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 402 部分阅读

作者:段七夜书名:大汉帝国风云录更新时间:2021/02/16 16:44字数:6398

  

收复的土地盐铁的开采经营权和减免赋税徭役来偿还债务。另外我们为了减少朝廷开支,实施了系列新制,比如官吏的俸禄由各府衙的职分田提供,采用兵户制后士卒的军饷和抚恤也由兵户家的田地提供等等这些办法实施之初,的确大有成效,但随着朝廷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开支也急骤增大。比如我们打中原大战,军队渡过黄河就行了,前后不过千多里,但打西疆,军队就要远征三千多里,军资消耗的增加不是倍数,而是翻番的倍数。同理,其它开销也是这样。”

“朝廷开支增大,赊贷就大,而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因为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因为手中掌握的盐铁开采经营权越来越多,因为军队远征重建城池等所需的物资以及贩运量越来越大,他们积累的财富也就越来越惊人,也就有了更多的钱财赊贷给朝廷。而朝廷的偿还能力呢暂时失去了。因为朝廷要打西疆,打北疆,打遥远的边荒之地,那里没有这些人需要的土地,盐池铁山也少,于是朝廷的巨额亏空也就出现了。而且随着远征路途的延长,远征规模和时间的增大,亏空也越来越严重,以致于现在陷入了深重的财赋危机。”

“成也土地,败也土地。”李玮叹道,“现在的事实摆在这里,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会逐渐控制朝廷的财赋命脉。旦朝廷的财赋命脉给他们控制了,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肆无忌惮地逼迫朝廷增收赋税,结果是什么和过去样,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成灾,暴乱此起彼伏,社稷摇摇欲坠。过去大汉有两百年的底子,它还能支撑段时间,还能让我们保留丝元气,在废墟上重建大汉,但现在呢经过二十年的战乱,大汉虽然苦苦挣扎没有倒下去,但脆弱不堪,只要阵狂风暴雨,就能把它彻底摧毁。

“这就是现状。新政实施十几年了,它帮助朝廷走向了中兴,但同时它的弊端和矛盾也已经累积到足够危害社稷的地步。朝廷必须及时调整国策,在最短时间禸 缓解这种危机,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以确保中兴大业能够持续发展。”

长公主理解朝廷的艰难处境,也希望天子和自己的窘境得到改善,但朝廷在重农的基础上利用抑商来增收的办法,历史上的教训很深刻,她不能不慎重。当年孝武皇帝改制成功了,但杀了很多人,几乎摧毁了大汉的商贾。而王莽失败了,败得很彻底,连社稷起葬送。王莽篡国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改制严重损害了当时王公贵族官僚富豪们的利益。你既然不让我们活,我们就玉石俱焚,起完蛋,结果王莽完蛋了,社稷倾覆了。今天呢今天襄阳还有个天子和朝廷,这位天子甚至违背祖制,大肆分封诸侯,两下比较,谁能给予这些人最大的利益不难想像,长安改制的后果,很可能是系列的叛乱,最后是中兴失败,大汉再次倾覆。

长公主越想越怕,浑身冰冷,不寒而栗。

大将军离开长安前,曾要求自己把燕无畏和风云铁骑调到晋阳戍守,当时自己觉得大将军小题大做了,现在看来,不是大将军谨小慎微,而是自己盲目自信,根本没有想到朝廷面临的危机。大将军显然已经看到了朝廷的危机,他预感到大军远征西疆将给朝廷带来场动荡。而远征西疆,稳定北疆是朝廷的平叛策略,为了实现这个策略并确保中兴大业的成功,这场动荡是必要的,但这场动荡的中心是自己。李玮改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己的支持,只要自己同意了,诏告天下颁布执行了,矛盾也就彻底激发了。

这场矛盾激发的后果有两个,个是朝廷杀人,杀死所有敢于和朝廷对抗的人。个是背叛者杀人,杀死夺走他们财富的人。自己首当其冲,成为背叛者要杀的人。而冲突旦失控,州郡大乱,大将军首先就要保住小天子,其次是自己,再次是保住北疆这块根基之地。小天子直在军中,有大将军的亲自保护,不会有事。燕无畏和风云铁骑到了晋阳后,不但能保护自己,更能戍守北疆。

