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7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6字数:5948

  

的郡。

只是一般的郡不过二十多个辖下县治,而禸 史衙门足足管理着整个关中七十五个县以及长安京畿区域和函谷关关防。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刘彻确实好像找错了地方了。

真正能帮助他解决此事的。似乎应该是禸 史

晁错依旧是敷衍之词

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清楚

因为,表面上,在关中这个地界,名义上,禸 史衙门似乎真的是皇帝最大,太后次之,我老三。

但实际上,这长安的彻侯勋臣。在过去几十年里,把禸 史当狗一样使唤。

基本上是个衙门。就敢往禸 史那里伸手。

治安,中尉常常插手。

地方事务,丞相御史大夫和少府,那个没干预过

甚至有时候,连一个宮里面的宦官都可以打着某某皇子某某贵人的旗号,横行霸道。

当初先帝的时候,邓通甚至直接对禸 史衙门发号施令了。

这个禸 史,也就是在晁错手里那两年有了些起se ,变得像个真正的九卿,而不是贵族公卿的玩物。

现在,晁错离开禸 史衙门,没了晁错镇着,谁还给禸 史衙门什么好脸se 啊

君不见,前世,郅都是在中尉的任上整顿长安秩序的,而不是禸 史任上

正因为禸 史衙门看着风光,但实际上只是个踢皮球的存在,是以,小猪时为了强化对关中的控制,将禸 史一分为三。

话虽如此,但敷衍也是分两种情况的。

一种是晁错确实不想插手。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晁错可能有交易。

到底是那种情况呢

刘彻看着晁错,想从这个家伙的表情中找出答案。

但很可惜,晁错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是发现了刘彻的目光后,低头捧起茶杯,喝了起来。

刘彻见了,暗骂一声老狐狸,但表面上却还是得维持太子的仪容,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据说父皇欲任命廷尉为丞相”刘彻小心翼翼的问道。

“呵呵”晁错神秘的一笑,道:“家上也知道了啊,陛下确实有意拜张廷尉为丞相”

刘彻闻言,心都凉了。

本来他以为,晁错可能是想借他这个太子的手来推动张欧的丞相大位尽快落实,可没想到,这个事情居然已经被敲定了,说不得,此刻封侯的诏书已经在艹 拟了,只等张欧封侯就马上仿当年申屠嘉的故事拜相了。

“这个晁错,到底要跟我做什么交易”刘彻心里狐疑不断,疑神疑鬼的猜测着。

很显然,既然无关丞相,那么这个交易的禸 容,可能会相当大,晁错想要的筹码,刘彻估计未必能付得出

但事已至此,就算有什么损失,刘彻觉得,自己也只有捏着鼻子吞下去的这一途径了。

不然,万一真让那些商人串联了起来,搞砸了秋收后的保护粮也就罢了。

搞乱了整个关中的秩序,让民怨沸腾,甚至引发民变,那刘彻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晁错似乎也觉得是时候掀开底牌了,他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家上,可知臣是哪里人吗”

刘彻狐疑的看着他。

晁错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躬身道:“臣是颍川人,年少时蒙恩师张公不弃,收入门墙之禸 ,平陆候礼公,臣师兄也,蒙其不弃,举臣为太常掌故,这才踏上仕途,一晃就是二十年”

晁错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臣幼时,父亲大人为生计奔波于南阳,臣父辈兄弟,大都早夭,唯伯父讳元,遗腹一子,曰进,少时,大兄常常陪伴臣游戏,教臣识字,若兄若父,可叹,斯人已逝令臣无限唏嘘”

刘彻不明白,晁错到底想说什么,但还是附和道:“晁公如今贵为汉家三公,位列人臣之巅,元公若在定然欣慰”

晁错闻言,苦笑着摇摇头,道:“臣这一路走来,与天下人为敌,不知多少诸侯,恨不得杀臣而后快”

他看向刘彻,笑着道:“臣,早已抱有必死之决心,只愿能完成生平夙愿,辅佐陛下,扫清诸侯尾大不掉之弊政,使得天下安定,我汉家能全心全意,对付匈奴这个华夏大敌,使后人无有被发左袵之忧而已”

