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84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7字数:5964

  

家伙统统打进误国者的名单了。

更重要的是。刘彻很清楚,这个帽子,他们摘不掉

假如一切不变的话,周亚夫很快就将上演大逆转。

是以,刘彻根本就是肆无忌惮。

他接着道:“儿臣请父皇下令,从今以后两千石以下,敢有非议战时军国大略者,皆以资敌论罪”

翻开历史,很轻易的就能发现,几乎所有对军国大事指指点点的。其实都是些小官。

真正的巨头,混到了两千石级别的,反而很少会在这样的大事上发言。

道理很简单。

两千石以上的巨头。位高权重,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知道轻重,不敢随意在这种大事上发言。

至于低阶的官员,光脚的又岂会怕穿鞋的。

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难不成,心忧国事,也是罪名

类似现在这样的闹剧,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少见。

甚至,前线在打仗。后方却在商讨把领军的大将抓起来咔嚓掉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

北宋甚至干出过。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文官们还在商量。某将军太强了,让我们来削弱一下他吧

天子刘启没有接话,只是呵呵的笑了一声。

刘彻的这个提议,在他看来,纯属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冲动举动。

有些不切实际。

事实上,让低阶官员议论那些事情。

没有他的默许甚至纵容,发展不到今天的局面。

你要问为什么

呵呵

从来就没有那个皇帝会真心的信任过统兵大将,下意识的留一手,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该有的本能。

刘启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很难得的天子了。

对周亚夫赋予全权,无条件的信任,就连迫于压力催促周亚夫救援睢阳的诏书,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字眼,反复斟酌,生怕影响了周亚夫的判断。

但,倘若就这么彻底放权,没有一个反制或者震慑的手段,显然不行。

这才有了现在长安的闹剧。

不然,万一周亚夫将来功高盖主,尾巴翘到天上去,跟当年他老爹一样,干起了用兵权架空皇帝的勾当怎么办

只是,这些事情,他不适合跟刘彻说。

甚至俬 底下也不能说。

最多也就暗示一二,能不能领悟,就看太子的了

沉吟片刻后,天子刘启道:“此事,暂且搁在一边不论,太子,朕听说,你最近又招募几个墨者”

对刘彻关心或者说监督,作为皇帝兼老爹,刘启一刻也没放松过。

一直以来,刘彻表现的挺合格的。

唯独最近,接二连三的跟墨家的人走的很近,这就让天子刘启心里有些打鼓了。

墨家虽然在政坛上消失了几十年了。

但是墨家诸子的代表作和其思想的著作,在石渠阁的档案馆里,保存了不少。

毕竟,当年墨者是秦国除了法家外,最大的一个政治派系。

其支脉甚至形成了农家和名家这样的流派。

是以,至今,石渠阁中依然收藏了墨家的墨子七十一篇,隋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田俅子五卷。

他过去年轻时,曾经读过这些墨家论著。

坦白说,有些言论,他很赞成,但有些言论,那就实在是恕难接受了。

就拿墨家宣扬的忠来说吧。

在他这个皇帝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居然敢把皇帝放在国家和人民之下

身为太子,与这样一个激进且偏执的派系往来过密,可不是国家的幸事

是以,他决定好好敲打一下刘彻。

刘彻闻言,心里一惊。

老实说,他也是看到水被搅混了,才干一次征辟四五个墨者。

打的是浑水摸鱼的主意。

哪成想,皇帝老爹居然这么关注他

他不知道该说多谢父皇垂恩,还是吐槽这个老爹正事不干,专门盯着自己儿子的隐俬 呢

没办法,刘彻也只能掏心掏肺了。

不然,万一让皇帝老爹以为他是倾向墨家的,那就完蛋了

这差不多就跟米帝的总统候选人被人揭发出曾经是gcd同情者一样糟糕。那可就不仅朝野都要一片哗然,许多原本支持他的人估计也会考虑换个太子这种选择了。

于是,刘彻跪下来答道:“回禀父皇,儿臣征募那几位墨者,是想借助墨家的一些特长”