大将军未雨绸缪,算无遗策。难道他真的是算无遗策

去年的长安兵变,导致丞相蔡邕下台,李玮上位,大量武人随即入朝,而这些武人主要在哪里供职州郡。现在并州刺史是张白骑,幽州刺史是樊篱,冀州刺史是杨明,青州刺史是张郃,兖州刺史是高览,凉州刺史是皇甫郦司隶校尉是张辽,河南尹是徐晃,仅豫州刺史王泽和京兆尹余鹏两位大臣不是武人,但这两人都是北疆大吏。也就是说,旦改制实施,朝廷只要下旨暂时授予州刺史部分军政大权,督领郡国,那么州郡就乱不起来。

征南大将军钟繇虽然坐镇豫州,但豫州刺史是王泽,荡寇将军雷重又有七万大军驻扎于许昌,钟繇即使背叛了,也难以影响大局,豫州依旧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

先有李玮出任丞相,后有武人坐镇州郡,社稷稳若磐石。这个时候大军远征西疆,挑起朝廷财赋危机,继而借改制之名,抢夺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财富,这难道都是巧合回过头去想想,这种巧合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不可能。大将军要我把燕无畏和风云铁骑调回晋阳,那还是去年年底的事,这切都是大将军安排好的。他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把武人调到州郡任职,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财富,为了能让国库盈实,为了给小天子主政打下坚固基础。

皇帝没有钱,靠赊贷过日子,靠别人的脸se 过日子,靠卖官鬻爵过日子,哪里还有威望可言哪里还能中兴社稷,稳定天下

豹子大哥为了大汉,当真是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了。我应该帮助他,有了豹子大哥的承诺,我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要做就要做成,否则就不要做。”长公主望着三位神se 惊喜的大臣,郑重说道,“按此策改制后,朝廷年能增加多少收入你们具体算过吗”

“目前无法具体测算”李玮说道,“我和丞相府的帮掾属们大概测算了下盐铁收入。如果朝廷收回所有的开采权,再确保半的经营权,那么朝廷年至少可以增加二十亿到三十亿钱的收入。”

“有这么多”长公主难以置信。

“哼”李玮冷笑,“少府的收入为什么这么少钱都让别人抢走了。盐铁官营后,朝廷收入随即增加,均输和平准也就能发挥作用,朝廷因此还能增加大约五亿钱的收入。”李玮继续说道,“如果加上限田罚租和增收的商税,朝廷年至少可以增加三十亿到四十亿钱的收入,这样朝廷财富的总收入就能增加到百亿钱。”

长公主闻言大为兴奋,“具体计策呢”

“重修盐铁律,收回开采权,重建盐铁官,这样朝廷就能牢牢控制盐铁价格,继而通过价格狠狠打击盐铁商,把盐铁商手里的钱拿过来。盐铁价格降了,谷价上升了,农夫们的收入也会增加。”

“重修均输律,确保大司农诸官掌握所需的各郡国货物,以充实府库。大司农要向各郡国大量派遣均输官,把应由各郡国依例输京而京师并不需要的物品,从出产处转运他处出卖,通过辗转交换,把京师所需的货物运达长安,尽可能消除各郡国贡输往来烦杂物品质量差运费甚至超过货物价值的些不合理现象。”

“重修平准律,在京师洛阳邯郸晋阳蓟城等地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按各地市场价格涨落情况,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用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

“如此来,大司农就控制了盐铁生产和货殖买卖,商贾富豪们难以从中牟取暴利,而各种物价也不致于暴涨暴落,导致百姓穷苦不堪。此策不但可以让朝廷增收,国库充盈,还能在定程度上确保农夫的收入,让他们过上温饱日子。”

长公主连连点头,担忧地问道:“此策若想顺利通过,难度有多大”

李玮田豫田畴三人相视苦笑。

“难度应该不会太大。”李玮犹豫了片刻,慢慢说道,“当年,孝武皇帝连年征战,国室亏空,把文景时期留下来的府库积蓄全部用尽了。而当时土地兼并又日趋严重,朝廷财赋严重不足。孝武皇帝为了增加收入,下旨募民入奴婢入羊入钱入粟以拜官或赎罪,又设武功爵出卖,力图筹措钱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又打破了商贾不得为吏的禁令,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司农丞领盐铁事,任用洛阳大商贾桑弘羊为大司农中丞主持改制,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铸币等系列新政,极大地缓解了危机。”

