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73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6字数:5964

  

令兼刑曹令吏。不出意外,二十年后,汉家三公有他一席之地。

“张令吏,张令吏”张贵激动了起来:“您是代表太子来放我的吧”

在他想来,肯定是这样的了。

薄家人丁单薄,算上外族,拢共也就几十口。

前些日子,他妻子来探监,就说了,一定会救他的。

他也深信不疑。

在张贵看来。他的后台是太子,所以,没人敢动他。因为动了他,就是打太子脸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敢参合到杜氏的图谋里。

因为即使事情败露,那他也还是能全身而退

张汤面无表情的走上前,挥挥手,身后五大三粗的狱卒上前,打开牢门。

“张贵,你涉嫌雇凶杀人行贿,败坏太子及皇后名声。罪大恶极,本官乃廷尉刑曹令吏张汤。尔之罪行,不可饶恕。处腰斩弃市之刑,即刻执行家产全部抄没”张汤淡淡的道。

张贵脸上的神情在这一刻呆滞。

腰斩弃市

“怎么可能”张贵大声喊着:“绝对不可能”

按照汉律,死刑也分三六九等。

一般的死刑,是冬天执行。

基本上,被判此类死刑的人,都可以出钱赎罪或者通过关系走后门来减罪。

但,有一类,是立即执行的。

譬如腰斩弃市。

但这类判决,基本不是千石或者两千石能决定的。

只能是最高层的三公或者皇帝太后太子下令。

毫无疑问,这个判决是来自最高层的怒火,来自张贵一直以来的希望和底气靠山,太子刘彻

但为什么会这样

不就是想多赚钱吗

窦家的人,陈家的人,还有粟家的人,以前王家的人,做过的更肮脏的事情都有

为什么是他

不是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吗

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九月甲子,多云,午时,长安城人流量最多的鱼市,人山人海。

数以千计的百姓都注视着几辆被重兵押解而来的囚车。

当头第一辆里,押着曾经威震关中,号称关中最大的商人家族的杜家的当代家主杜茂。

第二辆囚车里,押解的是有着外戚背景,还是当朝皇后薄氏的侄外甥女婿的陈贵。

第三辆马车里,押着的也是一个昔日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足足六七辆马车。

六七个过去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此刻,像猪狗一样被押到了市场。

无数的平民百姓纷纷翘首以待。

“这杜茂看不出来啊居然这么坏”一个百姓愤恨的道:“光是手上人命就有十几条,据说他家里每年都要打死好几个奴仆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这些人平时看着和和气气的,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不过,话说回来,天家还真是公道当年,高皇帝约法三章,谁碰谁死,果然没错啊”

在大多数平民百姓眼中,这些人真正的死因,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但在贵族大臣眼中就不一样了。

“还真下的了这个手啊”粟容低头看着街道上的囚车,冷笑了一声。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粟容不傻,这是他那个可爱的太子外甥在向他示威。

显而易见的,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出来了,太子登位后,这两个月了,从来没有主动登过粟家的门,也没请过粟家的外戚过太子宮,甚至粟家人想见太子都不能获得接见。

但是,这些一点都不妨碍,粟家上上下下打着太子的旗号捞好处。

譬如说,去少府打秋风,顺点黄金什么的。

或者利用自己身份的优势来逼迫地方官员给他们好处什么的。

这两日,更传出了太子下令行文给了廷尉禸 史中尉这三个衙门,说什么以后打着太子旗号的人,只要没有太子令符,一律按照骗子处置。

加上近日这样大张旗鼓的处刑杜氏等反太子集团的人,尤其是把张贵当典型大肆宣扬,宣传律法无俬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什么的。

但这矛头,毫无疑问,就是指向了他粟容和他的家族。

粟容甚至感觉到了,他这个好外甥,几乎在指着他的鼻子,说:别给我惹祸,否则休怪我无情

“呵呵”粟容摇摇头。

一点也没把这些威胁和警告放在心里。

反而

“我为什么要怕”粟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想着:“有本事,治我的罪啊,治我这个舅舅的罪啊”

“若连个面都不见我们,就想让我们听话,呵呵”粟容冷笑着道:“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