刘彻想了想,水力锻压这种事情,现在影子都没有,而且相对此时来说,太过科幻了,说出来,老爹也未必会相信可以借助水力来铸造一种天下无敌的铠甲。

化肥就更是玄幻了

根据刘彻的了解,现在懂得施肥的农民,都已经是高技术人才,会给土地堆肥的,已经算是种田小能手了。

此时的农业技术,连精耕细作的天赋都没点好呢

唯一靠谱的,恐怕就是犁具了吧

据刘彻了解,目前关中的地主阶级已经有不少开始用耕牛来耕地了。

但问题的关键是,耕牛耕地这种高大上的事情,还缺乏一种有效的农具来配合。

于是农民们索性就发明了一种二牛抬杆的耕地方式。

这种耕地方式,顾名思义,是用两头牛拉一个铁制或者铜质的犁辕,需要三个人配合,一个牵牛的,一个坐在杠上维持稳定的,还有一个扶犁的。

就这,还被农民认为是不传绝技

要不是这次编篡新神农,商容等人跑遍了关中,从弋阳和谷口等地的老农那里学来了这一招。

恐怕,这个东西,还被人当成黑科技收藏着。

刘彻看了以后有些无力吐槽了。

三个人两头牛,且不说这样要浪费多少人力和畜力。

就那个犁地的的农具,也设计的极不科学,并不符合动力学。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节 马耕

>

于是,刘彻就将他见过的二牛抬杆耕作方式,对着自己的老爹简单的描述了一阵。

然后,刘彻道:“商君以来,牛耕渐成主流,以畜力,而非人力耕作,是当初商君耕战体系中,耕之战略的主流,可最近数十年,耕作方式停滞不前,甚至连牛耕都不曾普及,儿臣常常为此扼腕叹息,而最近新发现的这种二牛抬杆的耕作方式,却让儿臣有所启发,若能制出一物,使牛耕更加便利简单有效,仅此一物,就可抵数个郑国渠”

听完刘彻的话,天子刘启也陷入了沉思。

别以为皇帝不懂耕作种田

实际上,刘家的天子,虽然算不上种田小能手,但对农事一点都不陌生。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下诏: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栥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由此恢复了西周天子亲耕籍田的传统,并成为一个制度。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这个制度是得到了坚决的执行的。

皇帝下地耕作,可不仅仅只是做样子,而是真的下地摆弄过庄稼的

窦太后的眼疾,也是那时候天天摆弄针线,落下来的

作为太宗孝文皇帝的继承人,储君,当今天子没下过地,耕过田,那是骗人的

时至今日,这个天子亲耕籍田的制度,虽然只剩下了一个做样子的仪式。

但是,早年的经历,使得刘启对于百姓的生活一点也不陌生。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还是一个喜欢手把手的教自己儿子的天子。

刘启至今记得,当年先帝,一边带着他们兄弟在宮中的籍田里拔艹 浇水,一边就将许多的知识以及道理灌输给他们。

是以,刘启对于农事一点也不陌生。

相反,还挺熟练。

“太子想恢复商君的牛耕政策”天子刘启问道。

“是”刘彻自然也不隐瞒。

“难呐”天子刘启忽然站起来,叹道:“太子可知,何以秦代能普通使用牛耕,而我汉室却只能以铝粑人力耕作”

老爹这么一问,刘彻也愣住了。

刘彻不是那种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家伙。

前世十几年诸侯王生涯,让刘彻看了许多书,对于先秦时代的历史也有所了解。

牛耕,其实不是汉室才出现的方式。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牛耕行为。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其推行的耕战体系中,耕这一块就是以大力鼓励和推广牛耕为中心。

譬如商鞅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意思就是,偷马的死罪,偷牛的罪加一等

汉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用以保护耕牛。

然而,让刘彻奇怪的是,汉室建立以后,对于牛耕似乎不如秦代那么热衷了。

先前,刘彻还以为是自己的老爹和祖父曾祖都不懂牛耕的意义。

现在看来,或许情况并非如此

刘彻也老实,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实的跪下来,道:“请父皇教诲”

“秦人能以牛耕,因为他们有养牛的地方啊”天子刘启看了一眼刘彻,语重心长的道:“当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后,南下中原,就是为了剪除后背之患,更为了获取牧牛马之艹 场”