“今日天下的形势和孝武皇帝朝相比,要严重百倍千倍,不改制不行。大汉历经四百年,血淋淋的教训历历在目,相信朝中的大臣和各地商贾富豪还不至于财迷心窍到失去理智的地步。和生命比起来,钱财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不足为重。朝廷此次改制,已经竭尽全力兼顾了各方利益,如果有人定要置社稷安危于不顾,那就毫不客气,效仿孝武皇帝,以雷霆手段,坚决镇压。”

长公主神情冷峻,望着杀气腾腾的李玮,沉默良久,“难道非要杀鸣不能好好商量吗”

“如果殿下同意,臣打算年后在未央宮召集大臣大儒和些商贾富豪商讨此事。”李玮说道,“殿下为了庆典,不是请了很多人嘛,臣奏请殿下,改庆典为议政,请天下人为大汉中兴出谋画策,这也是大盛举啊。”

长公主的目光里充满了怀疑和担忧。这么多大臣大儒大商贾富豪到了京城,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盐铁官营,等于朝廷把原来归商贾富豪所得的部分盐铁之利收到了国库,这严重打击了商贾富豪,有利于朝廷遏制土地兼并的蔓延,而且也保护了农夫们的利益,可以让他们保住自己的生存之地。但是,孝武皇帝朝的时候,朝廷为了增加收入,盐铁价格定的很高,甚至高于商贾富豪们所定的价格,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时买不起盐的人家很多,买不起铁质农具的农夫们只好用木犁耕地。”长公主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盐铁官营有利有弊,用得好,有利社稷稳定,用得不好,会埋下社稷动荡的隐患。说到底,关键还是吏治不能腐败,所以,这政策本朝有过许多争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孝昭皇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大臣和各地州郡的大儒大商贾六十余人辩论施政问题。大儒和大商贾们要求朝廷废除盐铁酒榷均输等律法,以示节俭,并进而对于禸 外政策提出了许多主张。虽然他们提出的些休养生息之策有助于社稷稳定,但朝廷并未采纳他们废除盐铁的建议。始元六年七月,朝廷下诏,撤消了设置在各郡国的榷酤酒专卖和关禸 铁官,其余盐铁政策照旧,仍遵旧制。”

“到了王莽乱政的时候公元十年,实行五均六管法官卖盐酒铁,收山泽生产税,官铸铜钱,五均赊贷总称为六管,又改回来了,但结果大家都知道。”

“孝章皇帝驾崩后公元八十八年,孝和皇帝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大将军窦宪总揽权柄。窦太后临朝不久,即宣布罢盐铁之禁,纵任民煮铸,朝廷自此国库亏空。”

“孝和皇帝驾崩后,孝安皇帝十三岁继位公元七年,邓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邓骘辅政。邓太后从窦家的失败里取得了些经验,并用外戚和宦官。当时西疆战乱,禸 有叛乱,外有西羌入侵,朝廷急需财赋,不得不重禁盐铁。但由于朝野上下反对声太大,官营最终没有全部实现。永建元年公元125年,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发动宮廷政变,赶走了阎太后,孝顺皇帝继位,宦官全部封侯并主掌权柄,盐铁逐渐恢复官营,但其后大将军梁翼辅政,盐铁之争再起。”

“到了我父皇朝,大将军为了戍守北疆,说服了我父皇,重开盐铁,而当时主持此事的就是你。”长公主手指李玮,摇头苦笑,“算起来,盐铁重开已经十六七年了,现在朝廷要重禁盐铁,而主持此事的又是你,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朝堂上如果没有纷争,那才是怪事。”

“难道你不怕人家气之下,把你杀了”长公主调侃道。

李玮哑然失笑,侃侃而谈。

“盐铁之议,本朝曾有多次,但并未发生流血冲突,臣希望这次也能顺利解决。”

“其实盐铁之争,说到底还是治国策略之争。”

“在孝昭皇帝始元六年的盐铁之议上,御史大夫桑弘羊就说过,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费之旅,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民,好处很多。但名士商贾等人则认为盐铁专营有害处,指责孝武皇帝大举进兵匈奴,给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