自从薄昭死后,朝野舆论就一直认为太宗孝文皇帝做的不对。

特别是贵族大臣和地主士绅阶级,极力的宣扬着这是不教而诛。

正因为有这个背景,所以,粟容毫无畏惧。

虽然他不是薄昭那样有功于社稷的外戚,但刘彻也不是太宗孝文皇帝啊,至少,现在还不是未完待续

ps:唔,今天平安夜,你们懂的

第两百八十七节 新的开始

>

高高的宮墙之上,刘彻缓步前行。

身后的官员与侍从紧紧的跟着,簇拥着。

“家上,这次一共抄没了杜氏张氏王氏等六家商贾的家产,计有田亩千余顷,钱近亿,黄金五千余金,库房十余个,宅院数十栋,店铺无数,陛下的意思,钱与黄金,尽数缴入少府禸 库,至于这些田亩和库房宅院,家上可自安排”张汤低着头汇报着。

刘彻低着头看着城墙上的砖瓦,微微一笑。

此刻,距离他下令处死杜茂等人,已经过去了五天。

这五天,刘彻用鲜血和屠刀,让关中的商人知道了,皇室的事情,根本不是他们可以触碰的。

为首的杜茂家族,光是被关进大牢的子弟就有十几个,其他被流放处以徒刑的,更是无数。

其他家族也差不多是这么个待遇。

唯有那个挂着薄家姓氏的张贵之妻被法外开恩,准许赎买,然后,那个女人就带着财产迅速改嫁了一个据说是彻侯子侄的贵族。

当然,这只是一个插曲。

真正的手笔,就落在了抄家这事情上。

“千余顷啊”刘彻感慨一声,冷笑着道:“区区六户商贾,市籍之人,就占有了千余顷土地,真是好手段”

要知道,十年前,关中还是有着授田的。

当时的汉室,对于无地农民的授田标准是,有爵位,没有犯罪记录的关中平民。

授田的最低标准是每户一百亩,也就是一顷土地。

当时,关中的土地兼并,不是没有。但规模相当小。

但,十年后的今天,不过抄没了六户商贾。就抄出了一千余顷土地,总计将近十万亩。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全部可耕作面积

尤其是,关中行的是大亩,一亩二百四十步。

但刘彻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这次打掉的,充其量就一个杜家勉强能算个老虎,其他都不过是些苍蝇而已。

真正的寡头,刘彻根本连碰都碰过。

譬如田氏无盐氏甚至巨无霸如窦姓。

甚至,刘彻心知肚明。这一次杜使倒下以后,杜家的大部分土地和财产作坊都被其他豪商官僚瓜分掉了。

留给朝廷抄没的,不过是些残羹剩饭。

张汤闻言,深深的低下头。

张汤很清楚,田家在这次盛宴中扮演了什么角se 。

刘彻挥了挥手,道:“这次抄没的各家的奴婢和下人,统统安排到思贤苑去吧”

六户商贾,拥有的奴仆居然多达数百人,其中,更有百余家生子。年纪小的,甚至还在吃奶。

很显然,刘彻若是大手一挥。给了这些人自由身,反倒可能害了他们性命。

“诺”张汤点点头,却是有些奇怪,因为按照汉室过去的传统,抄没的奴仆,一般不是发卖就是给予自由。

而多数情况,刘氏为了脸面,都会放奴仆们自由。

但张汤是小康家庭出生的,打小就没为冷暖发愁过。

哪里知道这个社会最底层之人生活的艰苦

刘彻若没有重生一次。估计也会自以为是,很圣母的给予那些奴仆自由。

但是。作为重生者,刘彻恰恰亲眼目睹过一次给予奴仆自由。反倒害死无数人的事情。

那是前世老爹驾崩之后的事情,作为例行传统,天子临终前下诏放归宮中宮女奴婢。

结果,数以百记在宮廷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宮女和太监出宮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更因为与社会脱节太久,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其他人,在绝望下,选择了将自己卖给富商为奴。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同时,这也是一个没记录在历史中的事情。

而这些奴仆也跟那些宮女太监差不多。

他们大部分甚至自出生起就是别人的家奴,只知道伺候主人,没有谋生技能。

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没有家,没有亲人可以投靠了。

假如刘彻做个圣母,那么可以预计,这个冬天,长安的街道上会多出许多冻死的可怜人。

幸亏,重生过一次,是以刘彻知道,该怎么安排这个事情。

他转身对王道吩咐着:“王道啊,你传孤的命令,让思贤苑里的父老乡亲们,好好的教一教这些可怜人怎么种田,怎么耕作,怎么收获和储藏吧至于,他们的吃穿用度”