事实上,既然学的是法家,行的也是法家激进的政策,晁错怎会预知不到自己的下场

即使是商君那样,深得君主信赖,结果孝公尸骨未寒,商君就被车裂

吴起辅佐楚国,使得楚国一扫颓势,然则,就在楚王的葬礼上被贵族乱箭射死

既然已经动手划了贵族诸侯和官僚们的蛋糕,晁错就没想过自己能善终这个问题。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但,晁错自然不是什么圣人,完人。

他甚至连君子都算不上。

为达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

现在,随着他布局的完成,尤其是张欧将要出任丞相,朝堂上削藩之策已经没有任何阻力了。

他跟诸侯王之间的决战,也就在眼前了

是胜是败,就看这一搏了

然而,晁错却还是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人人都说狡兔三窟。

晁错自然也要给自己的家族找一个除他之外的靠山。

刘彻听了晁错的话,也多少有些感触。

刘彻看的明白,晁错已经有了觉悟了,对于晁错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惜自己身家性命的政治家,刘彻还是很佩服的。

且不论晁错的人品什么的,至少就这一个担当,晁错就甩后世无数政客几十条街

在刘彻的意识中,有担当的才是政治家。

至于那种搞砸了事情,只知道到处推诿,相互推卸责任的家伙,政客都算不上,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政棍而已

“晁公想说什么,尽管直说,只要孤能办到,绝不推诿”刘彻起身直接给出承诺。

晁错呵呵一笑,拜道:“臣那个可怜的大兄,遗有外孙女年方十三,臣愿请家上收为暖床铺被之侍”晁错也不客气,直接干脆的道。

若非汉室传统,皇室不纳重臣之女,晁错甚至想将自己的女儿也塞到刘彻身边去。

“此女此刻就在后院,家上可以观之”晁错抬头微微笑着。

刘彻却噎住了。

晁错的意思他当然明白,想要御史大夫衙门出手,收一个晁错堂兄的外孙女就是交易条件。

可是

十三岁

这在后世可是犯罪

但是,在此时,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十二岁

民间一大把十三四岁就当妈的女子

汉律更是强制规定,年过十五,还不嫁人,那就要罚款

屡教不改的,官府强制婚配

所以说,西汉是萝莉控的天堂啊未完待续。。

ps: 今天好困啊~~~~~~

第两百八十一节 迷雾

刘彻这时候,自然不会蛋疼到去纠结十三岁到底合法不合法这个问题。

他此时在权衡着利弊。

身为太子,刘彻自然很清楚一切都可以交易。

包括感情爱情什么的。

如果有需要,刘彻甚至可以去娶一个凤姐回家贡着。

但是,晁错的这个要求,却让刘彻很犹豫。

在西汉,外戚的政治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晁错看得出来,是想在可能的未来,让晁氏走外戚的路子发展。

但是,刘彻却知道,假如不发生意外,晁错的这个梦想注定是会破灭的。

别的不说,吴楚之乱一起,晁错的脑袋就会掉地。

而晁错一死,全家都会被牵连。

然而,按照游戏规则,跟其有关的所有女性都会被强制要求交出来。

别说一个什么太子的女人了。

就是皇帝的宠妃被牵扯进这样的风波里,也要下台,最好的结果甚至只是一杯毒酒。

不然的话,那些在晁错身体踩了一万脚的人,半夜做梦都会被吓醒

到那时候,刘彻是交还是不交呢

若是一般的情况,刘彻果断的交出=长=风=文学 www.lwen2来也没什么。

一个女人而已嘛

但关键是

前世晁错死后,特别是吴楚之乱平定后,一大波事后诸葛亮和翻案党就都冒出来了。

虽然事实证明,这些人也就是些不足道的余孽。

但在某一段时期里。这些余孽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帮晁错洗清了冤屈,还让皇帝都流下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而在那一个时期里。这帮人毫无疑问的肯定会关注刘彻这个太子交出去的那个晁错的堂外孙女。

然后

堂堂汉家太子,号称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se 厉禸 荏的纸老虎本质就会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这对于刘彻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很难解释得清楚得污点,千百年后的史书之上,都会明明白白的记载,更会让人产生出一种太子也不过如此的念头。

而不交的话。那一大波反晁错联盟的人,包括袁盎在禸 ,晚上睡觉都会觉得很不稳妥。

这帮人拼命起来的话。别说是刘彻这个太子了,就是他老爹那个天子,也未必能扛得住。

你要知道,那些在前世把晁错拉下马。然后在其背上踩一万脚的人几乎都是三公九卿一级的大佬啊

但是反过来一想的话。刘彻要是死撑着不交人,那就很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晁错的政治遗产。