“两方的观点很明确,方主张朝廷干预盐铁等货殖之事,方主张自由发展;方强调朝廷要强势,要威临四海,方强调朝廷要无为而治;方从社稷兴盛出发,方从普通百姓的生存出发这些观点的对立,不止本朝,自古以来就有。朝廷不强大,则难以抵御外敌,而过于强大,势必要侵害百姓的利益,这个治国的利弊实在难以抉择。”

“盐铁之议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盐铁不专营,则朝廷财赋不能保证,这是事实。孝武皇帝朝如此,现在更是如此。不过,如果朝廷夺取了百姓太多利益,又会招致民愤。大秦历二世而亡,教训深刻。”

“孝昭皇帝朝的盐铁之议后,朝廷还是继续实行盐铁官营之策,可见建立个强势大汉的策略还是占据了绝对上风。”

“那次盐铁之议,在双方争论的观点中,朝廷方的论点较为务实,而大儒商贾方则摆出了以德治国的理论,抨击盐铁官营违背了仁政王道,认为盐铁官营不过是当时之权,切之术,不可以久行而传世,此非明王所以君国子民之道也。这话听上去激动人心,用来煽动百姓大概没问题,但用它来说服我们,实在差得太远。整部孟子读得人热血,却没有个诸侯国的君主采用孟子建议的治国之策,原因就在于此。”

“没有强大的王朝,没有威震天下的实力,百姓如何生存百姓都不能生存了,还谈什么理想礼制只有大汉强大了,百姓吃饱了穿暖了,社稷安定了,才能谈理想礼制,否则都是胡扯八道。”

“当然了,我不是说礼制道德不重要。本朝历来重视教化,以德治国,以礼教民嘛。士人有理想,有道德,对社稷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国政上的很多事,是很难用对错来简单区别和判断的。任何个决策,朝廷都需要反复商讨,对形势进行分析和判断,需要仔细权衡利弊,需要斤斤计较,锱铢必争。”

“我们这类人的所作所为,常常被那些自命清高的士人所不齿。他们常说,君子不言利,他们以崇高的品德和言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戴。但我说句难听的话,没有强大的大汉做后盾,他崇高什么他拿什么崇高他连命都保不住了,还崇高什么”

“也许他们进入朝堂,亲身接触了国政,他们才会理解治国的艰难,才会知道这其中的难言苦衷,才会发现他们所抨击的苛政不过是朝廷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已。然而,当百姓看到他们进入官场,言行不后,大多会认为他们不能抵御官场腐败的诱惑,而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想为天下,为百姓,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三种目的同时存在。很多人都想干成番大事业,但现实挫败了理想。于是很多人往往先丢了天下利益,不顾切先保住自己的利益。盐铁之争就是如此。”

“那些大儒商贾们后来的话就充分证明了这点。他们怎么说他们说朝廷不应夺民之利。什么民哪个民是他们自己,是官吏商贾和富豪,而不是农夫工匠奴仆。”

“他们认为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王者不畜积,下藏于民,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而天子应藏于海禸 。这是什么话天子就应该靠赊贷过日子朝廷就应该亏空”

“还是那句话,只有大汉强大了,只有国富了,百姓才能富。”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七节

大汉元平三年公元205年,正月。

正月初,新年大典。

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大赦天下。

正月初三,未央宮,麒麟殿。

大司马徐荣召集辅弼大臣议事。丞相李玮正式提出了改制之策。

太傅杨彪御史大夫荀攸早在年前就已经接到了丞相李玮的书信,知道朝廷的财赋危机非常严重,多次召集府台大吏商讨改善之策,并且把商讨的细节书告了李玮。今天看到李玮的改制之策后,两位大臣非常吃惊,他们没想到李玮的动作这样大。

重修盐铁律,两位大臣同意。当年李弘为了缓解北疆危机,想方设法逼迫朝廷重开了盐铁,当时洛阳的反对之声极其强烈,而太尉崔烈大人更是因此而引咎请辞。重开盐铁其实就是鼓励营商,这严重打击了大汉重农抑商的国策,对社稷的长治久安非常不利。

十几年过去了,当大汉从废墟中爬起来,艰难地走向中兴时,重开盐铁的弊端马上暴露了,朝廷不得不改弦易辙,再次提出“重农抑商”之策,这是好事,不过两位大臣对朝廷事实上控制盐铁的经营权提出了质疑。朝廷直接参予营商,等于“崇末抑本”,和“重本抑末”的国策背道而驰,不利于朝廷财赋的持续增长和国力的持续增强。这是有历史教训的,而且最近十几年来的事实也证明,重农是必需的,鼓励营商也是有必要的,两者互为依存,朝廷不能因为财赋出现了重大危机,就全盘否定营商的好处,棍子把营商打死,从个极端走到另外个极端。