刘彻想了想,道:“每人发一百钱,一石粟米吧,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去赚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道理是很简单的,刘彻也不打算滥发善心。

刘彻暂时计划让他们在思贤苑里帮着做农活,放牧鹿什么的,放鹿一天能有五钱工钱,一个月下来就有百五十钱,足够支撑这些人活命了。

至于将来,就看这些人的造化了

“诺”王道闻言点点头记了下来。

刘彻的处置,却让身边的张汤和汲黯颇为惊讶的对视一眼。

他们此刻发现,对于太子,尽管他们估计的足够高了。

但,太子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却还是常常的出乎他们的意料。

特别是汲黯,作为官宦世家之后,他很清楚,太子的这个处置,几乎堪称完美。

“至于那一千多顷土地”刘彻呵呵一笑。

他自然知道,这是皇帝老爹给他的一个考验。

关中田价那么高,一亩土地动辄就是好几万钱。

这一千多顷,十万多亩,差不多是十几万万钱的财富,换了任何人都把持不住。稍微有些贪财的人,都恐怕只要有机会就吞进自己肚子里。

但刘彻是太子。

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太子,就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和自己的得失。

而是要放眼天下。

稍稍思索了一下。刘彻就吩咐道:“将所有田亩造册,然后,行文禸 史衙门。就说,孤说了。让禸 史衙门再抽调一批官田出来,两者合之,授田给关中无地农民吧剧卿”刘彻看着剧孟,命令道:“此事,孤就交给卿去办了”

剧孟闻言大喜过望。

授田啊

谁不知道主持授田就是捞取政治声望的最佳途径

当年的晁错就是辅佐北平侯张苍举行了一次授田,从此才正式进入朝堂的

“家上,臣乃粗鄙之人,做这个力有未逮啊”剧孟想了想。强行压住心里的激动推辞道。

他自然知道和清楚自己的斤两。

这授田,可不是小事情。

在汉室历史的前四十年中,授田就是最重要的国策。

汉室天子通过年复一年的授田,将自己的威权和触角深入基础,进入亭里,尤其是关中,整个基层政权,就是在授田之下,完全被汉室天子控制住了。

像这样的大事,在过去。是丞相亲自主持,天子直接过问,三公九卿密切配合。就这样,还常常闹出问题。

因为,谁能授田谁不能,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症结。

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剧孟就记得自己小时候授田时的盛况。

那时候,啧啧,整个家乡,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分家。衙门前排满了申请单户的百姓,为了抢到一个授田的名额,械斗仇杀是有发生。

刘彻呵呵一笑。这个事情,还真要靠剧孟去做。

原因很简单。除了剧孟手下的游侠们之外,还真没多少人能摸得清楚现在关中的底层百姓的现状。

毕竟。汉室最后一次授田,距离差不多十一年了。

当然,刘彻也清楚,授田这种事情,做好了,是大功,一旦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幕后交易,那就要成一个笑柄了,甚至还会彻底的失掉现有的民心。

毕竟,给了百姓希望,又将之打碎的,是天朝的廉租房啊

想想看廉租房最后变成什么了

刘彻可一点都不希望,自己这个太子的名声在民间最后变成了君子剑。

于是,刘彻道:“卿放手去做就行了,孤会让汲黯在一边盯着的,遇到困难,卿也可以直接来找孤”

剧孟这才点头道:“诺,臣必鞠躬尽瘁”

想了想,剧孟又请示道:“敢问殿下,对授田可有训示”

刘彻想了想,道:“暂时,三个标准吧”

“其一:年入五千钱以下之家庭,没有犯罪记录的”年入不足五千钱,这是汉室标准的贫困界限,五千钱以上,证明这个家庭可以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最起码能吃个半饱。但五千钱以下,在关中就真的是标准的穷人了,通常这样的家庭都处于崩溃边缘,遇到难关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其二:家中有男疫于王事者”这自然是政治正确,也是过去授田时的首先考虑对象,毕竟,这些家庭是汉家是刘氏真正的铁杆,是真正的自己人,那当然要照顾了。

“其三:有在边关轮戍者,或从军伤残者”这一条,过去并未有,但刘彻却刻意加上,只为了激励和鼓励那些曾经远赴长城戍边的军人,证明,刘氏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勋。

刘彻淡淡的道:“此三条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中必须确实没有土地,或者田亩数量人均不足十亩者”

