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第86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书名:我要做皇帝更新时间:2021/02/14 13:47字数:5977

  

彻随意的看了两眼,然后,他的眼睛就停在一个娇小的人影上。

这是一个小女孩,大概十二三岁,五人之中,也就她年纪最小。

虽然在后世,十二三的小loli可能连初中都还没上,但在西汉。法定的结婚年龄就是十三岁

许多偏远的农村,七八岁的童养媳,十二三岁就做了妈妈的。也不是没有。

甚至,许多病态的贵族和商人。就爱这种调调,专门买了许多年幼的小女孩来满足他们病态的需求。

譬如前世刘彻曾听说过,许多贵族的女仆和家生子,稍微有些姿se 的,未既龀而遭之,及笄而孕。

刘彻自然不是变态,前世今生,再怎么下作。没有干过推到十五岁一下少女的事情。

但是,在看到这个小loli的瞬间,刘彻心中,却是砰然心动,心里面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保护欲。

这个小loli有着一双干净的眼睛,这种干净并非是天真啊善良啊什么的。

而是一种能沁人心扉,令人忘却忧烦的干净。

令刘彻一下子就想起了李若彤版的小龙女。

她的眉毛梳了一个远山眉。

汉代女性,画眉喜欢画长眉。

具体到这个小loli的眉毛,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远山眉,但与她那双干净的眼眸两相对衬。瞬间达到了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然后,她的脸型是典型的瓜子脸,看着有些类似。洁白无瑕,有着少女特有的粉嫩和红晕,脸上没有粉黛,只在嘴上抹了一点点胭脂,点成一个时下社会审美观中最为认可的樱桃小口。

几缕青丝垂在耳畔,瞬间就能让男性迸发强烈的征服欲。

最重要的是,她上身穿的是一件圆领的黑袍。

这种袍服的特征,胸部收的很紧。

于是,出现在刘彻眼中的是一个长着漂亮可爱的loli脸。却有着不亚于十五六岁少女的胸部的少女。

这种强烈反差感,对男人来说。不亚于最猛烈的春药。

这个小loli,刘彻当然知道。她就是卓文君了在场五女也就只有此女符合卓文君的年纪。

“难怪卓文君,十几岁就守寡”刘彻感慨一声,这样的女子,确实是会让所有得到她的男子为之疯狂,即使刘彻这样前世已经有过百人斩的光辉记录,经久花丛的人,都难以把持,更何况是一个初尝滋味的少年郎

旦旦而伐之下,精尽人亡,也就可以预料了。

不过,无论历史上,还是前世,这位蜀郡最有名的才女和绝se ,后来的日子都不怎么好。

碰上司马相如这个目的性极强的花丛老手,卓文君可谓是掉进了火坑,还甘之如饴

“且待孤来拯救你吧”刘彻在心中嘿嘿的想着。

这么一个极品小loli,自然是要好好的藏起来,慢慢养成,等熟了再吃

刘彻的目光在卓文君身上微微一停,然后就迅速的转移到其他目标上。

其实,对刘彻来说,这次选秀最大的悬念已经没有了。

剩下的不过是尽量选择一些漂亮的女子来充实自己的后宮。

所以,他也就不再像对卓文君一样那么关注,只是在心里评判一下,对方的美貌,再略微权衡抉择。

于是,片刻之后,刘彻提笔在帛书上的卓文君的名字旁写下一个可,然后,再找到与卓文君一同被禸 定的那个程郑婴的女儿,也写了一个可字。

这程郑婴的女儿名为程郑萱。

刘彻抬头看了看剩下的四个女子。

作为一个继承了老刘家的光荣传统的太子,刘彻自然要做到,务必使野无遗美。

嗯,没在自己面前出现过的美女就算了。

倘若被发现了,还漏掉了,那就不可饶恕了

只是可能是方才经过了卓文君的冲击,此时,刘彻的眼光被养高了。

总之,剩下四女,虽然都还算漂亮,但却无法让刘彻特别留意。

这次选秀,最多只能选十人,最少也要选六七个。

多了的话,会让人以为太子是个声se 犬马之辈,少了,却会让皇帝老爹和窦太后都心中不安。

这一开始就禸 定了两个名额。

那就只剩下最多八人待选了。

因此,刘彻挥了挥手,将帛书递给旁边的宦官,轻声道:“依此而行吧”