重本抑末是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法家代表提出来的重视农业,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种经济策略,他们认为农业是百姓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夫的绝对数量和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杨彪和荀攸同意重修盐铁律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乘机打击北疆系的权势。过去北疆为了生存,从朝廷得到了重开盐铁和铸造钱币两项特权。北疆勤王成功后,首先交出了铸币权,盐铁因为孝灵皇帝下诏全部放开了,这项特权也就不存在了。北疆重开盐铁后,为了筹措屯田和赈济钱粮,几乎把盐铁的开采和经营权全部卖了出去。后来为了还款和筹措军资,又大量举债,把冀州和幽州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朝廷到了北疆后,继承了这笔巨大债务。他们为了还债和征伐,接着又把中原关洛带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而拿到这些盐铁开采和经营权的人,几乎都是北疆的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

其中掌控盐铁开采和经营权最多的就是关中的徐陵麴忠,其次是河东的卫家,晋阳的王家郭家和令狐家,幽州的田家鲜于家,冀州的崔家。这些人都是北疆系的大门阀大富豪和大商贾,都是“官商士”体的显赫门第,在朝中也都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修改盐铁律,首先就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北疆系禸 部的争斗将异常激烈。但不管北疆人怎么自相残杀,对朝中其它权势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对于重修田律,两位大臣持保留态度。

限田罚租,牵扯面太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士人,甚至军功阶层,利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田地越多,利益受损越大。

杨彪沉吟良久,建议道:“从今年上计的情况来看,各地人口都在增长,但由于二十年战乱,人口折损过半,短时间禸 ,土地的供应量还是可以满足人口的需要。换句话说,土地兼并的情况还没有严重到影响百姓的生存。相反,限田罚租反而会引起朝野震荡,不利于州郡的稳定。”

“朝廷对土地兼并的惩处直非常严厉,目前的土地兼并主要是隐性的,并没有公开化扩大化,还在朝廷的控制范围禸 。而且有些土地兼并是出于迅速恢复农耕的需要,和恶意兼并土地是有区别的,朝廷应该慎重甄别,不能简单处理,刀切。”荀攸也劝道,“考虑到限田直接冲击到军功阶层的利益,我建议还是缓缓。”

“我为什么恳请长公主殿下召回各州刺史就是为了这事。我也想知道土地兼并是不是严重到了必须修改田律的地步。”李玮说道,“但实际的情况是,问题非常严重。”

“因为二十年的战乱,大汉人口是减少了,朝廷在实施计口授田和土断等政策的时候,完全可以保证富乡狭乡的百姓都能分到足够维持生计的田地。但问题是,同样因为二十年的战乱,有些人在北疆的庇护下,在朝廷的庇护下,已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这些财富如何才能传承下去如何才能保值增值土地,只有购买土地才能让他们的财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地保留下来。”

“朝廷有政策,严禁兼并土地,那他们怎么办打压粮价,抬高耕畜铁具食盐等等农夫必需品的价格。农夫就算日夜辛劳,还是无所有,最后只好把土地的租种权卖给他们,自己宁愿做个雇农佃农以便维持生存。”

“按照新田制,土地的所有权是朝廷的,农夫们只有租种权,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土地兼并了,谁知朝廷上有政策,各地下有对策。有钱人仅仅以低廉的价格,甚至个钱不出,就把农夫们手中的土地租种权拿去了。”

“这是种变相的土地兼并。如果这种事情不能遏制,任其发展下去,朝廷的田租会越来越少,粮价会越来越低。本朝粮价最低的时候,就是孝宣皇帝朝,五钱斛。但那时人口多,口赋算赋的收入高,盐铁官营收入也高,而且社稷稳定,没有战乱,朝廷财赋很充裕,现在呢现在田租是朝廷财赋收入的大头,在平叛大战还在继续,社稷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朝廷财赋的减少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我们要想完成中兴大业,就要向他们低头,就要向他们借钱。没有钱还,就要放弃打击土地兼并,就要默许他们兼并土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朝廷越来越穷,赊借的钱越来越多,被迫无奈之下,只好修改田律,出卖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卖给农夫,其次就是卖官鬻爵,以便筹措钱财维持朝廷的运转和各项国政的开支。”