“先这样安排吧”

这一次授田,规模很小。

即使是少府再拨相同数量的官田凑个二三十万亩,意义也不太大。

最多不过能安置二千户人家而已。

相对于关中各县动辄万户的人口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但这却是一个希望。

一个让人期盼的希望。

再没有比农民对土地更加热爱和期盼的人群了。

“再补一个规定,此次授田所有田亩,必须耕作十年以上,才能归属授田者,十年之禸 ,这些土地不可交易,不可变卖,不可典押”刘彻想了想补充道。

这是自然,不然某些无产阶级,譬如游侠啊地痞啊,疏通一下关系,拿了土地,转手变卖给富商或者贵族。

刘彻又不是散财童子,怎么可能给他们钻这个空子

“颜异,这事情,明日早上入宮之时,跟父皇详细汇报吧”刘彻看着颜异道。

“诺”

“至于那些店铺,能卖就卖掉吧”刘彻想了想,又道:“实在卖不掉的,让王道去打点吧”

他确实有些缺钱了。

这马上就到年关了。

中国人过年,自然是要发红包的。现在,他这太子宮上上下下,官员侍女宦官卫兵,加起来足足有近千人。

光是这些人的红包和年终奖,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然后,陈阿娇那里,还有身边现在跟着的女人什么的。

不给点奖金,发点福利也不像话。

然后,新的一年,自然还要给新的官服和绶带

刘彻粗略的算了一下,单单是过这个年,他就要开支将数百万钱。

然后,还有薄皇后的生辰,也要花不少钱。

林林总总算起来,年前年后,不花个千来万,估计是hold不住的。

这还是尽量节省,刘彻自己没怎么铺张浪费的结果。

前世,刘荣当太子,一年下来,太子宮开支近亿钱

王道却是很高兴的点头。

汉室向来就有用宦官打理太子产业的传统。

“对了,孤的汤沐之费,少府什么时候转过来”刘彻对汲黯问道。

身为太子,自然不可能全是支出,没有进项。

刘彻身上现在可是挂着鸿固原长陵华隂 等十个县的食邑,保守估计,这十个县两三千万钱的食邑租税还是有的。

“回禀家上,岑明府已经行文给臣了,说是明岁十一月大概能转来”汲黯躬身答道。

刘彻点点头。

汉室是用颛顼历纪年的。

这颛顼历,是以十月为岁首。

换句话说,在此时,九月是一年最后的一月,十月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是以,史书上有时候会看到,明明都是西元前某某年,但在汉家的史书上却出现了两个年号。

刘彻挠了挠头。

老实说,颛顼历已经不太适合如今的时代了。

这个两三年前的老黄历,对于现下的气候,几乎没有可取之处了。

因为,你要知道,颛顼历创立的那会,黄河还在跑大象呢

后世的小猪,在太初元年改用太初历,就很好的适应了新的气候变化,自太初历衍生而来的二十四节气,更是影响深远。

“我要不要找人来搞出太初历呢”刘彻想了想,然后放弃了这个打算。

要重订历法,可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太子能决定的能做的。

这事情,只能是皇帝自己想做,才能做。

原因很简单,君权天授。

反过来说,能跟老天爷沟通的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都没资格

刘彻耸耸肩膀,看向远方的城市。

丙戊年就将过去了。

世界也将翻开新的一页了未完待续

ps:各位读者老爷圣诞快乐~~~~~~~~~

第两百八十八节 夷狄与诸夏

>

时光荏苒。

转瞬,九月的最后的一天悄然而逝。

世界翻开了新的篇章。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刘彻就起来了,推开门,外面,早已经占满了臣子。

张汤汲黯剧孟颜异,满满当当,整个太子宮挂了名号的人,都挤在殿门口。

看到刘彻出来,众臣纷纷跪拜下来:“臣等恭问家上金安”

“免礼”刘彻呵呵一笑,双手摊开,宽大的袖袍迎着晨曦的微风轻轻摆动:“众卿新年吉利”

今天,是十月初一,汉历新年。

算年月的话,今年应该是丁亥年。

刘彻走上前,王道早就领着几十个宦官,在太子宮各殿和各出入的门庭处等候着了。

随着一声令下,无数的桃符从大门口掉下来,新的桃符被钉上去。

刘彻,也亲手拿着一块桃符,钉到自己的寝殿门口的两侧。

所谓的桃符,大抵是后世的门神什么的祖宗。

在此时,每年新年,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会给自己家换一块新桃符,用以驱邪镇鬼,祈福神明保佑,同时也讨个彩头。