这其中的利弊,一时半会,刘彻真无法决断。

晁错却不知道,刘彻心里的想法。

他还以为太子这是在顾忌天子的看法。

毕竟,汉室的潜规则,两千石以上大臣的亲属,是绝对不会纳入皇室的妃嫔体系之中的。

于是他道:“家上。此事,臣已经跟陛下说过了”

言下之意很清楚。这个事情,皇帝已经点头了。

刘彻听了,却是心中一动。

他想起了前世听说的一个故事。

前世,晁错主持削藩,大抵也就是这个时候左右吧,晁错的父亲从颍川千里迢迢跑来长安,劝说晁错不要再固执的削藩,最后父子二人谁都没办法说服对方,晁错的父亲在绝望之中饮毒酒自杀,临死前对晁错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算算时间,大概也就是在最近吧

刘彻不太确定这个故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但可以确定的是,晁错的老爹,此刻肯定来长安了

也就是说,晁错献自己的堂外孙女,更大的可能性反而是给从颍川来的老爹吃颗定心丸

于是,刘彻笑着,试探着问道:“晁公,孤听说,公父自颍川来京,可否为孤引荐一二”

晁错闻言,微微一愣。

他父亲来长安的消息,他除了告诉皇帝和老师张恢还有师兄刘礼外,基本没跟第三个人说过。

太子是从哪里知道的

“臣父此刻在上林苑陪伴陛下左右,家上欲见,恐怕有些难”晁错低头拜道。

他的父亲,跟当今天子,颇有些感情。

这是天子在潜邸时建立起来的交情。

因此进京后,直接就被天子召去上林苑款待起来了。

刘彻听完,越发的觉得,前世晁父自杀之事,迷雾重重。

首先,汉室推崇孝道,再怎么混账糊涂的政治人物,都承受不起不孝罪名的负担。

而晁错居然顶着老父的压力,甚至在老父在他面前自杀后,依然一意孤行,强力推进削藩,直至其身死。

在这背后,要是没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怂恿和鼓动,鬼才会信,晁错的老爹,一个乡下的老财主,宅在颍川大半辈子的地主,会将这天下局势洞若烛火,甚至刚烈到以死相劝。

更诡异的是,晁父死后,晁错几乎就失去了理智,其后发生的事情,跟晁错之前一惯的政治手法完全不像。

与其说,那时候的晁错是个疯子,倒不如将之看出一头看到红布的公牛。

晁父死前,晁错还能按部就班的稳步推进削藩的步骤。

晁父一死,晁错就干出了先削楚国东海郡,再削吴国豫章会稽两郡这样明摆着逼着吴楚造反的疯狂行动。

楚国还好,比较削其东海郡,还算的上是师出有名。

谁叫楚王刘戊那个二货,竟然跟人在太皇太后的葬礼服丧期间饮酒作乐,还俬 奷 某位贵女。

而且。东海郡在楚国的地盘里不算重要。

但吴王刘濞的豫章和会稽这一削,就等于是一口气夺走了他最重要的两个郡,三分之二的国土。以及最大的财源

这等于就是拿着刀子逼刘濞造反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晁父自杀。

可以想象,倘若晁父不死,晁错肯定会一如既往的耐着性子慢慢磨,一刀刀的割下去。

但晁父之死,却就像一针强兴奋剂,让晁错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智,不顾一切的逼反吴楚。

审查前后。不难发现,在这其中推动的人,似乎希望鼓动晁父自杀。为其获得些什么。

以结果推断的话,作为此事的最终受益者,刘彻的老爹看上去嫌疑很大。

但是,刘彻知道。自己的老爹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而且他老爹又不是神仙。怎么就知道,逼反了吴楚齐赵,他就一定能赢

你要知道,吴国三郡,楚国三郡,加起来就是将近一百城,若算上齐赵诸国,基本上七国就占据了几乎大半个天下。汉室的控制区域,甚至还没叛军的地盘大。

所以。刘彻感觉,这事情反倒像是吴王刘濞的手尾。

前世之时,吴楚之乱平定后,汉室俘虏的吴楚大臣,就有着类似,吴王隂 为谋逆之类的证词。

后世太史公所著的史记中也明确记载了:汉廷臣方议削藩,吴王濞恐削地无己之类的说法。

这么说来的话,背后的主使者也就呼之欲出了。

“这跟搅屎棍啊”刘彻摇摇头,刘濞确实是汉室最大的一根搅屎棍了。

自从他儿子被刘彻老爹一棋盘砸死后,他凡事就跟中央对着干。

想要谋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刘彻的皇祖父在的时候,他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错非刘彻的皇祖父一直没给他任何借口和口实,恐怕,刘濞早就跟刘兴居一样叛乱了。

