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种田记 第18章 芦苇荡里美食多

作者:竹海少筠书名:长公主种田记更新时间:2022/12/19 15:22字数:1664

  

笔趣阁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长公主种田记最新章节!

却说崔二在自家小妹的嘱咐下,叫来了这行人的几个领头的,几个大汉何曾见过这般冰雪可爱的小贵人?俱是惶恐地弯下腰,以为贵人是要施舍几个钱财给他们,这其中,有读过书的两人更是羞愧得死死低下了头。

方连生和方连云本是堂兄弟,方家祖上出过一任县令,后来得罪了朝中权贵,不得不辞官归乡,按说也是个耕读传家的好人家。谁想到族中多是痴心读书的书呆子,接连将祖上留下的祖产败了个精光,到了他们这一代,勉强在俬 塾中读了两年书,便遇到乱世,连吃饭都吃不饱,如今更是几乎沦落成为乞丐。

白白读了那么多年书,如今却连老祖父都养不活,兄弟二人真是恨不得跟着队伍从军去,只是家里这老弱妇孺又怎么办?

“嗳!那小郎,我家娘子在与你说话呢!如何这般无礼?”一道清脆的声音从马车上传来,却是青豆正对着方连生和方连云怒目而视。

“贵人赎罪!方才是我二人想起家中悲苦,一时情难自禁。”二人赶紧打躬道。

“无妨!方才我已与你们族老商量了,请你们就在此处替我们崔府制作苇席、苇帘等物,工钱便按照市面上的来,做好了只管放着,咱们府里每月派人来取。”如梦笑着说,“你们也不必害怕,这附近产芦苇的地方大多是我们姐妹的庄子,芦苇随便你们取用,只不许挖了根就是,每年还需好生替我们养着这片芦苇,可好?”

“妹妹,咱们在这附近还有几处庄子,左右也要派人看管着,不如便雇了这些人罢!也令他们有个落脚的地方。”王曼青看着后面蓬头垢面的妇孺们,也是心有不忍。

还有什么不好的?这简直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老者带着儿孙们纳头便拜,直呼“贵人万福”!

方连生怎么也没想到,本来以为这次逃出来只怕是要沦为乞丐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路遇贵人,不但给他们找了新活计,还给了住处,这下母亲和弟妹们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想着想着,一个大男人竟热泪盈眶。

“哭甚么?!从此便好好干这营生,让家人过几天好日子吧!诺,看你们也没多少银钱了,我这里还有几块碎银,你便拿去给家里人做几身衣裳罢!”青豆跟个机关枪似得,吧嗒吧嗒将方连生一顿说。她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无用书生了,偏又看不得他家人跟着受苦,只得将自己近日积攒的银钱都拿了出来,扔到方连生怀里,也不管他要不要,转身就进了马车。

方连生看着怀里石青se 的一个钱袋,里面鼓鼓囊囊一包银子,少说也有百余两,真是既感激又羞愧。

如今他们确实是一文钱都没有了,若是没有这些银钱,只怕连今晚的晚饭都没得着落。

“姑娘放心,我方连生从今往后必定不再让家人受苦,今后姑娘若有需要我方连生的地方,只管派人招呼一声,上刀山下火海,只凭姑娘一句话。”

“这位方小郎,这里是我家郎君给你们预支的一个月工钱,且先拿去安顿好家人罢,我们娘子说了,稍后会派人将你们带到庄子里,需要做哪些物件,也会绘制了图纸送过来。”管家也给方家送上了一袋银子,并指派了一名随从带他们去附近的庄子。

送走方家老小,崔二转身进了小妹的马车。

“妹妹,你让他们做那么多苇席、苇帘做甚么?咱们家哪里用得了那许多?”崔二疑惑道。

“二哥,今后我不但要雇人做苇席、苇帘,还要做许多许多其他物件呢!”如梦得意道。

是的,如梦确定来两湖地区种粮后,就想到了后续的其他事情。实际上,从现代来的她十分清楚,要想让流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光给他们粮食吃是不够的,还必须及时发展商业和二三产业,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这些流民才会真正成为当地的居民。

这次遇到方家,也是她碰巧想尝试一下订单农业。要知道,如今两湖地区还是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商人避之不及,一些百姓生活所需的必备品最好是能够在当地生产出来,比如箩筐、苇席、家具、陶瓷器具、棉布、糖醋茶等,而唯一能快速提供大量商品的,就是订单生产了。

况且,老百姓从事手工业赚钱了,就会拿来消费,商人看到商机才会过来,有了商业流通,才好收税,这才是如梦来这里种粮的最终目的。

将这些细细说与二哥听后,崔二顿悟了!

“啊呀!真是白读了这么些年书!妹妹你梦中的海外诸国真是个神奇的所在,你为何不将这些写成书,将来好做咱们家的传家之宝?”崔二感慨道。

“二哥,师妹是我媳妇儿,她写的书也是我们顾家的传家宝!”顾澜清插嘴道。

“哼!你这话敢不敢跟我阿爹说一说?”崔二冷笑道。

“……”顾澜清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了。55555~~师傅什么的最不讲道理了!明明师娘都答应了的,师傅你为甚么瞧不起我?胖子就不能娶媳妇了吗?!