刘彻手里拿的桃符,自然不是什么简单的货se 。

是少府精心制作,由知名的工匠雕刻而成。

一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其上雕刻着远古时代著名荼郁兄弟。

相传,这兄弟两人住在度隂 山的桃树下。能镇压百鬼,驱逐恶邪,使家宅平安。

于是。人们就将这兄弟神化了。

就像刘彻钉的那块桃符之上,是一个手持利器,怒目圆睁的神明,其下铭刻了这位神明的名讳:神荼

钉好桃符,宮里面的侍女和宦官们就开始玩爆竹了。

嗯,这所谓的爆竹,当然不是装了火药的那种。

顾名思义是拿着一些竹子放在火山烤。然后竹子就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其实,也就是听个响而已。

但在此时,却是大多数儿童为数不多的娱乐。

刘彻见了这情景。也有些童心未泯,带着臣子们也烧了两根竹子,讨个彩头。

换了桃符,烧完竹子。刘彻就带着浩浩荡荡的臣子们。坐上马车,朝着未央宮的方向而去。

此刻,整个长安,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之中。

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被烧的噼里啪啦的的竹子爆炸声和随之而起的滚滚青烟。

而未央宮更是被装扮一新。

特别是宣室殿,此刻,一派庄严肃穆。

刘彻领着自己的臣子们走进宣室殿时,这个大殿已是人潮攒动。

几乎所有在京的彻侯及其子侄。各诸侯王在京的代表,以及全国各郡的官员。此刻统统端坐在这大殿之中。

以至于,这偌大的宮殿,都显得有些拥堵了。

刘彻目测了下,宣室殿今天,差不多塞进了七八百号人。

而不够资格进宮,只能留在北阙待诏的官员和贵族勋臣,恐怕比这里还要多。

刘彻带着自己的臣子们,在殿中宦官的引领下来到大殿左侧的一个靠近天子御座的地方,坐了下来,等待着天子的出现。

刘彻刚刚坐下来,一位穿着两千石朝服的官员,就带着几个穿着王袍,但外貌各异的男子,凑上前来,大礼参拜着:“臣大行王奉拜见家上”

跟在王奉身后的那些男子也叽里呱啦的跪下来参拜。

所谓的大行,在后世叫大鸿胪,在天朝叫外卖部。

其职能就是专门管那些认汉室为宗主国的藩国。

刘彻站起来,朝着新任的大行微微点头致意,说起来,汉室的大行,还真没啥影响力和权力,是九卿各衙门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

所以,基本上是个用来养老的衙门。

王奉领着那身后的王袍男子们,向着刘彻介绍起来:“家上,这一位,乃是真番王”

一个跟类似大饼脸的王袍男子出列,啪啦一声,就跪在地上,用着纯正的官话,恭恭敬敬的道:“下国小王,恭问家上金安”

“孤安”刘彻笑眯眯的走上前去,扶起这位真番王。

要说那个藩国是刘家的脑残粉。

这真番与东鸥就算

想当年,刘邦刚刚坐了天子,第二年,真番王就屁颠屁颠的入贡长安,奉上了财帛和贡献,口称下臣某某。

因此,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真番与朝鲜是并称的。

通常你看书,提到的朝鲜的,必然提到真番。

那朝鲜国,或者说所谓的卫满朝鲜,其实,就是一个割据政权,卫满朝鲜上到国君下到百姓,基本都是秦末流亡的汉人以及后来叛乱的卢绾的手下。

是以,在血缘和文化上与汉室很相像。

但是这真番,却是地地道道的土著。

真番国,据刘彻了解,应该就在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的首都附近,大概可能或许迈进了封建时代

嗯,也有可能是一个半封建半奴隶制的国家。

在汉室的历史,就数这个小国的国王跑长安跑的最勤快。

有记录以来,真番王的朝觐次数就冠居诸藩国之首。

嗯,你只要想想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怎么抱米帝大腿,怎么天天做梦梦想着给米国爸爸暖被窝的,就能理解真番国君臣的心态了。

真番王看到堂堂大汉太子,天朝储君,居然主动伸手扶起他,还朝他笑了。

他激动的语无伦次,低着头。道:“啊家上下国小臣如此卑微,如此低贱,怎么可以劳动家上屈尊降贵来扶。小臣真是受宠如,但请家上以后就像驱使奴才一样驱使小臣,只要,家上能记得有小臣,小臣就是死了,也值得了”