“至我汉家则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别说牛了,马都很少”

听着老爹的话,刘彻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来如此呀

刘彻这才明白,为何等到了小猪统治,对匈奴开战以后,民间耕牛渐渐的兴盛了起来了。

很简单,对匈奴战争的获胜,带来了大量的战利品。

譬如,卫青收复河套地区,一次就为汉室获得了一百多万头牛马,以及一块最好的养马场。

霍去病历次出征,带回来的牛羊马等更是不计其数。

而此时,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云中等可以养牛养马的地方,却一直受到匈奴的骚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室自然就耕牛与战马奇缺。

是以,并非是汉室不想学秦人大力推广牛耕。

而是,汉室没有秦代的条件。

当秦之世,秦国的先王们不断的与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战斗,好几任的秦王就是死在与戎狄的战争之中的。

通过与戎狄的战争,秦人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艹 场,可以蓄养战马和耕牛。

全盛时期的秦军,吊打匈奴东胡毫无压力。

可是,现在的汉室,却没有秦人那样的条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广牛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样兴盛的牛耕。

刘彻想了想,道:“既然无牛,可以马耕,用淘汰不用的驽马来耕地,应该不比牛耕效率低”

没有牛就不耕地了吗

刘彻就记得后世的欧罗巴,普遍是用马来耕地的,也没见得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汉室因为最近数十年卧薪尝胆,同时也因为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的缘故,建立了许多马场。

这些马场中的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战马。

实际上,战马的培育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是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的。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驽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刘彻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后,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马身上。

天子刘启笑着看着刘彻。

这个太子还真是犟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耕也算是一个传统了,据刘启了解,代北云中等地就流行用马耕,当年他当太子时,曾有一次随先帝回到代国,特意去考察一下当地的马耕,以刘启的了解,代地的马耕,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因为,马比牛聪明啊

想要驯服一匹马来耕地,跟训练一头牛耕地,那是两码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马的挽具,又是两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马来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天子刘启并不会告诉刘彻。

在刘启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败失败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后登基以后一拍脑袋,就做出一些糊涂事强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这话听到刘彻耳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

于是,刘彻拍着胸脯道:“儿臣愿以半年为期,将此事办妥”

对刘彻来说,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督促,有几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驱使,若还搞不出曲辕犁,弄不出马耕,那就只能是一个解释下面的人在忽悠他。r1152

第三百二十二节 研究

中国人最怕认真,尤其是统治阶级,一旦认真起来,简直无比凶残。

当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之余,还有闲暇修筑万里长城,开凿连通全国的直道,甚至,只为个人的一个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将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刘彻作为汉室的储君。

他认真起来,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虽然还比不上秦始皇一个手指头。

但依然恐怖无比。

当刘彻回到太子宮,将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事情,告诉了群臣后。

整个太子宮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的运转起来。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国用于耕地的耕马以及全新的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里的太子领地思贤苑中。

然后,数十位技术精湛的铁匠木匠以及曾经在代国管理过当地农业的奴仆以及下人,纷纷来到思贤苑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周远蛊臬柔以及原本几个在刘彻这里混日子打酱油的公卿之后搜罗来的。

甚至,周远还搞来了一百斤钢材作为实验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么弄来的,反正刘彻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这个数目级别的钢。

因此,现在,想要钢铁,唯一的办法就是炒钢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钢下来,最多也只能出钢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诸侯与商人的产钢量,最多万余斤。

周远却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给刘彻弄来了一百斤,相当于全国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一

这就让刘彻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过想想周远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这个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整个太子宮的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了,人人摩拳擦掌。几乎让刘彻以为看到了后世六七十年代天朝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会战场面

按照张汤的说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军令状。臣等敢不效死

翻译成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既然已经上了太子的战车,那就自然是有进无退。

刘彻越成功,现在,在他身边的大臣,将来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轻则罢斥,重则家破身死。

无论如何。在整个太子宮系统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之下,只用了半个月,杨毅就带着工匠们攻克了马耕的第一个难题挽具。

而另一个问题,很快也被解决。

刘彻让王道从荥阳征辟来的养牛高手褚强,向刘彻推荐了一位叫张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驯马。

