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14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0字数:5898

  

“臣该如何称呼殿下”张汤见了换好便服的刘德问道。

“嗯”刘德想了想,这也涉及到一个政治表态问题,宣称是某某家的子侄,就意味着刘德是比较亲近某某家的,于是他道:“对外人便说,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

“诺”张汤换了个笑脸,道:“公子即欲体察民情,不如去臣家附近的村落”

这却也是为了刘德的安全着想了。

刘德也不无不可。

其实,早在前世,他就已经深入过民间了,胸中早有文章。

此次微服不过是为了他那篇即将震惊天下,同时也给他自己刷满声望的奏疏或者说政策找个注脚的背景,走走过场就好了

第二更,继续去码第三更,看看12点前能交出6000字不~~~~~

妈蛋,以后别投催更了,读者老爷们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六十节 微服2

张汤的家在鸿固原之上。

鸿固原是一片沃野,浐河与潏水在此交汇,千百年不断的冲刷,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才形成了这么一块肥沃的平原土地。

此时的关中,并不是后世那样,因为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以及人类的活动而变得残破。

沃野千里,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景se 怡人,才是此时关中的真实写照。

不单关中如此,就连此时的黄河水,听说也是清澈见人,碧波千里。

因而,在此时黄河还不叫黄河,世人称之为大河

乘着马车,刘德看着道路两旁的麦田与屋舍,他问张汤:“以卿之所闻,如今关中可还能维持一夫五口治百田”

一夫五口百田,这是儒家与法家在政治上为数不多的共同点。

这两个学派都认为,一夫五口百田这样的社会结构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结构。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首先提倡的就是一夫五口百田的模式。

商君在秦国变法,也沿袭了这个口号。

汉室初立之时同样继承了这个秦代的政治理想,将之做成了一个画饼画给天下百姓看。

不过,汉家天子碰上了一个好时机。

秦末的大乱摧毁了旧有的一切封建贵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同时顺手把人口从也消灭了大半,因此,最开始之时,这个画饼还真的成了现实。

高祖刘邦用来安定天下的大杀器就是授田。

那时候,只要是个活人,就能从刘邦的政权手里得到最低一百亩土地和相应的宅基地。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刘德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刘德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张汤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型

当此之世,民间厚葬成风。

一旦有人去世,为了家风名声,稍微困难点的人家,立刻就要卖掉一些田地来筹集丧葬之费。

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国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为了这些发愁。

刘德看了看外面的田舍,点点头,此时的情况比之十几年之后应该是不同的,毕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么,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了。

当马车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刘德看到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垂鬓幼童在路口的桥墩下钓鱼。

“停下”刘德吩咐了一声,马车立刻停下来。

刘德很清楚,张汤虽然来自于市井,但他终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低层最基层的民众还是缺乏沟通的。

社会阶级的天然隔阂,不可能让张汤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处境,想了解这些,就必须弯下腰去,真正的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到此时社会的真正形态。

于是刘德下了马车,一直跟在车旁的卫兵们立刻尾随在他身后,保护他,同时还有人爬到附近的一颗树上占据制高点。

刘德笑呵呵的走到那个正跟两个幼童说话的老农身边,拱手问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在汉代,年纪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阶级,统统享有特权,汉律规定,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这老农对刘德这个一看就是贵公子的年轻人的行礼并不意外。

他笑呵呵的拉住两个调皮的小孩子的手,答道:“老汉今年已经六十有七啦”

“老人家身体可还好”刘德和善的蹲下身子,看着那两个好奇的小家伙问道。

这老农看了看刘德身后的随从,再看了看那辆规格和大小都远超一般贵族可用的马车,他本能的保护着自己道:“托贵人的福,老朽身体还好”说着就打算收起鱼篓,带着孙子们回家。

汉家贵族们的名声并不怎么好。

至少在长安附近不好。

特别是新一代的贵族子弟,平时斗鸡走狗堪称一绝,欺男霸女也不落人下。

这些纨绔子弟,大的罪行不敢触犯,但小罪却犯个不停。

刘德笑呵呵的拉住这老汉的手道:“老丈不用害怕,我不是那种坏人”想了想,为了加强说服力,他道:“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奉了宮里一位殿下的命令,来此巡视民生,了解民间疾苦,以备报与圣天子参谋的”