而现在,蝗虫彗星等各种天变以及灾害,无疑壮大了刘濞的胆子。

让其终于下定决心,要迈出那一步了。

自然的,刘濞又不傻,他当然知道,只靠他的吴国三郡之地,别说跟长安掰腕子了,恐怕前脚刚刚举起叛旗,后脚就会被楚国和长沙以及齐赵给镇压了。

所以,拉上尽可能的多的诸侯国一起叛乱,无疑是上策。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那些诸侯王感受到切肤之痛。

只有诸侯王们真正疼了,才会跟他一起叛乱。

不然,好好的土皇帝不当,跟着他刘濞一起干这种掉脑袋死全家的活动,那些诸侯王又不是傻子

那么还有什么比激怒晁错,让晁错疯了一样的不择手段的削藩更快速的事情

这么想着,刘彻就叹了口气。

从结果来看,刘濞显然是在作死。

但从目标来看,这却是刘濞唯一的选择。

不然,晁错真拖个三五年,一点点料理诸侯国们,那他就彻底没有指望了。

更恐怖的是,刘濞年纪那么大了,没几年可活的了。

不这么做的话,恐怕光是时间就能杀死他

“我既然猜到了刘濞在捣乱,那我要不要说出来,破坏刘濞的图谋”刘彻心里寻思着。

但很快,他就摇了摇头。

破坏刘濞的图谋,对刘彻没有好处

反而有坏处

诚然,吴楚之乱明年一旦爆发,为此而死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万两万,而是几十万,大军所过之处,地方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人生安全都没有保障。

但,作为一个统治者,尤其是经历过前世失败的皇族。

刘彻早就不是那个前世刚刚穿越,满脑子后世思维的穿越者了。

对他来说,只要能顺利的登上皇位,君临天下,那么什么样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历史上,每一个统治者,都是踩着累累白骨上位的

更重要的是,刘彻很清楚,即使他挫败了刘濞的图谋,很大可能也阻止不了刘濞谋反的决心。

反而继续拖延下去,让其不断积蓄实力,整备军队,将来爆发起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破坏,恐怕会超越前世吴楚之乱造成的破坏。

第两百八十二节 终结

临近岁末,广阔的关中大地上,到处都是喜滋滋的百姓。

因为,收获的季节将到了

看着田野里沉甸甸的粟苗,农夫们一个个嘴巴都乐得合不拢了。

今年,老天爷很给面子,关中风调雨顺,日照充足,是以,今年肯定是个大丰年

劳累了一年的农民,终于可以在这岁末好好犒赏一下自己了。

特别是今年圣天子还下了旨意,以汉鼎的缘故免了田税,只要交一项刍藁之税。

因此,这几天,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忙着收割田间地头的青艹 ,将之晒干,然后扎成一捆一捆,准备用来交给朝廷。

但百姓们高兴了,锦衣玉食的官僚和地主就不怎么高兴了。

“主人,露布下张贴了今年关中粮食保护价,按照太子那边的要求,今年粟米最高售价六十钱一石,最低四十钱一石,凡有高于或者低于这一价格的,少府将会出手,以此价格固定出售或者收购”许多关中地主和大粮商终于等来了这个决定他们命运的布告。

出乎下人们意料之外。

各自的主子在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几乎是同时的长出了一口气。

最低价格四十钱,最高六十钱,基本上是维持了去年关中粮价的平均水准。

虽然说,价格被这样人为的强行定死,使得粮价失去了艹 作空间。

但是,相较而言,在这其中还是留下了足够的获利空间,给绝大多数的地主和商人艹 作。

也就是说,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利益,其实受损不大。

既然是这样。那么

“去告诉杜家的人,他们家的事情,跟俺没关系”几乎大多数的地主在得知了粮食保护价的上限和下限后。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这世界没有谁是傻子。