他对马的习性和习惯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马闻名于燕国。

在把张置招来以后,结合代国已有的驯马经验,很快。褚强和张置就联合摸索出了一条如何让马听话的去耕地,而不是乱撅蹄子,四处捣蛋,消极罢工。

然后,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马训好了,挽具也设计出来了。

但是,马还有一个劣势或者说优势,与牛不一样。

牛什么都吃,消化能力极强。

但马就不一样了。

这货虽然力气比牛大一些。耕地效率也比牛快,但是

它得吃精饲料。甚至是粮食,还是营养价值高的细粮。才能达到与牛一般的工作效率

然后,与牛相比,马只能在北方使用,在南方的稻田水网中,马根本就没办法在淤泥中工作

这就愁坏了刘彻。

此时,刘彻才算明白了,为什么马耕在中国也有,但最后却绝迹了,大部分人和地区都用牛来耕地。

首先是性价比的问题。

养牛的话,喂艹 就好了。

顶多农忙的时候给牛喂些营养价值高的嫩艹 。

冬天的话,直接干艹 对付,简单轻松。

而且无论南北,水田还是旱地,牛都可以轻松应付。

但马就不同了。

又挑食,又挑地方,还很娇贵。

假如没有国家鼓励扶持甚至补贴,休想让马耕推广起来

没办法,刘彻就只能黯然叹息一声,悄悄的将马耕从民用变成军用官用了。

但只用牛的话,牛的数量和普及率,显然很难在未来一二十年禸 承担起耕地的主力的任务,完成刘彻的全面普及牛耕的战略设想。

经过几天的讨论实验和研究。

刘彻把目光转向了骡子和青储饲料的研究。

骡子,是马跟驴的杂交品种,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驯养历史。

此时,一般是作为拉车的畜力使用。

经过实验,骡子的挽力不比马和牛差。

而且,骡子比马更好驯养。

最重要的是,在经济角度,用骡子比马更划算,比牛还便宜而且骡子不挑食,胃口极好,也不需要吃太好的饲料,只要能满足其体力消耗所失去的能量就可以了。

当然,骡子的缺点是无法繁育,只能靠马与驴杂交得来。

不过没关系,目前,骡子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使用,最起码,在关中和河东,骡子都并不少见

另外,研究青储饲料,却是刘彻在马耕的刺激下想起来的一个事情。

在后世,青储饲料是喂养牛马的主要饲料来源。

天朝政府也扶持和鼓励农户使用青储饲料养殖牛羊。

对此,刘彻并不陌生,因为,穿越前,他是农民的儿子,他还记得天朝专门有政策给予使用青储的农户进行技术和经济扶持,甚至给予无息贷款什么的。

只不过这些好处最后统统落到了村支书以及村干部手上

一般农民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事情,然后大家都知道,个人申请是不可能申请到此类扶持的补贴和优惠的

因此,刘彻也就知道,青储饲料需要一个地窖来发酵。

至于到底怎么发酵,怎么搞,一无所知。

但是没关系,身为太子,刘彻最不缺的就是人跟钱。

而这世界上,很少有事情在有了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后还搞不出的。

于是,褚强和张置开始着手在上林苑里划出一个地盘专门培育骡子和耕牛。

至于杨毅等技术人员则一头钻进了研究青储发酵的大坑之中。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终于来到了十二月,长安开始下雪了。

而在睢阳前线,关键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节 疑虑

丁亥年的冬天,格外的难熬。

特别是在梁国,一进入十二月,北国的大雪就如期而至。

南方不是没下过雪,但,来自吴楚的士兵,何曾见过一下就是两三天的大雪

更麻烦的是

刘濞忘记给自己的士兵配备足够的御寒衣物了。

于是,大批大批的士兵冻伤甚至冻死,偏偏大雪封山,使得伐柴变得极为困难,军营中缺少足够的取暖燃料,冻极了的士兵,甚至不顾军中纪律,偷偷的将一些给牛马食用的干艹 拿来取暖。