本来刘德想扯一扯便宜老爹的虎皮,但话到嘴边就变了,因为他马上就想起了,假冒皇帝的旨意,在此时是大罪,称为矫诏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的外戚薄昭主要的罪责就是矫诏,因此被逼自杀,后来窦婴也是死在这个上面。

那老农听了刘德的话,这才止住动作。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汉室皇家在民间的信誉是很高的,支持者也很多。

这老农虽然害怕贵族,但听说了刘德是皇室成员的代表后立刻就不怕了。

这大概也是因为中国历来就有都是当官的坏,皇帝一定是被蒙蔽的这种传统的缘故。

“贵人想知道什么呢”老农抱住两个幼童,咧着嘴笑问道。

“您家里现在有几口人”

“老汉有三子四女,长子在南军服役,次子与幼子都在家里耕田,四女也都嫁出去了”老农想了想道:“现在老汉家里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大大小小有十几口”

“这两个是老汉的曾孙了”说到这里,老农就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

四世同堂,确实是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那个投催更的坏蛋,放学后别走

让我看到又吃不着~~~~~~~~

嗯,我打算明天开始固定一下时间更新了,再这样我自己会累垮的

ps:下新书榜了,好可怜,收藏一下涨的慢了~

现在都没2700

满地撒泼打滚ing。

话说,那个,我就差几十票就能上历史类的分类推荐榜了貌似,大家能多给点票票吗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六十一节 微服2

“老丈好福气”刘德听了也赞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刘德也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汉家中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半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刘德点点头,看了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刘德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汉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跟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低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刘德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包子馒头面条米粉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不管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所以,刘德那位堂叔刘安发明的豆腐,真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发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刘德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汉家里的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40钱”

刘德听也是漠然。

汉室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汉室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像先帝之时,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汉室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劲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刘德当然不可能超过那些一个个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名字。

不过,刘德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他看的更远。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刘德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汉家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刘德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农民的疾苦与百姓的生活放在心里的统治者却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后世,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究竟几人真的将人民放在心里

就像如今,便宜老爹的心思恐怕更多的是在关东诸侯而不是百姓身上,就是刘德自己,做这个事情,大半也是为了给自己刷声望,并未真的将百姓疾苦视为自己疾苦

但是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被乒被欺骗。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刘德想着,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刘德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的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刘德在张汤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有坏。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

譬如说一户农家,丈夫服徭役之时,受了重伤,回来后勉强养好身子,却落下了残疾,从此家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也亏得那户人家的妻子颇为勤勉,含辛茹苦的将三子两女拉扯大了,但,家里却是家徒四壁,还欠下了一千多钱的债务,一般来说,农民一旦欠债是很难还清的,迟早要沦为他人的佃农或者奴仆。

刘德实在看不过眼,兼之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因此,他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铜钱,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那户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个劲的磕头,甚至那农妇还有意将其幼女送给刘德,只是被刘德拒绝了。

出了那户人家,刘德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关中,天子脚下,历代汉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买着人心,轻徭薄赋,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但农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个意外就可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毁灭。

正如这户人家,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一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灭顶之灾,错非那人的妻子撑了起来,否则,早就是卖儿卖女的节奏。

“张汤”刘德扭头问道:“你说,我帮了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好起来么”

“殿下仁德,此家的情况定然会大大好转,不出数年,定是一个小康之家”张汤低着头道。

“呵呵”刘德知道张汤误会了,这张汤以后肯定会对这户人家给予特殊照顾,免赋免役什么的。

对此,刘德懒得去管。

只是,有个问题萦绕在他心里。

“我能帮的一家,帮的了十家,却帮不了这天下啊”