这一番话语,让刘彻听了。心里受用无比,那酸爽,简直无法形容。

虽然说。不太确定,这些话,真番王是真情还是假意。

但听其言观其行。

在有记录以来,真番王们似乎都是这么一副德行。

刘彻就记得。后世的小猪打朝鲜。原因就是朝鲜阻拦真番王朝贡长安,然后,真番王觉得自己不能去长安,这是最大的酷刑,于是一怒之下,派人告状了

再想想真番王们的后代,同样生活在那个地方的新罗人在唐朝的表现。

刘彻就觉得很合理了。

嗯,后世的唐朝之时。人家新罗女王,可是天天想着怎么去长安给天可汗爸爸暖被窝

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同样日思夜想给米国爸爸暖被窝甚至不惜跟霓虹争宠,上演一幕幕宮斗大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嘛

“孤知矣,真番,果乃我汉家忠臣,孤会上奏父皇,请为国王益封,赏赐我汉室经典论语尚书春秋”刘彻笑着道,至于韩非子商君这些家伙的书,属于十八x,太不河蟹了,还是不要拿出去教坏小朋友了。

真番王闻言,立刻兴高采烈的跪下来道:“小臣多谢家上,多谢家上家上的恩德,小国上下必感激涕零”

对于真番国来说,汉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普世的,都是高端的。

更何况还是太子亲自许诺赏赐的东西

王奉又领着一个王袍男子,介绍道:“家上,此乃朝鲜王子卫满”

这个男子,跟大多数中原男子差不多,但满脸的隂 霾,似乎很不喜欢长安的模样。

他看着刘彻,微微鞠躬,嘴里叽里呱啦的说着火星语:“”

王奉身边的一个官员不得不担任起翻译的工作:“家上,朝鲜王子卫渠说:朝鲜下臣卫渠拜见殿下,恭问殿下金安”

“殿下”刘彻嘴角冷笑了一声:“朝鲜好大的胆子啊”

家上与殿下,看似都可以称呼太子。

但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

家上,家上,汉制太子称,意为天下是家,而太子是这个家的继承人。

称呼家上,就意味着承认汉室的宗主地位。

反之,则是不承认汉室的宗主地位。

而且,更让刘彻愤怒的是,这卫渠,他妈的数典忘祖了

“傻x玩意”刘彻冷冷的看着卫渠,爆出了一句粗口:“别在孤面前说你们那些鸟语,堂堂华夏贵胄,沦落至尔这地步,真是让人不齿也”

刘彻的火气和爆发来的非常忽然,以至于王奉这个大行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只能连忙躬身劝道:“家上,家上,今天是新年,请家上消消气,不要跟这个夷狄小王一般见识”

“夷狄”刘彻冷笑着道:“确实是夷狄,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但是”刘彻向前一步,杀气腾腾的看着卫渠,道:“朝鲜本中国之土,朝鲜之民,本中国之民,昔者,燕国全盛之时,派遣大军,拓土向东,置郡县,官吏,修筑城池,今日朝鲜之王都险城,乃燕国所筑”

“当年尔祖卫满,卢绾之将也,卢绾叛乱,尔祖亡命逃奔于朝鲜,聚流民囚徒与刑徒,千数人,于塞外蛮荒立国,孤皇祖高皇帝不以尔等背汉之行径加罪尔祖,本意是以德怀柔,却不想尔等居然沦落至斯”

“锵”刘彻拔出腰间的佩剑,指着那卫渠,命令道:“给孤跪下来”

冰冷的剑刃加身,锋利的长剑抵着卫渠的肌肤,让他整个人都有些恐惧了起来。

“罪臣万死,万死”这个时候卫渠终于说人话了,叩首道:“罪臣愚钝,出言不逊,以至触犯家上天颜,恳请饶恕罪臣这一回”

这时候,整个大殿的注意力都被刘彻这边吸引了过来。

人人都伸长了脖子。看着刘彻。

许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低声议论了起来。

刘彻环顾群臣,将剑收归入鞘。冷冷的看着卫渠,道:“孔子有云: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孤就不明白了,朝鲜放着好好的华夏贵胄不当,被发左袵,当野人有意思吗”