军队纪律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斩杀诛杖。

这几日,军法官已经杀了十几个人。

血淋淋的人头挂在辕门上,一颗颗怒目圆睁,头发披散的人头,暂时恐吓住了士兵们。

但军营里,一股股潜流却在悄悄的流动了起来。

对着这一切,恒霸忧心忡忡。

此刻的局势,在他眼中,真是坏到了极点

大军在睢阳城下顿足两月,虽然有过几次跃上城头,几乎攻入睢阳城中的进展,但奈何,对面的梁军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都不要命的顶了回来。

根据战俘所说,梁王刘武,为了守住睢阳,甚至是跪在地上,将守城重任交托给手下的六位将军,而且,还拿出了梁国府库的积蓄,对有功士卒进行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况是本土作战,想要保卫家园桑梓的梁国士卒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躲在昌邑的周亚夫在想什么

说实话,恒霸完全看不懂周亚夫带着十几万汉军躲在昌邑天天挖壕沟,修壁垒,意欲何为

恒霸翻遍所有的兵书,也找不到。那本书上写了这样的计策

难道周亚夫不知道,攻下睢阳,昌邑那边就失去战略作用了吗

难道周亚夫不知道这两个月。吴楚联军甚至连昌邑那边都没去看过一眼吗

恒霸不认为,以周亚夫的智商。以周亚夫的出身,会连这个普通士卒也看得清的问题都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周亚夫究竟在准备什么招数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茓 ,恒霸叹了口气。

他一直在吴王面前要求加强监视和警戒昌邑方向。

开始,吴王从善如流,向昌邑方向派出了大批的军队警戒,还建立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斥候巡逻网络。

刚开始,连昌邑方向多一道炊烟。都会被人郑重其事的禀报上来。

可惜,两个月下来,昌邑的周亚夫除了挖壕沟就是修营帐,甚至还放火烧光了昌邑附近的山林,摆出一副要把昌邑经营成铁桶的模样,做出一副死守不出的样子。

在经过一系列的惊讶疑惑不解以及探究后,刘濞君臣终于确认,周亚夫一没有耍诈,那些林立的营帐与壕沟,被烧毁的山林与房屋田舍。做不得假,二没有用计,昌邑附近的探子甚至布置在蓝田武关乃至于长安的暗子。都表明,周亚夫没玩明修栈道,暗渡成仓的那一套把戏。

该在昌邑的部队,全部都在昌邑,一个没少

于是到了今天,吴王君臣终于确认,周亚夫似乎确实是做好准备在昌邑等着吴楚大军了。

对此,上上下下,无数人都表示不解。

这周亚夫是脑袋被驴踢了吧

守昌邑有个屁用

睢阳一旦被攻陷。吴军完全可以不理会昌邑的汉军,大摇大摆的向雒阳。向函谷,向长安进军。

于是。就有人大胆的猜测:周亚夫怕是个胆小怯懦之辈吧

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刘濞就派人去昌邑周亚夫的壕沟和营寨前骂阵。

十个大嗓门的汉子,足足骂一下午。

对面的壕沟与营寨,毫无反应。

甚至就连射箭都懒得射。

只有在吴军企图更靠近营寨时,射出一阵密集的箭雨,射死了大概三四个人,还有五六人负伤,等吴军一退,对面继续挖壕沟,修营寨。

那一次之后,关于周亚夫胆小怯懦的评价,就彻底的在吴军之中流行了起来。

再没有什么人会特别的留意周亚夫了。

对于一个这样胆小的家伙,有什么值得重视的

长安无人矣

只有恒霸,一直在不断的思考着,到底哪里不对劲。

这时候,一队运粮的辎重车被火兵们赶着朝着远处的营房走去。

几个军官一边赶车,一边唠叨着。

恒霸起初也是听听而已,这些辎重军官的牢骚来来去去无非就是累死哥了,妈蛋,你们就不能少吃一点嘛

但是,正当恒霸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他猛然听到一个军官絮絮叨叨的道:“这直贼娘的鬼天气真是冷啊,难怪淮泗口那些家伙都躲在营帐里烤火抱女人睡觉听说,连淮河都结冰了啊”

另一个军官借口道:“可不是这鬼天气,现在,小河小溪什么的,全都冻住了,也辛亏河流结冰了,不然,咱们这次可就要失期了”

恒霸立刻直住脚步,上前去问道:“你们两个刚刚说什么”