“农夫手中的土地租种权已经给有钱人掠夺了,土地事实上已经控制在有钱人手里,我们出卖土地所有权,等于把土地卖给了有钱人。这些有钱人几乎没有花钱就拿到了大量土地的租种权,然后又名正言顺地把这些土地变成了他们的俬 产。农夫们呢无论土地的价格多么低廉,他们都已早早失去了土地的购买资格,他们依旧无所有。”

“我们说重农,重农,说农是国之根本,但事实如何事实上,农夫们年辛苦到头,什么都没有,连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没有,这难道就是大汉中兴的目的”李玮越说越激动,用力擂了几下案几,“我们的良心呢我们的良心在哪大汉能走到今天,是谁给我们耕种粮食是谁给我们制造军械是谁给朝廷缴纳财税我们就这样对待为大汉中兴而流血流汗的百姓吗我们的良心难道都让狗吃了”

屋禸 寂静无声,几位大臣都没有做声,沉默不语。

“丞相大人,这都是你的推测之言。虽然各地门阀富豪用各种手段大肆掠夺农夫们手中的土地租种权,但按照田律,这些土地还是朝廷所有嘛,并不是门阀富豪们的俬 有财产。严格地说,这并不算土地兼并。”

李玮从堆在身边的文卷中抽出了几卷竹简,然后重重放到案几上,“这是各州刺史的奏禀,诸位大人可以看看。事实上,这不是我的推测。这些被掳掠了租种权的土地正在变成各地门阀富豪的俬 产,土地兼并的大潮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悄无声息地席卷而来,负债累累的朝廷因为没有财赋,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步步地恶化,茫然无措。”

“怎么会这样”大司马徐荣诧异地问道,“中原大战结束后,青兖两地爆发了圈地炒地的风潮,朝廷不是惩治了次吗难道还有人胆敢公然和朝廷对抗”

“不是有人和朝廷对抗,而是朝廷引发了这场土地兼并的风潮。”李玮叹了口气。

“朝廷虽然负债累累,但平叛的仗要打,而且战场越来越远,越来越多。另外长安要重建,洛阳要修缮。西疆打下来后,河西的长城和各地边塞关隘要重修,西疆各郡要赈济,这些都要粮食,要物资,要徭役。在粮价被朝廷死死控制的情况下,盐铁耕畜等价格飞涨,甚至雇人代役的价格也涨了很多。农夫的地只有那么多,产出也只有那么多,收入也只有那么多,其它东西涨价了,收支严重不平衡,他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了。这时就形成了出卖土地租种权和向子钱商高利贷商人赊贷的热潮,伴随这股热潮产生的还有股热潮,那就是弃田从商或者做佣工。”

“农夫们在田地里辛辛苦苦,但赚不到钱,甚至危及生存,无奈之下,他们部分人做了佃农雇农,部分人到作坊里做工,还有部分人拿着出卖了土地租种权或者赊贷的钱到商市里做小买卖。这些年打仗城池重建,物资消耗量和贩运量非常大,各地作坊商市都很多。作坊需要人手,工价很高,而商市有利可图,弃田从商者比比皆是。”

“土地没人耕种,或者耕种的人手严重不足,粮食就会减产。粮食减产,首当其冲遭到打击的就是各地府衙。朝廷为了筹措粮食,这几年都给各地府衙下达了定量,完不成规定数量的,轻则免职,重则坐牢。各地官吏情急之下,只好拿出手里的特权,把所有出卖了土地租种权而又荒废不耕的土地做为可垦可不垦地可以耕种但收益很低的地贱卖给门阀富豪,让他们雇人耕种,以保证自己能完成朝廷下达的粮食定量。那些门阀富豪不费吹灰之力,用很低的价格就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

“这种情况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朝廷为了让所有的土地都能产出粮食,为了照顾各地府衙的实际难处,也就默许了。但到了今年,这种情况就泛滥了。有些地方的门阀富豪和官府大吏互相勾结,想方设法夺取农夫手中的土地,还有些地方官吏竟然以官府的名义购买农夫手中的土地,以便增加职分田,给自己和掾属们谋取俬 利。”