这宦官接过帛书,看了看写了可字的名字,于是奉着帛书来到窦太后和薄皇后跟前,呈递上去。

窦太后有眼疾,这种事情,她是不管的,她今日来此只是来做个见证。

薄皇后就不同了。

她作为诸妃之长,同时还可能成为刘彻的继母。

这些被选秀女以后都要成为她的儿媳,自然要好好考察考察,熟悉熟悉,免得以后婆媳关系处理不好。

看过帛书上的被选秀女名讳以及籍贯家庭背景后。

薄皇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此事,刘彻已经与她透过风了。

这时候,自然要卖太子一个面子。

于是提笔在两份空白的诰命上填下卓文君与程郑萱的名讳,再请示了窦太后,在窦太后耳边耳语几句,得了窦太后的许可,然后就将在这两份空白诰命上加盖了皇后的凤玺。

从法律上确认了卓文君与程郑婴的太子妻妾身份。

当然,这个程序还有一段复杂的流程要走。

譬如,这事情还要天子认可,然后再由太后用印,再由少府衙门制作专属卓文君与程郑婴的印玺和宮籍。

但,这个事情一般来说,不会再有变动了。

唯一的悬念就是,卓文君与程郑婴的封号。

按照制度,汉家太子在太子妃之下还有好几个级别的妃嫔等级。

像家人子是最低一阶的,而良娣,算是仅次于太子妃,拥有莫大权势,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夫人婕妤的备选。

只是良娣一般都只封给有子嗣的妃嫔。

这么一来,就只有良人等可以封。

刘彻很清楚,太高的等级,对于刚入宮的妃子是不合适的。

所以,他在前两日,在与薄皇后沟通后,就决定了,本次选秀所有秀女,一律封为良人,秩比八百石,属于妃嫔等级中的中层。

这样的话,即不失体面,又能很含蓄的告诉外界。

储君还是很谨慎的。

于是,得到许可的宦官捧着帛书,走上前,对着那五个秀女,道:“卓氏文君,程郑氏萱,移居太子宮,丙殿”

这等若是宣布了其他三女被淘汰的命运。

一时间,这三女都有些精神恍惚。

对她们来说,这次选秀的赌博基本已经失败了。

有人甚至忍不住抽泣出声。

但,还是不得不遵命,各自出列,对着窦太后薄皇后以及刘彻一拜,然后徐徐退下。

至于卓文君和程郑婴,自是出列拜道:“妾身蒲柳之姿,能侍家上,实乃妾身福泽”

然后,就被宦官领着下去。

等待她们的,是一群虎视眈眈的宦官与侍女。

按照制度,良人可以拥有两个使唤的贴身侍女,四个宦官打扫卫生,收拾庭院。

而每次太子选秀都是许多宮中侍女与宦官们的翻身之日。

若能碰上一个未来得宠的妃嫔,等若是飞黄腾达。

甚至,对许多选秀失败者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投靠一个将来的良娣夫人,也算是一条通天之道。

譬如当年,唐姬就是选秀失败后投靠了程姬,后来在程姬的授意下侍寝,最后为皇家生下皇孙,鱼跃龙门,成为妃嫔,其家族也受益匪浅

对这些刘彻自然知道,他倒是有些好奇了,卓文君和程郑婴这两个开了后门的商贾之女,会怎么选择。

尤其是卓文君那个智商高但情商几乎为零的傻丫头,会怎么选择未完待续

ps:抱歉啊,昨天卡文了,卡的我好难受啊~

第三百三十节第二次考举1

是夜,太子宮甲观主殿灯火通明。

汲黯张汤颜异宁成商容主父偃等六人各居其位,临襟正坐,抬头看着上首的太子。

刘彻微微抬手,看着在座的六人。

他臣子虽多,但真正的心腹大臣,却不过屈指可数。

就是这六人里,真正的中坚,还是汲黯张汤颜异三人。

其他三人,就有些打酱油的嫌疑了。

至于更底层的郑当时蛊臬柔什么的,就有些类似后世nb的角se 球员。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任何一个团体,都是金字塔的结构,越往上人数越少。

只是,刘彻心里还是有些不满意。

穿越加重生,辛苦这么久,以太子之尊,才收集了这么点人才,甚至没有发现一个前世所没有,但今生因自己而崛起的真正人杰。

想了想,刘彻也只能叹口气,将这个遗憾暂时放在一旁,全神贯注的看向在坐诸臣,道:“吴逆败局已定,朝野皆议,改国归郡诸事,卿等以为,孤当如何应对”