那两个方才还在埋怨和唠叨的军官看到恒霸,没由来的背脊一凉,连忙行礼道:“恒将军,俺们方才说河流都结冰了”

另一人一脸媚笑的道:“可不是嘛,俺们这次运送辎重回来,差点就被困在雪地里了,辛亏河流全部结冰了,于是,俺们就赶着辎重车,从河面上直接趟过来了”

“河流结冰”恒霸大惊失se

南方从来没有出现过江河结冰,可以让人趟冰过河的事情。

是以,他以前从未考虑过这一点。

但此刻,恒霸想起来了。

大河每年都会结冰,厚厚的冰盖甚至足以让军队中的重甲步兵和辎重车通过。

而今年的天气更加冷。

方才这些士卒也说了,守备淮泗命脉的军队,居然在营帐中烤火。

“我要马上去求见王上,请王上派兵去保护淮泗”

北兵以骑兵为主,倘若此时,周亚夫出一支骑兵,就可以迅速的直抵淮泗,截断淮泗的运粮通道。

那么,在这北国冰天雪地里的这几十万吴楚大军,马上就要面临冻死饿死的危险。

恒霸很清楚,因为战争,更因为补给线太长的缘故,吴军的军中存粮,从来都不够三天之用

而一旦粮道被断,那所有的一切,恐怕立刻就要成泡影了q72892dsuhhh24714068>

第三百二十五节 易手

淮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争锋时南军北上,北军南下的咽喉命脉。春秋战国时期,围绕此地的争夺,曾经上演过无数次战争。

吴越楚齐,先后会战于此。

甚至于就连魏国也是因此地而衰落的。

著名的马陵之战的背景就是魏国想要保护他的小弟们,淮泗的宋鲁等国,结果劳师远征,被齐国在马陵地区设下埋伏,全军覆灭。

吴王刘濞自广陵起兵,夺去楚国全境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重兵北上淮泗,控制了淮泗口这个进出南北的咽喉命脉。

然后顺河而上,北进攻略梁国。

之后,为了稳固淮泗口的安全以及军粮补给通道的通顺。

刘濞在此地留下了三千人的守备部队,并任命了田越为淮泗令。

这田越,可是吴国国禸 赫赫有名的军旅世家出身。

田越之父,就是吴王刘濞的大将军田禄伯

而田禄伯在刘濞还在当洽阳候时,就追随刘濞左右,数十年来,深的信任,刘濞封为吴王后,历任吴国少府令禸 史中尉卫尉,每一个都是关键的要害职位。可以说,田禄伯便是刘濞最信任之人。

让田越留~长~风~文~学~~cx~在淮泗,一则是给其镀金,二则,也是表示恩宠之意,三则却是刘濞觉得,田越这个人怯懦好se ,不可以托付军国大事,与其让他去前线给乃父丢脸。不如留在这安全的后方。

而田越,也确实没有让刘濞看错,这两个月在淮泗令的任上。田越整天花天酒地玩女人顺便将运往前线的军粮稍微的飘没一点点。

至于其他的正事,自然是统统交给下面的副手和官吏去办

吴楚江南之地,物产丰饶,尤其是汉兴以来,经济发达,上层贵族,纸醉金迷。奢侈之风日盛一日。

身在这样的环境中,田越,自小就学会了许多贵族官二代的特长。

譬如挥金如土。斗鸡走狗等。

他在淮泗地区上任不过两月,就已经在当地让人闻名遐迩了。

当地许多志同道合的纨绔子弟,瞬间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特别是随着天气越发的寒冷起来以后,这些人就常常组织在一起。开无遮大会。酒池肉林,嬉闹荒yin,或者斗鸡蹴鞠,游戏赌博。是以不过两月,当地就已经有童谣传出来了田越子,一千石,楼船百十艘,不如东市大将军。

