正本永乐大典约合五十五万页,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誊抄完整了。

可是实际上,这一百零九个善书人还有休沐的时间,还有生病请假等等情况在禸 ,很可能导致嘉靖副本的永乐大典没有完全誊抄完毕。

依据江湖传言,正本永乐大典已经陪着世宗皇帝下葬了

前几些日子,崇祯皇帝正好跟自己这些人说过,要把皇史宬里面包括永乐大典在禸 的大部分藏书都要多印几份

然后永陵就发生了渗水事件,前后不过一旬的时间

这些事情串联到一起以后,薛凤翔的额头上开始不断的冒出冷汗细思极恐啊

自己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会不会被厂卫给灭口

大惊之下,薛凤翔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直接向着温体仁哀求道:首辅大人救我

温体仁抚须道:薛大人不必如此,其中忌讳,便是陛下的心中也是一清二楚,否则直接派厂卫去永陵中取了大典出来又有何难

如今借着永陵渗水之机把事情办的完美一些,想必陛下那边就能交待过去了。

左右现在禸 阁里面没有其他人在,温体仁干脆又多说了几句:薛大人只消安心办好差事,倒是不用担心,魏公公身上担了多少事现在不也在安心养老

听到温体仁提起了魏忠贤,薛凤翔一颗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一些。

论到身上背的黑锅和骂名,自己这些所谓的阉党成员比起魏忠贤魏公公来可差的远了,那位可是当过九千岁的主儿

定了定神后,薛凤翔便向着温体仁拱手道:下官多谢阁老提点,以后愿以阁老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温体仁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你我一同为天子效力,又何分彼此

薛凤翔再一次致谢后才道:下官这就先行告辞了。

从禸 阁向温体仁告辞以后,薛凤翔就去寻了孟绍虞,打算找这个礼部尚书一起研究下该如何迁陵。

孟绍虞挥挥手命人都退下了之后,才亲自倒了杯茶水给薛凤翔,笑道:孟某可是等候多时了。

薛凤翔勉强笑道:孟大人等候本官,也是为了迁陵之事

孟绍虞笑道:孟某方才与礼部诸位同僚已经商议过了,四月十八日是个好时机,宜破土,迁坟,祭祀。

薛凤翔拱手致谢后才斟酌着道:是不是太急了些

孟绍虞有些意味深长的道:帝陵渗水之事非同小可,若是迁延日久,水渗入了玄宮,只怕你我都没办法向陛下交待啊。

更何况,孟某对永乐大典也是仰慕以久,正好借此机会一观

薛凤翔忽然之间哈哈大笑了起来,向着孟绍虞拱手后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薛某便回去准备一番,三日后破土。

匆匆告辞而去后,薛凤翔便直接往工部而去。

其他人的事情都少得多,就是自己这个工部尚书命苦。

迁陵这种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里面的弯弯绕更是多不胜数。

比如什么时候破土挖坟,什么时候开建新坟,迎出来的棺椁该怎么存放,什么时候再次下葬等等。

这些跟礼部纠缠不清的破事儿太多,自己要考虑的也就多。

真不知道为了一部永乐大典就挖了世宗皇帝的坟,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哪怕自己也想见识一下真正的永乐大典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出大戏,从导演到演员都在尽力的演出。

崇祯皇帝自以为自己干的很到位,却不曾想下面的官员们早就看破了一些。

但是该配合皇帝的演出,下面的官员们都用生命在努力的配合着,以保证这场大戏可以完美收官。

礼部跟工部这两个衙门再加上少府的官员们跟疯了一样,大有要把天寿山掘地三尺的气势,以求再找到一个适合于重建永陵的地方。

短短几天的时间,新陵就选好了址,然后开始破土动工,开始修建新永陵。

原本的永陵在四月十八那天经过繁琐的祭天祭祖等仪式后就开始了破坟。

就连崇祯皇帝也躲进了静室斋戒三日,对自己不孝的行为表示忏悔和思过连老祖宗的坟都下手挖了,可以说是不孝至极了。

但是崇祯皇帝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能拯救出永乐大典,别说是世宗皇帝朱厚熜,就算是永乐皇帝朱老四的坟,崇祯皇帝也敢挖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离着朱厚熜埋坟里的时间才过去七十三年,永乐大典在坟里保存的应该是完好的。

等过上个几百年,连无字天书都剩不下了,还扯什么永乐大典

这么珍贵的典籍随着一具尸体静静的埋在岁月的长河里,简直就是犯罪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进,嘉靖皇帝的坟头也终于被挖开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没有人去关心,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都是占据了几间房子大小的永乐大典。

崇祯皇帝也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永乐大典在刚刚被挖出来之后,永乐大典就立即送入了已经腾好了地方的皇史宬。

一众打理皇史宬的大小太监们得到的命令有点儿吓人整个京城毁了都没关系,但是大典稍微损毁一处,所有打理皇史宬的人都要为之抵命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的这个命令有些夸张,也有些过分了。

但是在对面着永乐大典这么一部典籍的时候,再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除了春秋释例元和姓纂旧五代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之外,更多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的典籍也赫然收录其中

京城与永乐大典,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真的不好说。

在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的心里,自己穿越一回,能拯救出永乐大典,这次穿越就有意义

不过,也正是在崇祯皇帝的这道命令之下,所有皇史宬的太监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对待永乐大典,生怕出了一点儿的问题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与此同时,国子监也开始忙了起来。

挑出来一百余个字写的好的监生之后,就开始进驻皇史宬,开始对永乐大典进行誊抄。

少府也跟着忙碌了起来国子监的人是玩了命的进行誊抄,少府则是要弄出印模还有图形的雕版出来,再拓印上二十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