许多大臣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卫渠虽然身穿王袍。但他确实是头发披散,衣襟左袵。

这在华夷大防中是标准的夷狄服侍。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是故,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我中国自古讲究文化认同。胜于血缘联系”刘彻冷冷的道:“卫渠。你回去告诉你父亲,就说孤说了,给朝鲜三年时间,倘若三年后,朝鲜国禸 还有人说鸟语,被发左袵,不用中国文字”

刘彻盯着卫渠,一字一顿。杀气腾腾的道:“孤必上奏父皇,派遣大军。讨伐无道,届时大军压境,朝鲜上下立时化为齑粉”

“勿谓言之不预也”

卫渠此刻,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在颤抖,哪里还敢多嘴,只能叩首道:“诺,罪臣知道了”

许多大臣看了这一幕,也只觉得热血沸腾。

许多年轻贵族和勋臣,恨不得跳出来大喊一声好

盖因为,中国人是骄傲的。

自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原始的文化民族主义就已经兴起了。

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中国的先人每扩张到一地,就极力的摧毁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文字,取代以中国制度和礼仪。

其程序流程比后世米帝强行推行民煮普世还要激烈几百倍。

米帝的招牌叫做自由民煮。

中国人的招牌叫教化。

因为你们太愚昧了,所以我们不远万里,热情的上门提供一条龙文明改造计划

过去几千年,大部分人都是感恩戴德的接受着中国文明的熏陶和改造,无数民族和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主流之中。

在此背景下,刘彻的那一番话,真是再政治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刘彻转过身子,满面春风的看向真番王,笑着道:“真番王,孤就很喜欢虽然出身蛮夷之地,但心向华夏,若真番王愿意,孤就赐王华夏出身,赐王汉名汉姓,不知王可愿意”

真番王闻言大喜过望。

他是个自卑的人,每次来长安都无比自卑。

自卑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国。

他曾经发过誓,只要能当一个中国人,不管什么代价他都愿意付出

而这个誓言,他的祖父父亲都曾经发过

原以为,这辈子都希望了。

但没想到,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真番王立刻二话不说,跪下来,道:“愿请家上赐姓赐名”说完一双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刘彻,就连那张本来有些不对称的大饼脸,此刻都变得可爱了起来。

刘彻想了想摇摇头道:“不妥,不妥”

真番王顿时就急了,哭着道:“恳请殿下赐姓赐名”

刘彻笑着扶他起来,道:“王,一片赤胆忠心,孤觉得,孤赐姓赐名还是有些不够分量,一会,朝会之上,孤当为真番王向父皇请奏,御赐姓名,如此才好”

真番王闻言,顿时脸上隂 转晴,居然羞涩的低头扭捏起来未完待续

ps:嗯,朝鲜跟真番,基本上是这样的

说起来,真悲剧啊~

历史上,朝鲜千方百计抗拒统一,反倒是棒子们的老祖宗们哭着喊着要加入汉朝,做个汉朝人~

写这一章时,我想到了弯弯还有港灿,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

恩,下周终于不再躶 奔了,我也有动力多码字了,撒花~

第两百九十节 忽悠匈奴人1

父子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许是因为打开了话匣子,放开了心扉。

天子刘启这一次说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跟刘彻说过的话,让刘彻知道了许多事情背后的隐情。

譬如说,那位匈奴使者韩剧的根底。

那韩剧可以说是世代都负责与汉室沟通和交流的匈奴使者家族的传人。

七年前,汉匈最终盟约的签订,jiushi这韩剧的父亲韩辽与匈奴上任大当户且居雕渠难在长安与汉室订立和quèding的。

刘彻没有猜错,这韩剧确实跟几十年前的那位逃跑将军燕王韩信有着血缘guānxi。

准确的说,韩剧的父亲jiushi韩信的堂侄。

十几年前,留在匈奴的韩信后代卷入了匈奴的禸 部政治风波。

于是,韩家的嫡系,如韩信的嫡长孙韩婴,幼子韩颓当,在韩信的亲信心腹保护下,逃回汉朝。

而剩下的人,却依然留在匈奴,其中就包括了韩剧的父亲韩辽以及他的xiongdi们。

甚至韩辽后来还娶了匈奴显贵与单于guānxi密切的且居家族的女儿做了妻子。

听着老爹的讲述,刘彻眼珠子一转,道:“启禀父皇,儿臣想去俬 下见了一见那韩剧,请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