且说方家老小在王家农庄安顿下来后,便收到了管家送来的十余张图纸,俱是如梦亲手绘制的,详细标注了芦苇席、筐、篮、炊具、渔具、提包、扫帚等物的制作方法。方氏兄弟如获至宝,连夜召集族中大小,将任务安排下去。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吃饱朝食后,男人们来到湖边砍芦苇,搬运回去,老人们坐在院子里剥苇破篾,女人们在旁边编席、打篓、掐遮子,连孩子们都忙着将剥下来的下脚料打扫了送进厨房,留着做饭烧火用。

瞧着大媳妇手里新编好的一张苇席,老族长眼中冒出了泪花。

“可算是有了活路了!咱们一家都要牢牢记着崔府大娘子的善心!”老爷子感慨道。

“阿爹,您不说我们也想给大娘子立个长生牌位呢,媳妇儿方才听这庄子里的管家说了,娘子特意吩咐过,等过几个月咱们赚钱了,便将那边荒地划给咱们,允许咱们将户籍迁到此处,今后大郎二郎还依旧能读书呢!”

“哎哟!这可是碰到活菩萨了!媳妇,往后去庙里可别忘了给娘子上柱香,要菩萨保佑娘子长命百岁!”老太太抹泪道。

一家人聊着家常,手里也不停歇,转眼就在院子角落里堆了一小堆编好的苇席。因大郎吩咐了,这些图纸里只有苇席是最简单的,故而先让家里人熟悉苇席的编制,等做熟练了,再去编制其他物件,也免得浪费了芦苇。

“祖父!我们回来了,您看我们打到了甚么?”方连云在门外高兴地大呼道。

“哎呀!是野鸭,还有野鸡!这鲫鱼真肥大啊!还有许多野鸭蛋呢!”方连生的小妹妹赶紧跑出门去,稀奇地看着二哥手里拎着的野味,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自从离开家乡,他们一家已经一年多没吃过荤腥了。

“快快!媳妇你们先别编席子了,今天晚上咱们吃顿好的,先将这些野味儿收拾了,给孩子们蒸点蛋羹吃!”方大叔高兴地将怀里抱着的野鸡蛋、野鸭蛋往自家媳妇手里塞。

“嗳!嗳!我这就去做!”方大婶抹了抹脸上的泪花,连忙接过野鸡蛋,自从遇到如梦一家后,他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以前只能看着主家的孩子吃蛋羹,如今自家的孩子也可以吃到了。想起自家小女儿瘦弱的身形,她又忍不住要落泪了。

方大婶怎么也没想到,吃蛋羹只是未来他们生活改变的极为细微的一处,今后,因着如梦对两湖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改革,他们会成为大梁国第一批富起来的创业者。

这一天晚上,方家老小吃到了这两年来最为丰盛的一顿晚饭。黄灿灿的玉米窝头、玉米糊糊,鲜嫩的野鸡蛋羹、鸭蛋炒韭菜、蘑菇炖野鸡、瓠瓜烧野鸭、炒野菜……

远在百里之外的如梦一行人,也顺利到了衡阳郡。这衡阳乃是两湖之地最边缘的地方,即便如此,这里也是荒无人烟的样子,偶有人群聚居,却多是当地土著头领,所使唤的也多是朝廷流放至此的罪人,甚至有犯了杀头大罪的江洋大盗聚集于此,据水为盗,为祸一方。不但商人,甚至连押运流放罪人的公差也不敢随意进入。不过这些河盗也极有眼se ,但凡西南大军旗帜过处,并不敢前来骚扰,俱是远远躲开。

由此,如梦一行人车队插了西南大军的旗帜,才能顺利在衡阳境禸 行走。

越是往前,如梦越是忍不住叹息:好好一片沃土,竟被皇帝当成了流放之地!真是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这一天上午,车队路过一片河道,只见河面上竟然长了大片的鸡头米。如梦上一世就非常喜欢吃这种东西,还记得那时候秋天外婆总喜欢带自己去苏州一个婆姨家里玩,那个婆姨家里就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里面种满了这种鸡头米,叶子、茎秆、果实外面都长满了刺,用特制的工具剥开外壳,露出里面还带着薄膜的一粒粒鸡头米,再用一个特制的铁指甲从米粒中间一用力,剥去一半的壳,轻轻一拨,白嫩的鸡头米便从壳中脱落。

如梦对这种鲜物向来没有多少抵抗力,简直是百吃不厌,尤其爱吃新鲜红菱清炒鸡头米、白果马蹄艹 菇鸡头米小炒,以及鸡头米炒虾仁。

如今,见到这满池子的鸡头米无人采摘,如梦简直肉痛。

她决定了,暂时先在这里住上几日,帮助当地土著和即将到来的流民们寻摸一些生财之道。(顺便帮土著们消灭一些鸡头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