呼呼,感谢大家,已上历史分类推荐榜00

另外,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目测下周有强力推荐00

嗯,谁又催更了,我上瘾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六十二节 奏疏与汲黯

回到未央宮后,刘德的脑子里依然还在回荡今天的所见所闻。

提着笔,刘德在帛书上写下第一句话:儿臣刘德谨闻: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写下这一句的时候,刘德也有些感慨,洪范相传是大禹所著,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书籍,而尚在原始部落愚昧之中时,老祖宗们就意识到了,为政的根本,这就不得不让后人有些惭愧。

刘德接着写道:民以食为天,食在货前,乡间长者曾言:民无三年之积,不足称其家;国无九年之用,不足以称其国。故舜命后稷黎民祖饥是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化,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写到这里,刘德就酝酿了一下情绪,同时将心里所想的东西整理一下,再接着写下去: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亩岁收三石,为粟三百石,除三十一之税,余两百九十石,食人月两石,五人终岁百二十石,余有百七十石,石四十,为钱六千八百。尝社闾新春之祀,用钱八百,余钱六千。衣,人率用钱五百,五人终岁两千五百,余有三千五百;粮种耕具,百亩用钱两千,余有千五百,口赋,五人终岁六百,余有九百;刍藁徭役之税,用钱千三百,不足五百,不幸疾病死葬之费及上赋敛又未及此,农夫常有不劝耕之心

这一段是刘德仿照李悝当年的一篇变法缴文所写。

将这一段写完,再看了看,刘德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上符合如今的社会情况。

而且这种用数据说话的东西,通常是会令人信服的

当然,某些地方是稍微有些夸张的。

但是不夸张一点,怎么引起便宜老爹的重视,怎么让他刷声望呢

“既然农民如此的苦,那怎么减轻农民负担呢”刘德知道,已到图穷匕见之时,于是他提起笔,继续写下去。

这一写,就一直写到夜半之时,刘德实在撑不住才和衣就睡。

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刘德继续伏案书写,到了中午,才总算将初稿写好。

他拿起帛书,仔细看了看,叹了一声:“文笔比之晁错还是不如”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身为穿越者,能勉强写出这样一篇算的上标准的奏疏,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这时能有个饱读诗书之人来与我润se 就好了”刘德感叹着。

一般而言,天子的诏令和朝廷的决议,都是有着专门的文人来润se 之后,再颁布天下的,否则,像当年刘邦那种老粗,发出的诏书,怎么可能那么文绉绉

只是刘德没有这个条件啊

一个能给正式公文润se 的文人,那起码是诗书传家的名门之后,有着海量的阅读量,对各种经典都倒背如流,可惜,这样的人才,如今是少之又少

不太可能会跑到刘德碗里。

正感慨着,门口有个宦官来通报道:“殿下,宮外有一个名叫汲黯的人,持着少府监的令符求见”

“快请”刘德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连自己没穿鞋都忘记了,直接就光着脚跑了出去。

“真是说曹艹 ,曹艹 就到啊”刘德心里感慨着。

若非这汲黯自己找上门来了,刘德都快被这两天的忙碌给忘记了他曾答应过少府监的事情

刘德就这样光着脚一路狂奔,跑到了宮门口刚开始,他确实是忘记穿鞋了,但后来嘛呵呵呵刘德的节艹 你懂的

在宮门口,刘德见到了前些日子见过的少府监成毅。

在成毅身边跟着一位看上去年纪不大,略显青涩的年轻士子。

此人头戴进贤冠,腰佩长剑,身材不高,但却也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士子,起码,站立在一旁的模样还颇有些刚毅的味道。

“汲先生安在”刘德见了就高叫一声,一点也不压抑自己求贤如渴的心思。

“臣拜见殿下”成毅见到刘德立刻就行礼,他身边的那个士子也跟着拜道:“小臣汲黯拜见殿下”

然后,汲黯就看到了这位他将来的主君的脚是光着的。

汲黯此时虽然在家乡有些名气,但,像这样被一个人看重还是头一回,特别是此人还是天子血脉,当朝殿下,顿时就感动了起来,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重视自己的明主了。

刘德却是毫不客气的走过去,扶起汲黯,道:“先生今安在,何以相见之晚也”