周亚夫奇袭淮泗之后,不是笨蛋,都看出来了,这吴楚联军败亡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局面下,人心浮躁,不知道多少人跳出来开始兜售邀功。

议的最多的,当然是改国划郡。

吴王刘濞的吴国被废除,自然是理所应当,毫无疑问的事情。

但是,到底是将吴国分成几部分分封给诸侯皇子呢还是干脆全部划为郡县,直属中央管理

另外,楚王戊虽然没有参加叛乱,但是其子以及其臣属。许多却都是被动或者主动的参与了进来,要不要追究楚王的责任,楚国是否还能继续存在

为了这些问题。朝野上下是吵得不可开交。

但,刘彻透过问题的表面看本质。却发现,这些家伙虽然看上去各自主张南辕北辙,然而实际上,在吴楚两国的问题上,是两个派系在角力。

一派是以朝臣为主,虽然打着的旗号五花八门,但总体来说,却都是希望废除封国。改为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另外一派则是贵族公卿以及诸侯王子弟为主,希望保留吴楚的封国体系。

这很容易理解。

朝臣自然希望自己能管的地盘越来越多。

而贵族公卿诸侯王子弟,则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这其中,还有刘彻的几个兄弟在蹦跶。

蹦跶的最欢的,无疑是常山王刘非。

这货前世就是趁机抽冷子,占了刘濞的大部分封国,以广陵为都,建立了江都国。

可谓是吴楚之乱中获利最丰厚的人。

但刘彻却不想把江都给他。

站在刘彻的立场上来说,刘非最好还是留在原地比较好。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未来的江都国,刘彻打算留给自己的胞弟刘阏。

刘阏当江都王,对刘彻来说。好处有很多。

首先,刘阏对自己这个太子大兄,言听计从,将刘阏改封到江都,那刘彻以后的许多计划都可以打着江都王的旗号进行了。

其次,未来的江都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无论是继续开发江南还是经略三越,甚至进而点开大航海的天赋树,缺了江都的造船业和造船工匠。刘彻还真玩不转。

是以,刘彻是铁了心。要把刘阏这个河间王变成江都王。

但怎么变

刘阏一无功社稷,二又不曾在皇帝老爹那边有什么好印象。想要运作,将他该封到江都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必须先营造起舆论。

最起码也得有个炮灰先跳出来向朝廷进言,改封刘阏为江都王的好处。

是以,刘彻打算把这个难题交给他的大臣们去思考,去考虑,总之他只要刘阏变成江都王

于是,刘彻只是稍微顿了一下,甚至没有给臣子们发言的机会,就径直道:“孤意以为,吴国镇抚江南,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非委以亲番镇压不可”他顿了顿,接着道:“此番吴逆起兵,诸侯无有勤王奋勇向前者,独梁王为国家社稷,奋勇杀敌,亲跪六将军,托付大任,孤实敬服也”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不懂的,就是傻x了。

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

张汤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出列拜道:“启禀家上,臣汤昧死以闻: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防吴逆故事再番出现,臣愿请奏天子,宜褒储君手足”

刘彻一母三兄弟,作为臣子的他们,当然知道,刘彻与长兄刘荣,关系不咋样,但与胞弟刘阏,手足情深,甚为亲密,于是,颜异也出列道:“臣以为,河间王阏,允文允武,可嘉为大国之君,镇于吴地,为汉藩属”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道:“孤替河间王谢过诸卿缪赞了”说着一拜,摆明了要张汤与颜异等人去想办法,运作刘阏改封的事情。

此事,不过是餐前的茶点,开胃小菜而已。

刘彻不认为,有他撑腰,再怂恿馆陶出面,还有着张汤这些人的造势,还不能成。

旁的不说,只要他这个太子表露出属意刘阏为江都王,接收吴国的大部分地盘的意思,那些本来支持郡县的官员,基本都会调转过头来支持刘彻。

特别是御史大夫晁错的那一票,刘彻可以说毫不费力的就能拿下来。

是以,刘彻起身以后就不再谈这事情。

而是坐下来,临襟正se ,看着群臣,道:“前日,孤入宮面圣,君父当面对孤言道:今岁六月,欲复行考举,此次考举,将举少府禸 史御史大夫衙门并丞相诸曹佐吏,一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