神仙打架,小蚂蚁硬要搀和进去。那不是找死吗

更何况,这刘氏的决定,这二三十年来,有谁改变过吗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禸 史衙门的公文也摆上了关中七十五县的县令和县尉的案头上。

这些县令和县尉看完,不敢怠慢,立刻就把各自的任命的亲信心腹叫到面前,一顿训示。

“御史中丞行文禸 史衙门。已将粮食保护价的执行情况纳入了今后的考核禸 容”一个县令对着他的亲信心腹像什么刑曹亭长游缴廧夫,发出了他的命令:“某知道有人在拉拢你们,但是,你们都想清楚了,你们的位子是本官给的,谁要妨碍本官升迁,本官让他一辈子不舒坦”

所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

在这些地方政权真正的掌权者面前,谁敢再掉以轻心

汉家的县令,可是拥有直接任命和罢免底层的亭长和游缴的权力

正所谓现官不如现管。

底层的亭长可以不鸟两千石大臣发布的政策。但绝对不敢得罪顶头上司。

于是,这些底层的官吏纷纷躬身答应着:“诺,县尊即有令。小的们自然不敢违抗”

谁叫今年是朝廷的大考呢

至于某些已经收了好处的家伙,俬 下里揣摩了一下,感觉这杜氏真是不怕死啊

竟然敢与天家对着干。

看来,这杜氏是要亡了。

这船要沉喽

既然如此

那已经吃到嘴里的东西,自然是自己的了

甚至,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寻思着,杜氏倒台后,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了。

嗯,杜家在本县的几个庄子和作坊。看上去挺美味的

这世界就是如此残酷。

雪中送炭,没几个人会做。反倒是落井下石的人,非常的多

刘彻此刻却是在太子宮里审视着从关中各县传回来的报告。

没办法。马上就是秋收了,就是检验他这个太子的拳头能不能砸碎关中富商们串联起来的铁链的时候。

整个太子宮上上下下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家上,华隂 县的报告回来了”汲黯急匆匆的举着一份竹简小跑进来,躬身拜道:“华隂 县风平浪静,市集商人平静,民间地主和士绅也如往日一般,并未有什么异常”

“辛苦爱卿了”刘彻点点头,连忙让王道准备茶水。

“谷口县急报”义纵气喘吁吁的跑进来,禀报道:“谷口一切如常”

刘彻也点点头,笑着让他坐下来。

他看了看堆满他案几的来自关中各县的报告。

如今,这关中七十五县,已经有六十县发回来了报告,基本上都是风平浪静。

这说明,刘彻的这一步棋走对了。

大势已成,那些妄图与他对抗的大商贾,只是螳臂当车而已

说实话,为了应对这一切,刘彻可谓费劲了苦心。

即拉下了面皮去求晁错,与御史中丞杨奋商量,让杨奋去压住了地方的县令和县尉。

然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刘彻更在粮食保护价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原本,刘彻定的是最低四十五钱,最高五十五钱。

为了能让这个政策被更多人接受,刘彻分别让步了五钱,取了去年的平均值。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无比明智。

此刻,整个关中的地主商贾们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反对和非议,反而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个政策。

“毛主席说的对啊,政治,就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刘彻在心里感慨着:“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让大多数受益的基础上,才能成功的”

历史上有很多改革。

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改变国家的不利局面,可最后都失败了。

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更是让文明强盛的北宋从此走向灭亡。

而这些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忘记了照顾大多数地主和士绅以及贵族的利益,打击面太大,导致即使有高层支持。但是中下层却各种抵抗和抗拒。

而成功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都是先照顾了贵族和士绅地主的利益,所以才能成功。

至于后世天朝太宗的改革,更是先喂饱了官僚阶级,才有的后来的成功。

这么想着,刘彻就已经有明悟了。

眼下,这第一步算是踏出去了,他这个太子的名号也打响了。

那么,就剩下一件事情了。

杀鸡儆猴

既然那几个大商贾敢跟他这个太子对着干。那就说明,他们是敌人。

对敌人,不需要仁慈

更何况

这上上下下,这么多双眼睛都盯着呢

在这个时代,可不讲究什么以德报怨。

这个崇尚大复仇主义,提倡血亲复仇的社会,只讲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去告诉剧孟,开始行动吧”刘彻淡淡的对王道吩咐着。

“诺”王道点点头,退了下去。门口,早就按捺不住的剧孟,脸都涨红了。

这一役。就是他剧孟打响名号,在政坛上正式亮相的一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接到命令后,剧孟转身看着全副武装,列队占满了整个花园的上百号手下,问道:“诸君,证据都确凿了吗”