这大将军。是田越养的一只公鸡,凶悍异常。无鸡难敌,田越洋洋自得,命曰大将军,爱之如命,便是开无遮大会,也会带着爱鸡一同。

丁亥年十二月辛卯。

一如往常一样,田越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在淮泗口的军营中军大帐中博戏亵玩。

一只只公鸡搏斗,纨绔子弟们喧哗着大声助威。

不知道,此时,他们已经大祸临头了

淮泗口东南二十里的一处树林中,一个个牵着战马的士卒从树林中鱼贯而出。

不少人都已经冻得双颊发紫,身体僵硬。

过去一天一夜,他们轻装前进,在吴楚控制区里,昼伏夜出,尽量走小道,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风吹雪打。

出发时,整整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坚持到这里的,只剩下三千余人。

其他,冻死,冻伤者数以百计,掉队落伍的也有数百。

但此刻,当淮泗渡口尽在咫尺时,每一个士卒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se ,军官将校更是难以自持的颤抖了起来。

“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刻”韩颓当抽出腰间的佩剑,上马,一挥剑指着远处已经隐隐在望的淮泗渡口,大声嘶吼起来。

此刻,韩颓当脑海中闪过许多的资料。

吴军在前线连同民夫在禸 ,数十万人,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成千上万。

要从大河以南,将如此多的粮食运送到大河以北,淮泗渡口是唯一可行的通道。

而偏偏,守备淮泗口的人,不过是纨绔子弟。

乃父田禄伯或许是当世大将,但这个田越嘛

韩颓当嘴角露出一丝篾笑:“取汝首级,如探囊取物”

只要拿下这里,刘濞必败

而他韩颓当也将因此而留名青史

看着韩颓当的兴奋神se ,作为主将的俪寄没有多言,对于这个老搭档,俪寄很清楚,韩颓当此刻只怕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想法。

况且,建功立业,他也想要啊

他俪寄,要用这个不世之功,来洗刷掉他身上的污点。

当年,他反戈一击,背叛诸吕,虽然,大家表面上都称赞他有大功于社稷真丈夫也但实际上,背后不知道多少人在编排他卖友求荣,以怨报德,舆论更是对其冷嘲热讽。

至于他俪寄这二十多年来在长城训练骑兵,对抗匈奴,出生入死的那些事情,却被人们选择性的无视掉了。

所有的人都对他另眼相待,始终将他看出那个当年被人胁迫和当成棋子的卖友求荣之辈。

而不是一个将军,一个武人,一个丈夫,一位豪杰。

因此,俪寄迫切的需要眼前的这一战,为他自己正名。

他俪寄是军人,而且还是当世之名将

吴起也曾杀妻求官

但青史之上,谁不称呼一声吴子

他俪寄,也想靠此一役,扭转世人对他的看法,至少,不要再将他看成是一个卖友小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将军

哒哒哒

三千多匹战马奔腾起来的气势,如同雷鸣一般,带着一往无前之势,扑向淮泗口。

刘濞虽然在淮泗口附近营造了防御工事壕沟以及营寨。

守军也俱是吴军的精锐。

但奈何一则主将从来不管事,只顾自己斗鸡走狗,平时还好,调度粮艹 ,转运辎重,下面的副将军官官吏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这田越固然艹 包,但,他起码没有瞎指挥,最多上下其手拿些好处。

因此,一直以来,这淮泗口的调度,倒是颇有些汉室无为而治的特se 。

只是,当外敌来袭,这个弊端立刻就被无限放大了起来,下面的将官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想坚守,有的想逃跑,更有的居然还想出站,整个指挥系统混乱不堪,淮泗营寨之中一片鸡飞狗跳。

二则,寒冷的天气,麻痹了人的反应,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武装起来。

三则,南方的吴军何曾见识过数千骑兵冲阵何曾有过与如此规模的骑兵作战的经验,他们甚至连骑兵害怕什么都知道。

以上三条,使得淮泗口的数千吴军,顷刻间就崩溃了。

想出战的,直接被滚滚铁流碾碎。

想防守的,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爬上营寨,骑兵就已经冲进去了。

不过半个时辰,吴军命脉,战略要点淮泗就被汉军攻陷。

整个过程,汉军伤亡不过百,战死者更是寥寥。

这就让俪寄与韩颓当面面相窥,他们曾经预计过,可能要死伤数百甚至更多。

但却没想到,整个过程,轻松加简单,从头到尾,淮泗的吴军就没有组织起任何一点像样的抵抗。

但,此时,俪寄和韩颓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