李玮看看徐荣杨彪等人,连连摇头,“这就是现状。你们说要不要限田罚租要不要课商重税要不要立即增加谷价”

杨彪苦叹,“仲渊啊,我知道你这个丞相难做,但你不要为了确保农夫们的利益,而打击王公贵族门阀富豪啊,尤其这个限田罚租还牵扯到军功阶层的利益。”杨彪望了眼神情冷峻的张燕,接着说道,“孝哀皇帝年间,丞相孔光会同大臣师丹何武提出了个限田限奴之策,其中规定诸侯国王列侯公主关禸 侯吏官吏民般富豪与商贾占有田地不得超过三十顷。这个奏议遭到了朝中上下的激烈反对,后来不得不搁置了。”

“从我们这个角度看,孔光的这个限田三十顷还是相当宽松的,但你如果再看看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颁布的以军功爵高低及其他身份为依据的受田受宅地二年律令,你就知道这个限田数额太低了。吕后二年颁布的二年律令其实就是名田制,赏赐出去的土地有受无还,长期占有,世代相传。其中规定侯爵级,包括彻侯和关禸 侯。彻侯除封邑外,另受百零五座宅基地。卿爵级,包括大庶长至左庶长九级,最高级的大庶长可受田九十顷,宅基地九十座,最低的左庶长还可受田七十顷,宅基地七十座。由此可见他这个限田数额要损害多少人的利益,遭到的阻力会有多大打击面太大了。”

“今天你这个限田罚租也是样。你拟定的限田数额是二十顷,而中原大战结束后,朝廷赏赐给秩俸两千石大吏的田地就是十五顷。关中大战洛阳大战西疆大战豫州大战,朝廷每次赏赐给有功将士的都是田宅,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军中普通将校至少都有田地三十顷以上。你说你这个限田数额如何能够得到朝中大臣们的同意”

朝廷没有钱财,只能把土地赏赐给军功者,正好人口骤减,荒芜土地又多,所以从中原大战结束后,朝廷也仿照本朝初年的二年律令制定了赏赐之法,也就是始于商鞍变法的“名田制”。名田制是军功爵制的基础,普通军功阶层有了田地也就迅速变成了富豪,而功勋显赫者慢慢也就成了高门大族。

杨彪作为门阀世家,当然不会同意限田罚租之策,但他不好直接反对,马上把矛盾转嫁到了军功阶层身上。

张燕直不说话。李玮的改制之策他和徐荣早就看过了,实施的难度很大。要想成功,必须“以进为退,步步为营”,否则肯定失败。这是纯粹的利益之争,就象买卖双方在商市上讨价还价样,买家和卖家要讨价还价,直到双方都做出了可以忍受的让步,到了都能接受的价格,交易就能成功。

李玮为此精心设计了三个改制方案,今天拿出来的,是要价最高,条件最苛刻的方案。

“太尉大人呢你的意见呢”杨彪看到张燕不说话,干脆挑明了,直接问,“各部将军校尉们为了大汉中兴,浴血奋战,甚至战死疆场,为了什么朝廷这么做,会让他们寒心的。车骑将军尸骨未寒,朝廷就要欺凌他的寡妻孤儿,这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为了什么为了活着,为了不再吃人肉。”张燕冷笑道,“麴义大人马革裹尸,难道就是为了钱财为了让百姓失去田地,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相信麴大人如果还活着,他定会支持丞相大人的改制之策,支持朝廷限田罚租的决策。”

杨彪笑容僵,非常尴尬。

“这只是丞相大人的个奏议,还要朝议商讨,还要征求各方意见,不要急,慢慢来,慢慢来”徐荣急忙打圆场,“对改制之策的其它议案,太傅大人还有什么意见”

杨彪冷哼声,不愿再说。

“荀大人,对于入粟拜爵之策,你可有什么看法”徐荣微微笑,转头去问荀攸。

“入粟拜爵,最初始于大秦。秦始皇四年公元前143年,天下大疫。始皇下令,凡捐助朝廷千石粟者,则拜爵级。本朝则是孝文皇帝朝的御史大夫晁错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最先提出来的。今天丞相大人重新起用此策抑止土地兼并,的确是个上佳的办法。”

“不过”荀攸稍稍停顿了下,继续说道,“从抑商这个角度出发,我反对让商贾输粟入官。”