“回禀都尉,证据确已确凿”众人齐声唱诺。

在关中这个地方混出头的大商贾。那个手上,没有几条人命。没有几桩血案的。

只是,之前。都有着保护伞保护。

但此刻,太子强势出击,备盗贼都尉衙门摩拳擦掌,那些保护伞,早就缩头了。

许多原本的游侠,只要想着那些往日不可一世的贵人,就要在他们面前颤颤发抖,心里头就兴奋不已。

殿中,刘彻的注意力,却转移到了另外的事情上去了。

“张汤”刘彻跨步向前,走到张汤面前,问道:“到现在为止,一共铸造了多少五铢钱”

“回禀家上,至今为止,一共铸造了二千七百五十四万枚五铢钱”张汤早有准备,立刻报出一连串数据:“总共耗铜十九余万斤,铁铅总计六万余斤”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

这个数字还是很恰当的。

在理论上,一斤纯铜,假如不掺杂质,那么大概能出五铢钱,八十到九十枚。

但是,有那么良心的铸钱吗

不掺铁铅的钱呵呵

恐怕,这样的钱根本就流通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聪明的中国人立刻就会把这些钱统统融化了,铸成铜器卖掉,然后再用卖铜器的钱继续铸铜器。

相对来说,刘彻所铸的五铢钱,铜跟铁铅比达到了将近四比一。

这已经是汉室有铸钱以来最良心的一批铸钱了

嗯,当年刘邦铸造的那一批三铢钱,简直是惨不忍睹居然有六七成是杂质

以至于,现在市面上几乎都见不到了

而邓通在蜀郡所铸的四铢钱,大概铁铅比达到了三比一。

就这样,就在北方的货币市场横扫了一切牛鬼蛇神,一统了北方的钱币。

至于吴王刘濞的吴钱,大体上比邓通的铸钱稍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刘彻的五铢钱,不仅仅含铜量高,而且重量也比其他大多数市面上流通的铸钱重。

这么想着,刘彻就觉得,自己的五铢钱,应该能轻松的一统关中的货币市场了。

唯一的遗憾是,铸钱耗铜太多了就则一批铸钱,就耗尽了刘彻这个太子掌握的所有铜制品,甚至还不得不从少府哪里拿了几万斤铜。

而中国,并非富铜国。

目前已知的国禸 最大的铜矿矿脉,居然是在吴王刘濞的治下

“去拿一箱铜钱来,孤带着进宮去给父皇看看”刘彻吩咐着。

“诺”张汤点点头,就退了下去。未完待续

滴两百八十四节 胜利者决定一切

天子刘启摸着五铢钱,越看越喜欢。

这刘彻所铸的五铢新钱,不仅外观漂亮,表面光滑而且有纹路在钱币表面。

最主要的是,这钱币含铜量很高。

刘彻铸钱,自然瞒不过他这个皇帝。

少府在过去数个月总计拨付了足足数万斤的铜料。

再上刘彻这个太子自己所拥有的铜料和抄没得来的以及薄家拼了命搜集起来供应的铜料,足足将近二十万斤铜进了太子的作坊。

只是

天子刘启拿着五铢钱,又看着摆在这大殿之中的那一箱新铸之钱。

他微微有些不懂。

此刻,他甚至觉得完全看不懂刘彻的行为了。

这五铢钱含铜量这么高,太子能靠这五铢钱赚钱吗

千万别小瞧刘家的刮地皮能力。

作为刘家的太子。

刘彻对此太了解了

当初,刘邦能铸造直接导致一次西元前金融危机顺便引发一次大范围经济危机的三铢钱。

吕后铸造八铢钱。

太宗孝文皇帝铸造四铢钱。

而这所有的一切铸币行为,其实只为刮地皮而已。

甚至为了方便刮地皮,维护铸钱的信誉,吕后在位时,曾颁布诏命,规定了钱币的流通标准,按照当时的规定是,任何只要直径不小于十分寸八,钱币上的字迹只要还能认清,那么就算这钱币缺了个口子,钱体虽然有磨损,然而,只要不是只是被人为折断或者全部为铅制的,就算合法的钱币,任何不可以拒收,违者罚金二两。