说完也不管满脸惊愕的成毅,更不理一脸不解的汲黯,就这样拉着汲黯的手,朝宮禸 走去。

汲黯被刘德拉着,心里却是上上下下的打着鼓。

他虽然年少成名,但却也还没有名到连长安的皇子都听说过的地步。

于是他好奇的问道:“殿下,何以知小臣”

刘德嘿嘿一笑,这却是装x装过头了。

不过,没关系,他是皇子,这种小事根本无需费力,他笑道:“先生之父,清誉名满长安,俗谚曰:有其父必有其子,我想来,先生也应是当世英才”

汲黯的父亲当年确实是朝廷的大夫官,只不过,名气却未必有那么大就是了。

只是,谁家的小孩不是将自己的父亲看做英雄的

有了这个解释,汲黯勉勉强强也就相信了。

刘德拉着汲黯,进了自己的寝殿,主客分坐之后,刘德道:“先生即来,可愿暂屈于我之幕僚”

刘德一点也不给汲黯拒绝的机会,道:“幕僚之职,暂时虽然给不了先生什么名分与官职,但却是我之左右肱骨,不知先生可愿意”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汲黯觉得自己要是拒绝,恐怕就要狠狠的得罪这位皇子殿下了。

更何况,他本身就是来投奔刘德的,于是立即出列拜道:“臣黯拜见殿下”

这就是确立了君臣从属关系了。

刘德哈哈大笑道:“汲卿快快请起”说着就扶起汲黯,亲切的将他扶到位子上坐下,然后问道:“卿现在可有空”

既然来了这么个廉价的优质劳动力,刘德若还不懂剥削,那就干脆可以找块豆腐去撞死了

最近几章会特别难写,嗯,要查阅的资料和考量的东西非常多,所以会写的比较慢,请大家见谅总之,我会尽量争取写出一些合乎逻辑和当时情况的文章出来,即使yy也会适当~

唔,话又说回来,不是西汉时人,只靠资料和文献,真的很难将当时的情况写的详细,所以适当的yy和春秋笔法,还请大家海涵~~

嗯,今天就这一更了00

大家别急,下周估计三江,我今天已经过了初审~~~so我要存稿,明天开始都会写3-4章,但只发2章~--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六十三节 修改

汲黯即在,刘德立即就将刚刚写好的奏疏拿了出来,道:“此我所写之奏疏,卿且看看,可有增益补缺”

其实就是打着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旗号,间接的剥削汲黯。

可惜,这时代没几人有什么劳资意识。

反倒是刘德这样的举动,让汲黯更加认定自己得遇明主了

刚刚到任就委以大事,这是当年燕昭王礼遇乐毅的节奏啊

于是,汲黯干劲十足,精神抖索的接过刘德递过来的帛书,看了起来。

将奏疏看完,汲黯心里暗自有些惊讶。

奏疏的文笔虽然不是很好,起码在汲黯看来,还是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但是里面讲的东西,却为汲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难怪这位殿下能异军突起,隐隐已有独占鳌头之势,这想法和策论就已超越寻常人等了”汲黯心里想着。

但是

这奏疏里满篇的法家思想和务实主义se 彩是怎么回事

身为黄老学派弟子,汲黯决定要让刘德回归正道。

当然,这谏劝主君也是有学问的。

当初儒家的叔孙通第一次觐见高皇帝,讲了一大堆伦理道德跟上下尊卑,结果刘邦一句都没听懂结果,不言而喻的受了冷遇。

第二次觐见时,叔孙通就充分吸取了教训,不讲大道理,只讲这样做,将会怎样,于是刘邦龙颜大悦,赏赐五百金,授太常一职。

先帝在位之时,有次欲策马从山巅疾驰而下,结果被袁盎劝阻。

袁盎怎么劝谏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车惊马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

因此,对于上位者,想要劝谏,首先,你的话得能让他听进去,听不进去,就算哭死也是没用。

其次,劝谏也要从对方的身份地位性格方面入手。

不懂这些,就拧着性子硬要劝阻的,统统都只是莽汉,除了让对方因为你鲁莽的行为,更加厌恶和讨厌你所说的话之外,基本没有别的效果。

想到这里,汲黯就拜道:“臣蒙殿下不弃,不以臣卑鄙,臣斗胆上奏,此处应加一句”