刘彻站起身来,得意洋洋的道:“这次考举,依旧是孤牵头,太子宮上下臣子会同少府禸 史御史大夫诸衙门并考,孤透露一个消息,此番录取名额会比较多,起码要录用数百名官吏”

刘彻着重的在数百这个词汇上用了力气。

确实,一次录用数百官吏,哪怕是一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俗称杂吏的人。

至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缺口

这次刘濞跌倒,汉家可谓是要吃撑了。

整个吴楚两国六郡一百余城的地主贵族与官吏基本上都要被清洗一遍,尤其是附逆之人,能留下一条命,已经是天恩浩荡。

这么大一个缺口,肯定是要人去填的。

于是,长安各衙门平时郁郁不得志的小吏们有福气了。

平时表现稍微好点,捞到一个好点的考绩的官吏,这次都发达了。

一百石的,都能外放为一个四百石的县尉。

四百石的,摇身一变,成为县令甚至是督邮的,也是不少。

当然,这个事情现在还没宣布,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公布。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巨大的变动。未完待续

ps:妈蛋,头晕的难受,我先歇会再写~

第三百三十一节第二次考举2

其实,本来,事情还做不到这么绝的地步。

譬如十余年前,济北王刘兴居背后捅了长安一刀子,直接导致本来已经准备好要开往长城的大军被迫掉头去平叛。

那一次,先帝虽然怒气腾腾,气得不行,但也不得不下诏,赦免了所有附逆之人,除却主谋之外,剩下的刘兴居余党一个没动,甚至连官位都照旧。

然而,当今天子,刘彻的这个皇帝老爹,显然没有先帝那么好的肚量和脾气。

这一次,他已是下定决心,要把吴楚两国的分裂势力连根拔起。

再也不讲什么仁恕了。

而当今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原因却还是出在刘彻身上。

去年刘彻搞的考举,别的效果暂且不论。

单单就是选上来的那十几个人,每一个,即使再怎么挑剔,也能外放做一县之令。

若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甚至已经有人评价去岁的那一次考举选上来的人:大抵皆为未来肱骨。

关中的地主士绅与豪商们,更是摩拳擦掌,积极等待下一轮考举。

据说,许多上一次被刷掉的士子。

纷纷知耻而后勇勤读诗书,遍访名师。

让许多为孩子艹 碎了心的家长纷纷喜笑眉开,老怀大慰。

自关中至雒阳,民心可用。

据地方官员汇报说:自考举以后,勤学之士,蔚然成风,良家子纷纷以读书为要,地方为之一靖。

且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有拍马屁,阿谀逢迎之嫌疑。

反正。这些话是说的天子刘彻心中欢欣鼓舞,眉开眼笑,就连胃口都变好了许多。

作为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子弟,周游天下。结交朋友,然后二两马尿喝多了,扯旗造反。

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豪强士绅子弟一古脑的都去钻研怎么当官,怎么混进官场。

况且,地方上的监督御史和少府派往各地的宦官,也大抵都是如此回报的。

这就更加坚定了天子的决心。

其实,刘彻乍然听闻的时候,也有些琢磨不透。

照道理来说。他搞的考举,貌似也没做什么太过惊人之举吧

但他却不知,他搞出来的考举,尽管黑幕重重,背后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和取舍。

但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公平公正。

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争强好胜,就是刻进他们灵魂中的一个符号。

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杀人犯法,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有人在。

而对于豪强士绅地主们来说,自己家的子弟,继续种田肯定不是出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吃朝廷饭,戴官家帽,出入威仪,方是大丈夫所为。

只是奈何举荐门槛太高了

即使天生的影帝,声望从小就开始刷,若无好的运气,那起码得刷到三十岁,才够资格被地方郡守举荐。

而当今之世。只要进了官场,那就是铁饭碗。

若不犯错。几乎可以世世代代都继续当官。

这个买卖可比种田有前途得多了

是以,考举一推出。那立刻大受欢迎,士绅地主豪商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青云之路,而且说出去也有面子。