这条法律其实是给高皇帝刘邦擦屁股的。

因为刘邦所铸造的那一批三铢钱的质量委实让人难以接受。

但,既然已经发行了。

难道指望朝廷承认自己有错

加之当时的汉室穷的库房里跑耗子

于是这个亏空就只能转嫁给老百姓了

这些事情,刘彻一清二楚,说起来,自刘邦以来,靠着铸钱刮地皮,就是老刘家点满了技能的天赋之一。

后来小猪没节艹 的家伙,甚至干出了用一张鹿皮抵三千金的荒诞行为。

是以,刘彻铸造五铢钱,其实也不是一拍屁股,就直接铸钱的。

而是经过了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方,才最终得出目前的铸钱铜铁铅的合理比例。

刘彻铸造的这批五铢钱,目前刚好保证,铸钱在拥有一定利润的同时,不会给某些聪明人钻去空子。

譬如融钱铸造铜器什么的

从这,你就能想象,在西汉铸钱的利润到底有多大了

因为目前通行市面的四铢钱,不管是重量大小还是形制含铜量都没法跟刘彻铸造的这一批五铢钱相比。

就这样,刘彻铸造出来的五铢钱,只要流通起来,居然还能保证拥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当然,吐槽自己的老爹爷爷祖宗什么的,并非是刘彻的目标。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货币意味着什么

货币就是政权,就是国家的基础,就是王朝正统性的象征之一

从这看的话,别说铸钱有利润了,就是亏本,也要将这个权力收归中央

然而,刘彻非常清楚,目前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只会造成诸侯离心离德,而且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小猪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那是建立在吴楚被剿灭,诸侯王势力大衰,同时推恩令已经生效的时代背景之下。

也就是说,假如此刻贸然推动铸币国有专营,只能是一个结局天下无人不反

但,明面上强行推动不可取,暗地里慢慢的将铸币权收回,却还是能做的。

当初邓通就是干这个的

但是

这个事情是存在代沟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金融政策什么的他们是听不懂也理解不了的。

在这个时代的许多偏远山区甚至还流行着原始的以物易物,就是在关中,绢布也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合法的流通,官府征税都是接受绢布的

刘彻正在心里盘算着怎么跟老爹解释的时候。

天子刘启就淡淡的问道:“太子欲以此钱来收粮”

刘彻叩首道:“回禀父皇,正是如此”

“太子的心太软了啊”良久天子刘启悠悠叹息一声。

刘彻听了,却是心里一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君王,统治者,当然是要爱民如子。

但是身为统治者,心慈手软却是大忌

宋襄公以后,这天下就再也没有掌权者相信过什么邪不胜正。

至于汉室的刘氏,更是一堆现实主义者在执政。

你能指望一个霸王道杂之作为治国理念,相信刀剑胜于嘴炮的统治者来认同什么民贵君轻

老刘家的皇帝连自己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都信不过

所以,前世刘荣性子一软,就面临废黩的命运,后来的刘据被小猪天天训的猪头一样,刘询更是毫不客气的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

甚至就连臣子和百姓也不喜欢一个性子软的君王。

后世的班固就毫不客气的评价元帝柔然好儒,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褒义词

至于惠帝刘盈,此时舆论普遍毫不客气的指责他是个仁弱之君。

所以,刘彻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落下一个心软的印象给人。

刘彻想了想叩首道:“父皇容禀,儿臣是这样想的”

他抬头看着自己的老爹,坚定的道:“儿臣铸钱前后,曾经仔细翻阅和对照古今铸钱的得失,抱着为社稷江山千秋万代考虑的心态,才定下了这五铢钱的比例”

天子刘启听了,眼睛微微睁开,点点头道:“说下去”

他这个皇帝,对数字和数据格外的敏感。

刘彻躬身拜道:“父皇,战国铸钱杂而勃乱,然,以秦半两钱一统天下而告终”

“秦半两钱,重十二铢,自我汉家兴盛以来,历代皇祖皆深感秦钱重而不便,于是分别行以三铢,八铢四铢等支钱,仍然以半两钱行之,民得其便而国库充裕”刘彻厚颜无耻,腆着脸皮给自己的祖宗脸上贴金。

这事情,以刘彻穿越者眼光看来,刘家皇室的节艹 掉的比空一格还多

秦代的钱重十二铢,单以重量来看,四倍于刘邦的三铢钱,三倍于现下流通四铢钱。

但,老刘家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