汲黯虽然年纪不大,但胜在家传渊源,而且博览群书,看过的书少说也有七八万字

嗯,在这个时代,看过七八万字的书的人确实算的上拔尖的人才了

因为五千字,已是鸿篇巨著

“请汲卿不吝指教”刘德也非常谦虚的道,术业有专攻,在汲黯这种学霸面前,刘德觉得自己还是明智点当孙子比较好。

“臣愚以为此处加上一句通其便,使民不倦比较好”汲黯拜道。

这自然是试探了。

这一句话是黄帝所说,三皇五帝,自然也是世人所共尊之圣贤,他们的话,基本上也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

不惮是黄老派喜欢,法家也爱引用,就连儒家都是奉为圭壁。

只是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黄老派各爱黄帝,法家则是有用就拿来,没用丢一边,儒家则更推崇尧舜禹。

汲黯想来,只要刘德不反对,他就少不得要在这篇奏疏里掺杂点俬 货了。

所谓文以载道,一片文章,是有生命和感情的。

从刘德的这篇奏疏里,汲黯看到的是法家的思想在闪光。

这怎么能忍

刘德听了汲黯的话,托着腮帮子想了一会,才想起来,汲黯的话语出,据说是黄帝曾经说过的话,在这一句之后,紧接着的就是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这句话往这上面一加,前后一联系,立即就被塞进了一些黄老派的思想。

刘德想了想,点点头道:“术业有专攻,便以卿之意见为准吧”

确实,满篇的法家se 彩太过浓郁,难免让看了的人惊呼:又出了个喜爱申韩的皇子。

这对刘德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加点黄老派的东西,冲淡一下法家的意识,也是不错。

汲黯心中暗喜,这只是个开始,有了这个试探就说明这位殿下并不排斥黄老学说。

不排斥就好

这些年来,儒家学派发展迅猛,虽然在朝廷中他们还缺乏足够的力量,但在民间,儒学已经压倒黄老学,成为了第一学说。

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

虽然黄老学说本身就是走的高层路线,然而但凡有点见识的人知道,再这样下去,难保有一天,宮里面也会受到民间的影响,转而推崇儒学。

特别是最近十余年,宮廷的启蒙老师,基本都是由儒家学子把持

汲黯此来,可说是背负着斩断儒家伸向皇子们的邪恶的触手的任务,无数师长可是殷殷期盼着的

想到这里,汲黯就欣喜的点头道“诺”

有了刘德准许,他就可以大刀阔斧的施展他的才干了。

于是,接下来半个时辰变成了刘德跟汲黯的拉锯战。

“殿下,臣以为此句不妥”汲黯捧着帛书奏道:“臣以为太过激进了些,应换上一句更为缓和的话,譬如这句”

“那就改吧”最开始刘德并未意识到汲黯的用心,几乎有求必应。

但慢慢的,刘德发现不对劲了,这汲黯这是要打蛇随棍上,把他辛苦写出来的奏疏改个面目全非啊

可能最终改出来的东西的意思跟最重要的策略部分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但是,中心思想和为政理念却可能南辕北辙了。

于是,当汲黯再次捧着帛书第n次上奏时。

刘德再也不能忍了:“汲卿,这句再也不可改了”

开什么玩笑啊,再改,就要变成黄老学派的施政理念的综合奏疏了。

可他的那位便宜老爹喜欢的是法家

三五两句黄老学派的思想掺杂在其中,便宜老爹或许会一笑置之,但若满篇都是,那刘德在便宜老爹那边的印象就会变成小小年纪,满腹老思想。

这可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汲黯呵呵一笑,也明智的知道,自己已经踩到底线了,于是道:“臣遵命”

然后就老老实实的捧着奏疏回去修订和完善起来。

一个时辰后,汲黯捧着改完后重新抄录了一遍的帛书,献到刘德跟前:“回禀殿下,臣幸不辱命”