像颜异的家中长辈,现在逢人就吹牛逼说:吾家小子不才,自三千士子之中,独取考举第一,号为头甲

别人一听说,三千士子中的第一

这可了不得,立刻就是一脸仰慕和憧憬。

济南颜家过去半年,慕名前来拜师的学子如过江之鲫,其中彻侯子侄,不在少数,甚至有诸侯王子弟,屈尊降贵,前往听讲。

至于年轻人

随着当初参加考举的士子各自回家,然后,他们自然是不肯自降身价,贬低自我。

怎么办

抬高对手呗

什么非战之罪啦的借口纷纷被琢磨出来。

然后,为了自尊或者说虚荣心,他们又大肆宣扬考举录取后的荣誉。

什么太子亲拜之,唱名夸街,榜下捉婿等等桥段都被这些人拿着到处宣扬。

许多乡下的土霸王,何曾听说过这样的场面

顿时都被说的心痒难耐。

尤其是他们听到,为抢颜异为婿,公卿大臣都要撕破脸了。

听着这些故事,许多自认为颇有才能以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少年英雄,哪里还安奈得住

回家以后就告诉父母,自己要安心读书,静待下轮考举,一举扬名,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让长安的彻侯公卿贵族纷纷拿着自己的女儿来诱惑。

特别是考举的题目被人到处宣扬了之后,这样的风气顿时就更加浓烈了起来。

看完考举的前两题,许多人都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这样的题目,我上我也行啊”

简单到只要识字就能答的试题,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人,发奋读书,誓要成为颜异第二。

也就是第三次的题目,稍微难了一些,至于那道算术题,则是愁掉了许多人的头发。

然而,任何事情,再怎么难,一旦被人公之于众,群策群力之下,就再非难题了。

时下,不知道多少学派家族都在潜心研究那道试题。

刘彻不知道这些,但他却知道,一次性要录取数百人,而且进的都是国家机构,担任基层或者中层官吏的考举,肯定不能跟去年一样了。

去年的考举,他靠着先知先觉和熟知人物,可以从士子里选那些被历史证明过一定能成才的人才,所以,成绩才这么好。

而今次考举,不仅仅录取人数暴增。而且,关键是,这些人都是要去担任许多关键位置的官吏。

录取一个两个艹 包。还可以解释成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大面积的艹 包,那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是以,这次考举,在试题方面,要能做到有专业性和目的性,淘汰掉那些不适合当官的家伙。

当然,因为录取的都是要去办实事的中下层官吏,所以。考什么诗书经典,那是大炮打蚊子,在素质上,还是得跟上次一样,识字会算术,逻辑清楚,思维清晰就够了。

又不是选宰相,还得看能不能熟背经典。

更不是选博士,没人要求录取的都是饱读诗书,在一方领域有着权威的大能。

这么想着。刘彻就问道:“诸卿以为,今次考举,该当如何”

刘彻这话一出。作为考举的受益人,颜异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无论他们出身何派,但,他们的身上永远打着考举的标签。

无论世人如何评价考举。

他们这些人,永远是考举的卫道士

因此,颜异宁成郑当时主父偃四人立即出列拜道:“臣等以为,考举,事关重大。当仔细斟酌,定下方针步骤。再选名师博士,总揽百家。出题选士”

要说民间没有考举的坏话,那是骗人的。

最起码,现在坊间流行的那句“如此简单,我上我也行”深深的刺激了颜异等人。

谁愿意被人如此轻慢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的斗争,比战场上的厮杀还激烈。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清名,颜异等考举众早就俬 下里有过共识,下次考举,题目一定要请名师出题不可再让世人轻慢考举。

刘彻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情况,他闻言,皱了皱眉头,挥挥手道:“又不是选三公九卿,选的俱是具体办事的佐吏,因此,实干为先,诸卿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样为国家选好人才”

这次考举,刘彻目测,大概可能有上万人来到长安参考。

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子,这一次将齐聚长安。

因为不同后世的科举。

科举要经过乡试院试,从秀才举人什么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取进士,成就官位。

而考举,则没有筛选的程序,只要是个读书人,家里有钱,出得起盘缠的,都可以来长安参考。

这其中利弊,刘彻也权衡过。

最终,刘彻认为现在的模式,利大于弊。

最起码,考举选出来的人,更有可塑性和发展前途,比起科举选出一帮子原教旨主义,读书读傻了的清流强太多了。

刘彻一直认为,同样一个人,读二十年书,然后取中进士,与读十年书,然后做十年佐吏,最后同样主政一方,最终两者的成就可能天差地别

就连贪污,后者都比前者更有技术含量

而且,天下英才豪杰汇聚长安,由此还能带动长安的经济发展。

与之相比,付出的安保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颜异等人见到刘彻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能问道:“敢问家上,今次考举,定在何时”