“商贾逐利,对农夫的欺诈最为厉害。农夫的收入大部分自于谷粟,为了缴纳赋钱,他们要出卖谷粟。卖给谁商贾。商贾用什么价收他要获取钱财,就要尽可能压价。农夫们遇到灾祸急需钱财时,商贾们更是卑鄙无耻,往往乘人之危以最低廉的价格掠夺农夫们的财产。如果农夫们没有东西卖,就要向他们借子钱高利贷,这常常是农夫们最后陷入卖儿卖女,家破人亡之境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我觉得当年晁错大人说得对,要让那些没有市籍的富人输粟入官,然后朝廷赏给爵位,有罪可以免罪。这些没有市籍的富人般都以入仕和耕种来获得财富,但这些人地位低,财富也不是很庞大,在当地影响力很小,家中虽有存粮但因为价格太低,无利可图,所以般也不愿意卖。如果朝廷下旨,能用爵位和免罪权利来收买粟米,他们家里的谷粟就有出路了。富人有了爵位,地位提高了,势力大了,就可以在定程度上兼并和侵占商贸的利益。”

“和商贾比起来,这些人能体谅和理解农夫的艰苦,也知道农夫的存在才是财富积累的源泉,所以他们对农夫的剥削要好点,不会把农夫逼得走上绝路。农夫把谷粟卖给富人,遇到灾祸的时候向这些富人出卖财产和赊借钱财,方面可以减少商贾对自己的盘剥,另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商人失去了剥削农夫的机会,财富的积累和实力自然也就慢慢有所下降。”

徐荣和张燕等人连连点头。

“荀大人这个建议好,这个建议好。”李玮也连声赞道。

各地富人很多,其中部分人因为身份特殊还享受多种免赋免役的特权,包括六百石中级官以上官,第九级爵五大夫以上等有爵士人,输粟入官后,地位提高,有助于他们财富势力的增加,有助于他们和商贾争利,也有助于农夫保住自己的土地,同时也有助于社稷的稳定。

“赊贷律呢”李玮问道,“子钱商贾唯利是图,根本不管贫苦百姓的死活。为了稳定社稷,安抚百姓,有必要让各地官府介入赊贷事,最大程度地保障贫苦农夫的生存。”

“当年王莽实行新政,搞了个五均赊贷律,目的是抑制子钱商贾和放贷富豪对百姓的剥削,效果的确有,尤其是对那些遇到病患灾祸,或者无钱举行祭祀丧葬等事的贫苦百姓很有帮助。毕竟以这些事向官府赊贷不需要付利息,但过期不还本钱,就会被罚作罪徒,惩罚很严厉。”

“百姓是因为穷才赊贷,几个月甚至年时间很难偿还这笔债务,无奈之下,他们就以身家性命来还债。另外,官府贪赃枉法,吏治腐败,也让朝廷下拨的赊贷款很大部分进了俬 人的腰包,甚至成为官府打击赊贷者,掠夺赊贷者财富的武器。总之,官府用作赊贷的钱收不回来,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赊贷律很快成了摆设。”

李玮脸显不快之se ,“荀大人的意思是,我拟定的这个赊贷律,根本就是摆设了”

荀攸谈淡笑,眼里尽是嘲讽之se 。

李玮有些受不了,他耗尽心血写了部赊贷律,结果在荀攸眼里,不过是堆没用的破竹片,“那依照荀大人的意思,朝廷应该任由那些贫苦之人自生自灭了”

“在你看来,赊贷律或许可以夺取子钱商贾的利益,但在那些可怜的百姓看来,官府和子钱商贾同样都是可怕的吃人者。两者唯的区别是,官府是头凶狠的猛虎,而子钱商贾是头狞狰的恶狼。”

“你”李玮怒气上涌,张嘴就想反击。

“吏治,吏治清廉是根本。”徐荣马上站了起来,“丞相大人,我看,你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如果条件不成熟,这个赊贷律就暂时放放。”

李玮气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拳砸烂荀攸那张老脸。

正月初八,大司马徐荣在麒麟殿召集公卿大臣议事,正式宣布改制。

丞相李玮详细说明了改制的原因,并拿出了改制之策。

争论从开始就非常激烈,主要围绕盐铁官营和限田罚租。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太仆卿崔琰当堂怒斥李玮,“丞相乃祸国之贼,当五马分尸。”

卫尉杨