刘德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满意的点头道:“有劳卿家了”汲黯的文学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本来刘德那篇只能算是合格的奏疏,经他之手修订增补和润se 之后,不止读起来通顺了许多,更引用了许多先贤的名言和前代的例子,看上去顿时就高大上了。

“我已背下浊酒,还请汲卿赏脸与我对饮一盅”刘德将帛书收好,然后亲切的邀请道。

“殿下有请,臣敢不从命”汲黯大喜道。

感谢书评区的一位大大指教,嗯,我是昏了头了,没怎么去看史记的汲黯传就想当然的以为这货是儒家,哪知道坑了啊有木有

嗯,不止这章重新写,连晚上写的一章也要推倒重来

祸不单行的是我还感冒了,咳嗽的厉害,看来,今天能再写一章就是极限了

我去我去我去

三江已经过审了啊,我想存点稿子的说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六十四节 试验

“殿下可是还等人”汲黯被刘德请到禸 殿之中,发现那里摆着三张案几,颇为好奇的问道。

“嗯”刘德点点头道:“还有一位与汲卿一般的才俊要来,卿且先等等吧”

大约过了两刻钟的样子,汲黯就看到一位穿着青衣的年轻人,在两个宦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殿下在我之前还另行招募了人才”汲黯心想。

就听到那个年轻拜道:“臣汤问殿下安”

刘德却是呵呵的笑了起来:“卿快快请起”然后就亲切的扶起了那人,拉着那人的手,走到汲黯旁边,介绍道:“汲卿,请容我向卿介绍,这是张汤,我之肱骨,现在为我管理着许多事务”

“张卿,这位是汲黯,现在屈为我之幕僚”刘德一脸的和善笑容,拉着两人的手,热情的道:“两位卿家以后要多多亲近”

张汤跟汲黯两人脸上表面也露出了些笑容,相互点头致意。

可俬 底下,张汤的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我好像闻到了守旧的庸才味道”

汲黯刚开始见到张汤时,心里也稍微有些不舒服,等听了对方的大名,立即就想起了,这些天在长安城里听到过的一个名字,曾经在幼年之时,就懂的开设刑堂,以律法审判偷肉的老鼠的那个人不就是张汤吗

心里也立刻就对张汤没什么好感了。

“哼,沾满鲜血的屠夫”汲黯这样想着,但碍着刘德的面子,却还只能虚与委蛇。

刘德拉着两人,将这两人分别安排坐下之后,就吩咐侍女上酒肉,然后他微笑着走回自己的主位。

只是那笑容中多少有些怪异。

实在是刘德知道,这张汤跟汲黯两人就像两头年轻的雄狮,一旦见面,必然会产生矛盾。

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情。

因为张汤是法家,法家主张的是大政府,简而言之,就是法家的终极理想是政府要能干预一切,甚至连百姓的吃喝拉撒婚葬嫁娶,政府要是能插手的话,最好也插手。

因而,对于法家来说,法律只是他们推行的政策的手段,假如法律妨碍了他们推行自己的政策,那就变法。

但汲黯是学黄老的,黄老学说主张小政府,推崇清静无为,与民休息,黄老派们一直都认为,只要百姓不违反政府制定的法律,那么就算他们把地球炸了,政府也不应该干涉。

这两者之间的政治理念,简直犹如风马牛不相及,这两个人要是能看对方顺眼,那才怪了

不过,也还好两人分别是法家跟黄老派出身,也就是政治理念上有所分歧,没太大仇恨,要是换了墨家跟儒家或者儒家跟法家出身的坐在一起,那刘德觉得,他们不打起来,就已经是胸襟宽广了

“两位爱卿,来来来,举杯共饮此酒”刘德举起酒杯,带着一些恶作剧成功的笑容,道。

“敬殿下”两人转过头来,举起酒杯道。

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张汤道:“殿下,您令臣所督办的事情,如今已经差不多有眉目,再过最多半月,殿下就能看到成果”

刘德听了点点头,他知道张汤说的是造纸的事情。

想想也是自然,有熟练的工匠,还有他提供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