刘彻笑了一声,答道:“暂时还未定下时间,不过,大抵当在七八月间,至迟不会晚于今岁岁末”

刘彻计划,逐渐的将考举定期化长期化和制度化,使之逐渐取代举荐制度和赀官制度。

刘彻可是有着野望,在将来,所有的低阶官吏全部自考举出。

这样,就可断绝门阀世家的出现可能。

刘彻想了想,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道:“太尉前日上书天子,请求今岁,立武考举,为军中选五十位队率,诸卿,也好好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在考试这个框架里,选出五十位堪用的队率”

周亚夫想通过考举模式来选用中层军官,早不是什么新闻了。

自去岁以来,周亚夫就一直在积极推动此事,寄希望通过考举的模式,选出足够合用的年轻军官,完成他的那个骑兵化的梦想。

而武将不同文官。

文职工作,识字算术合格,脑子不傻,基本就能善任,即使笨一点,只要够勤奋,也能弥补。

当初,曹参主政汉室,就专门任用一些沉默寡言的老实人,照样做出了成绩。

而武将则不同了。

不识字没关系,但不懂地理,不识天时,不懂军队的基本常识,那就要命了

更何况,选的还是队率

队率是汉室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开国以来,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是从队率起步,进而封侯拜相,成就伟业的。

譬如申屠嘉,就是自队率而起,进而位列丞相的典型。

是以,汉室尤为重视队率的培养和选用。

一般,非将门世家的子弟,很少一上来就能出任队率的。

绝大部分的队率,都是军功起步,靠着斩首和立功,得以出头。

这一次,通过考举的模式,选派队率,可谓是恒古未有

然而,太尉周亚夫,狭平定吴逆叛乱的盖世大功,提出此议,没有人能再进行阻挡了。

就连天子,也没有任何思索,就直接答应了周亚夫的这个要求。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节 重赏

众臣闻言,均是大惊。

考举再次举行,他们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了。

汉室的政策,很少半途而废,尤其是有着成绩的政策。

但是,像现在这样规模瞬间爆炸的情况,却是从未有过的

而且今次如此重要的事务,他们这些太子属臣,居然可以插手,更是让众臣惊讶。

当年,晁错以太子家令的身份主持输粟捐爵,就已经让许多人震惊了

此时,汲黯与张汤两人,俱是心潮澎湃。

当年,晁错主持输粟捐爵,借此一飞冲天,今上即位,立即简拔为禸 史,身为九卿之一,短短三年,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这样的故事,足够让他们两人为之心向神往。

汲黯与张汤对视一眼,他们分别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个讯息这次考举,就是他们两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

汲黯甚至看到了张汤眼中流露出来的坚决的神se 。

而他,更是握紧了拳头。

在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我定会让人知道,我汲黯,不是幸臣,而是真正的能臣”

最近半年,随着汲黯与张汤火箭式的提拔。

这士林舆论之中,自然难免有些眼红嫉妒之人,说些酸溜溜的话。

别的话,也就罢了,由他们去嚼舌头根子了。

但是

幸臣这二个字,汲黯是绝对绝对不能接受

他是个骄傲之人,更是一个重视自己的清名声誉,重于性命之人。

安可忍受这样的诋毁

是以,这一次,他发誓。要用成绩来为自己正名,好叫世人知道,他非是靠着拍马逢迎。才有的今天。

他汲黯,汲长孺。是有真材实料,可以济世安民的真正人才。

是胸有韬略的未来新星

而不是,靠着拍马溜须,甚至奴颜婢膝,才有的今日

另外一侧,张汤的想法,却又不同了。

幸臣就幸臣罢

法家从来不重虚名。

为达目的,区区诋毁之语算的了什么

当年。商君李悝吴子申子等诸贤为了实现自己的道理和理想,所背负的污名和诋毁,何曾少过

倘若,这一个幸臣的骂名,于他前途无碍,他也懒得去反驳。

只是,偏偏,汉家传统,背负幸臣之名的臣子,仕途将无比艰难。而且,难以掌握大权。

譬如,先帝时邓通权倾朝野。宰相不能制,但,始终不曾为人看重,连九卿都不曾担任。

至于赵同,袁盎一言,使其丧命。

至于本朝,晁错能坦然出任御史大夫,而周仁,却只能屈居郎中令。为众臣排挤,为主流所不容。

这就是。幸臣与大臣之间的区别。

而他想要洗脱幸臣的罪名。

最好的办法,就是干出一件让旁人无从置喙的大事。

就如晁错当年主持输粟捐爵一般。一举改变世人的观感。

这一次的考举,恰恰就是一件足以改变世人对其观感的大事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的决定,但在刘彻所不知的地方,汲黯与张汤的出发点,已经截然不同

刘彻却暂时没有心思去考察自己臣子的心态。

身为太子,这太子宮的主宰。

他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观察和考虑。

是以,他只是微微摆手道:“诸卿回去以后,好好想想,今岁考举的事情,拿出一个条程来,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具体的细节和解决之道”

刘彻伸出三只手指,道:“以三月为期,最迟在夏季之前,诸卿需得拿出一个具体得安排条略出来,不然,朝野将以为孤无人矣”

刘彻当然清楚,像一个万人规模的考举,还附带着武举的考试,即使是后世,也足够一个地级市的政府为之忙上半个月了。

更何况此时

因此,他并不认为,张汤等人马上就能拿出条程来即使真的拿出来了,那刘彻反而要怀疑,这些家伙是在忽悠他了。

“诺”诸臣纷纷跪下来叩首称是。

“襄平侯的事情,诸卿听说了吧”刘彻进入下一个议题,看着众臣,问道:“诸卿都来说说看,这个事情,孤当如何回禀父皇”

刘彻这话一出,汲黯张汤等人,纷纷面露难se 。

襄平,这是一个自汉立国之时,就已经存在的候国,属于功臣追封候国。

当年,纪成战死,高祖刘邦立国后,感怀其忠义,于是追封其为襄平侯,令其子纪通嗣位。

传承至今,襄平侯一系已经过了两代。

俗话说的好,富不过三。

当襄平侯传至这一代的纪嘉的时候,出了一个大问题。

纪嘉有个儿子,叫纪恢。

这就是个二百五,纨绔子弟。

而纪嘉,则是那种相对正统,比较安分的老派人物,对纪恢是横看竖看,怎么看,都不顺眼。

于是,去年九月,纪嘉忍无可忍之下,上书朝廷,以纪恢无德为理由,废除了纪恢世子的身份,改立次子相夫为世子。

这下,彻底惹毛了纪恢。

这货居然干出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吴王刘濞起兵以后,纪恢就在长安散布汉军必败的悲观言论。

倘若这样也就罢了。

这货还堂而皇之的宣布要起兵响应刘濞。

本来,这就是个闹剧

长安人人都知道,这纪恢就是个疯子,神经病,二百五。

也没有人搭理他。

但是,这货日前居然跑到了御史大夫衙门前。公然叫嚣要谋反。

嗯,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御史大夫衙门前。喊谋反,诅咒君父。

这等于天朝有个官二代。跑到了天安门前,中南海前,举着牌子大喊,gcd下台,这就是找死啊

纵使晁错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也不可能放过此人。

于是,纪恢锒铛下狱。

整个过程。纪恢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反而面露微笑。

经过审讯,纪恢对于他的罪行供认不讳,他也坦承,他这么干,就是要弄死他爹纪嘉和他弟弟纪相夫。

他就是要把那个看不起他的老爹和那个抢了他位置的弟弟拉下水。

不得不说,这纪恢果然是个疯子,神经病。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了。

纪恢的行为。大逆无道,必然是要腰斩弃市的

但是,按照汉律。谋反诅咒君父,夷三族

也就是说,纪恢的罪行,无论他老爹和他的弟弟,母亲甚至外祖父家族,是否知晓,是否赞同,是否参与,一律株连

要是坚持依照法律来办的话。纪恢的老爹和弟弟还有母亲以及整个襄平侯家族,统统要处死

倘若是别的案件。那也罢了。

但此案,却是给汉室朝廷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纪恢的行为。分明就是故意要报复纪嘉和纪相夫。

倘若依照汉律执行。

纪恢腰斩,其家族全部死罪

那么以后,有人在争夺家产或者对父母的安排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